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杜甫
从三国时期至今,但凡要表达一个人的无能,通常都会把他形容成‘扶不起的阿斗’。阿斗已经成了“窝囊”、“愚蠢”、“无能”的代名词。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或许真实的答案与大家所想的有所出入。曾经,司马昭多次起了杀刘禅的心思,甚至有一次都派人开始监督他了。

然而,结果却是司马昭不仅没杀他,还彻底对刘禅放心了,原因仅仅是因为刘禅的所写的3个字。那么,这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刘禅又是凭借哪“三个字”摆脱一劫难的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邓艾偷渡阴平,蜀国灭亡</h1>
话说,在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便继位,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辅佐,却也无法振兴蜀国。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便失去了一大助力,又平平淡淡生存了几十年。
在这几十年里,虽然蜀汉没有了“出祁山,兴复汉室”的决心,但蜀汉境内的百姓却迎来了久违的安稳生活,刘禅这么做也算是与民休息吧!
可是的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蜀国仅仅只有四川一处,而曹魏却占据着北方的大片土地,综合国力相较之下要远远落后。
果不其然,多年之后,蜀汉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再难有寸步的发展,而曹魏则是蒸蒸日上。当两国的发展相差巨大时,曹魏便向蜀汉发动了进攻,而且攻守之势异也。
邓艾是魏国的大将,与姜维多次交手也不相上下。他趁着姜维不注意,一方面派遣大军纠缠住姜维,另一方面又从阴平一带偷渡,经过绵竹直逼成都城下。
外无大军救援,内又有门阀世家唱衰,无奈之下刘禅只能选择投降,存在几十年的蜀汉基业彻底消亡,而刘禅也被迫送到了洛阳。
在这里,刘禅虽然依旧享受着荣华富贵,还被封为了“安乐公”,但司马昭对他的防备一直没有减弱,并且进行了多次的试探,乐不思蜀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刘禅的乐不思蜀</h1>
话说,刘禅在洛阳城内生活时,司马昭不仅赐给他住宅,还拨给生活费用,让他好好地养着。有时候,司马昭举行宴会,也会让刘禅一起参加。
一次,司马昭再度设宴,刘禅也是受邀嘉宾之一。在宴会上,气氛到了一定程度后,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对于此事,刘禅早就有了对策。原来,在此之前就有大臣对他说,如果司马昭问你想回蜀国了吗?你就回答不想,这样才能保住小命。
因此,便有了上面的一番对话。只是,对于刘禅私底下的一些小动作,司马昭早就打听清楚了。于是,他又接着问:“是你手下的人让你这么说的吗?”刘禅很吃惊地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听到这样一番话后,司马昭哈哈大笑,他觉得刘禅非常的愚笨,便没有下杀心。如此,刘禅才算是摆脱了被杀的危机,拯救了自己的小命。
当然,司马昭对刘禅的考验并不是只有这一次,毕竟他也曾是一国皇帝,谁知道他是真的傻,还是装傻呢?
另外,为了避免养虎为患,司马昭便下令将刘禅,以及与刘禅有关的眷属、旧臣、下属等羁押到了一个小山窝里了,让他们了此残生。
纵然是这样,司马昭对刘禅还是不放心,并安排了一行人驻扎到那个山窝里,时刻监督刘禅的情况。当时,刘禅将那里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经营,还获得了当地人的好评。
更甚至,老百姓还将那里更名为“蜀村”,就是为了来表达对刘禅的尊敬。听到这个消息后,司马昭大惊,因为刘禅太得民心,对他的政权会产生威胁,此时他再度动了杀心。
于是,司马昭又加派了人手,监督刘禅的一举一动,若有什么突发事件,可以直接杀了刘禅,先斩后奏。然而,或许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刘禅在不久后便制作了一个牌匾挂在了自己的门上。
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司马昭的手下立刻向他禀报了此事,听到这件事后,司马昭仔细想了一会,随即哈哈大笑,并召回了监视人员,彻底打消了对刘禅的杀心。
对于这件事情,在场的很大位大臣非常不解,于是就问司马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司马昭整理一下语言,便将心中的理解说了出来。
原来,刘禅门口所挂的牌匾上写着3个字——中山寨,从字面意思上看不出什么道理,但若是倒过来读就会发现其中的深意。
其一、“中山寨”这三个字至少表达了三重意思:第一、中山寨说明刘禅不想在做什么君主,就只想在这个小寨子安度余年。
其二、中山寨如果反过来读,谐音便是“在山中”或者“宅山中”的意思,同样也是在表达不想光复大业,只想过着归隐安稳的生活。
听到司马昭这样一番回答之后,大臣们也是恍然大悟,此后他们对刘禅也没有了那么多的忌惮之心,刘禅也因此获得了善终,人生可谓是圆满结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或许刘禅并不傻</h1>
正是“中山寨”所包含的这2重含义,让司马昭在听到这样的消息后,才对刘禅终于算是“放心”了下来而不杀,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算是刘禅以退为进、大智若愚的表现。
后世常有人说刘禅这是无能、不作为,但又有不少人说刘禅是在装傻,或许后者才是他的真实面目吧,因为只有装疯卖傻才能保住性命。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曾这么评价过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足见刘禅的智商、情商都没有什么问题。
刘备称帝后,刘禅为皇太子,为了让让刘禅多长见识,他让诸葛亮、伊籍二人教育刘禅,名师虽然不会出高徒,但最起码不会出傻子。另外,《寰宇记》有记载:
“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从这一史料的记载来看,刘禅怎么看都算得上是文武双全了,如何会是一个傻子呢?
只是,他所存在的竞争环境太过激烈,而对手又太过强大,他也无法改变大势,只能随波追流,再没翻起什么大浪来。
至于很多人为何会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大概率是因为诸葛亮的光环太过耀眼,所以才将刘禅衬托得一无是处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