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公孙瓒的“友情”,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说的是“深以为友”,这个“深”字可见两人交情的深厚,然而,一个事实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公元188年公孙瓒在幽州大破张纯,在追击残敌的过程中,被乌桓大军围困在辽西管子城达200多天,在此期间,刘备做了什么呢?

影视剧中的公孙瓒(来源:网络)
史书上没有明确公孙瓒被围困和突围的具体时间点,但是,188年11月公孙瓒大破张纯,之后被围7个月,也就是说,突围至少要到189年6月,而刘备此时已经到洛阳跟着毋丘毅去丹阳募兵了。
也就是说,刘备并没有把公孙瓒放在心上?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这友情本来就是刘备“经营”来的。
在刘备还是个靠母亲“织席贩履”供养他读书的穷孩子时,好看的衣服、美妙的音乐和飞鹰走马的玩乐,就是人生的理想,而他要得到这些,通过学习儒学经义,被举为“孝廉”,就要沿着祖父和父亲曾经走过的“小豪族”入仕的道路亦步亦趋,触手可及的天花板可能就是“举孝廉”之后担任一个县令终老。
更不幸的是,此时的东汉社会世风日下,满是衰世的腐朽,正如桓灵二帝时民间流传的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秀才”本来要求擅长精义文学,被举荐者竟然不识字,“孝廉”主要看品行、名声,被举荐者却和父亲分居,属于当时公认的不孝子。
既不富也不贵的刘家,没有关系网让刘备扬名天下,也没有财富支持他走以上的入仕捷径,而走最正统的“道德”路线,比如“孝子”、“廉吏”,又需要克制自己所有的欲望向整个世界“做戏”。
与这些希望渺茫的道路相比,刘备只需要将老大哥公孙瓒琢磨透彻,假装自己是一个不爱读书,精通算计的“商贩庸儿”,就可以参与到他的利益团伙之中,获得他渴望的一切,何乐而不为呢?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臆断。
作为后人,我们看刘备面对公孙瓒时,明显是在藏拙。
试问,平原人刘子平都知道刘备有武勇,他身边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为“御侮”,也就是护卫,公孙瓒为什么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刘备十五岁时外出求学,也就是公元175年两人相识为友,到公元184年黄巾之乱时,公孙瓒已经统帅了幽州突骑三千为“都督”,没有提拔刘备,公元188年公孙瓒升任骑都尉统兵的时候,也没有提拔刘备,一直到他公元189年从辽西管子城脱险回来,升为降虏都尉、都亭侯,兼领属国长史,还是没有提拔刘备,14年间,“深厚”的友情,连拉兄弟一把都做不到?
道理很简单,两人的关系自开始就不平等,属于刘备单方面地迎合公孙瓒,随着他经历的丰富、眼界的开阔 ,这段过往已经成为他前途的污点,就如上期节目提到的刘平,因为深知他的底细,所以“素轻之、耻为之下”,否则一个连“名士”都不算的“郡民”凭什么看不起武勇过人、礼贤下士的刘皇叔,那么更了解底细的公孙瓒,自然更不会将刘备当做“士人”看待。
影视剧中的刘备(来源:网络)
正因为刘备与公孙瓒的这段过往,他在与曹操在沛国分手之后,解决生存问题的首选,就是自己为公孙瓒长期经营的青州平原郡,靠着老关系,当上了高唐尉、高唐令,在被流寇打败之后,又直接投入到了老大哥的麾下,成为别部司马,又跟着青州刺史田楷,回到平原,担任平原令,直至平原相。
然而,当陶谦向田楷求援,派出刘备进入徐州时,刘备这个一郡之长的兵马实则少得可怜,史书原话是:
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
解释一下,就是有1000多兵和一些幽州来的乌桓、杂胡,游牧民族的骑兵,剩下的就几千跟着跑的饥民。
所以,等到了徐州,陶谦只是给刘备配了4000丹阳兵,刘备就跳槽了。
说得直白点,就是公孙瓒一直没把刘备当做一盘能上席面的菜,他的印象里,刘备一直是那个贪财、好玩的商贩子弟,实则是真看走眼了。
近似于公孙瓒的还有吕布。
刚刚投奔徐州的吕布对于刘备非常尊敬,《英雄记》中记载吕布对刘备说:
我与卿同边地人也。
也就是吕布以远高于刘备的官爵,对他套近乎,说咱俩都是边疆来的人,自然应该亲近。还请刘备坐在自己的内寝床上,让妻妾跪拜伺候饮食,并称呼刘备为弟弟,刘备的反应呢?史书原话是:
外然之而内不说。
也就是表面客气,心里不爽。
影视剧中的刘关张三兄弟(来源:网络)
其实,吕布出身并州九原,也就是南匈奴与汉人杂居的地方,他让妻妾伺候跪拜,实则是摆出了胡俗中的“至亲至高”的礼遇来对待刘备,但是刘备并不以“边地人”自居,反倒觉得吕布“无礼”,不讲究。
这个“无礼”到什么程度呢?
咱们之前谈到曹操的天使投资人卫兹有个儿子叫卫臻,他年轻的时候,夏侯惇任陈留太守,提拔他担任“上计吏”,也就属于卫臻的“举主”,也就是“主公”了,没想到,夏侯惇一次命令卫臻带着夫人出席宴会,卫臻直言这是末世才有的败俗之举,不合正礼。
原话是:
末世之俗,非礼之正。
这话非常重了,直接引得夏侯惇大怒,将他投入了监狱。
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刘备这个人的“城府”之深,他不是小年轻,不会当面大骂吕布,而是心里记下一笔,此后对吕布,一直厌弃,直到白门楼。
那么,对于与吕布的思维方式差不多的“边地人”,又一直不把刘备的前途当回事的老大哥公孙瓒,刘备又将如何看待他呢?
答案不言自明,他的行为已经给出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