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英雄尽现,刘备、曹操、诸葛亮都是极为有名的人物,他们有勇有谋,各个都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之人,而诸葛亮是最多人喜爱的三国人物,因为他就像是现代的预言家,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文学政治上都是卓越人物。但是或许也是因为诸葛亮太过于优秀,导致了当时的国家特别依赖他,什么事情都要诸葛亮来出谋划策,丧失了自我的分辨能力,所以蜀汉在诸葛亮死后,不到几十年就灭亡。

想起当时蜀汉灭亡的时候与他的儿子也脱离不了关系,当时在蜀汉生死灭亡的时候,姜维作为顶梁柱却在另一处领兵打仗,一个人难以顾全到两个地方,所以在魏国的将领邓艾带领军队袭击蜀汉的时候,大家都慌了,而当时能够执掌大权的人只有诸葛瞻了。当时他的部下和他商量说,不要出兵了,等之后商量个好的方式再出兵,结果他没有听从他属下的意见,还是出兵了。最后,他们失败了,他的儿子也被杀害了。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他没有听从意见还是极力出兵呢?原因有两个人。他们一正一邪,一个邪的没有能力除去,一个正的却想尽办法的让他离开。他早灭亡之际悔悟,看透了国家最后的走向,无法在抗衡挣扎了。第一个人是一位名为黄皓的奸臣,在当今的朝廷之上,要说有一个奸臣其实也还能接受,但是问题是他特别受到刘禅的宠幸,而这个奸臣就着刘禅的信任作威作福,贪婪成性,迷惑刘禅,各种干预朝政。而作为执掌大权的诸葛瞻却奈何不了他,虽然他是刘禅的女婿,还担任各种要职,但是他就是毫无办法,因为他的能力不行。
第二个人是姜维,他是绝对的忠良,但是诸葛瞻却对他不友善。因为姜维是一直觉得诸葛亮的以攻为守为立国的上策,但是这个方式让百姓不能够安享太平,作为小国的蜀汉,更是不能够承受常年的征战,所以很多人都对他的方式感到不满。可是不幸的是诸葛瞻站在的是他的对立观点上,他也不同意那个以攻为守的观点,所以只要一有机会都想要除掉他。内奸还没有能够除掉,两个忠臣就开启了内斗模式,这国家危机四伏,不想灭亡都不行。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诸葛亮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他只注重教会了儿子如何去忠心的效力国家,却没有实打实的教他管理政治的才能,导致了他的儿子空有热血没有能力,这也是他的儿子诸葛瞻不能够去除内奸的间接原因。这是诸葛亮的错,也是他自己本身的错,他自己没有去学习才能,不愿意请教他人,只相信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干事,到底还是资质尚浅,,太过高傲,不愿意放下脸面。不过最后的时候,诸葛瞻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不应当去反驳姜维,而是应当去与他商量,共同找寻正确的方式,两个忠臣能够联手还怕干不掉内奸吗?可惜,他觉悟的太晚了,估计诸葛亮怎么都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调理的国家最终还是间接的灭亡在了自己的手里。
从现在的角度看来,一个人看似渺小,其实一个动作,则牵引了一群人的动作,作为领头人的影响,那便是更为的庞大的,诸葛瞻站在高处,面对国家的破败,却因为能力丝毫没有办法,不懂得用人与合作,不懂得集结共同想法的人,这就注定了蜀汉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