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演义》对关帝崇拜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国演义》对关帝崇拜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三国演义》无疑是对华人社会乃至整个汉文化圈影响很大的一部作品。《三国演义》洋洋70万言,粉墨登场的历史人物一千三百余人,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如刘备、关公、张飞、赵云、诸葛亮、曹操、孙权、吕布、周瑜、马超等,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著名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对《三国演义》非常推崇,赞扬说:“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

《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对民间社会的关帝崇拜也起到了积极且影响深远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国演义》对关帝崇拜的积极推动作用

一、《三国演义》对关公形象集大成地细致刻画,使得关公的英雄故事、人格魅力更加丰富饱满,更符合百姓心目中忠义、神勇的关公形象,《三国演义》成为民众了解关公故事、启蒙关公文化、传承关公精神的重要窗口。

在《三国演义》中,关公在家乡时诛杀恶霸的行侠仗义,在涿郡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的忠心义气,被困曹营时对刘备的忠贞不二、挂印封金的坚定不移,过关斩将时的英勇气概,华容道义释曹操时的知恩图报,单刀赴会时的忠不顾死、义不负心,刮骨疗毒时的言笑自如、神威盖世,北伐襄樊、威震华夏时的文韬武略、运筹帷幄,都在华夏儿女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关公成为华人社会立身处世的道德偶像和英雄榜样。

清代学者王侃在《江州笔谈》中说:“《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今天下无不知关忠义(关公)者,演义之功也。”

《三国演义》对关帝崇拜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的语言风格,使得《三国演义》的关公英雄形象,更加立体,更接地气,《三国演义》一经问世,关公英雄故事也随之风靡神州大地,成为百姓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创业经营、立身处世的教科书。

尤其对于“失学国民”来说,“《三国演义》究竟是一部绝好的通俗历史,在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有一部书比得上他的魔力。五百年来,无数失学国民从这部书里得到了无数的常识与智慧,从这部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作文的技能,从这部书里学得了做人与应世的本领。他们不求高超的见解,也不求文学的技能;他们只追求一种趣味浓厚,看了使人不肯放手的教科书。”(胡适语)

《三国演义》将历史人物传记进行了通俗化艺术加工,使得三国时期成为最深入民间的历史时期,不论是三国戏曲、评书、快板等通俗文化,还是地方习俗、地名景观、三国遗址等,甚至时下流行的影视、漫画、电子游戏等都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关公形象作为《三国演义》中最耀眼的名将,活跃在民间文化的各个舞台。

《三国演义》对关帝崇拜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三国演义》立足于儒家文化的传统道德观、价值观,以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为主线,尤其儒家思想的“忠义观”透过关公人物形象、英雄故事得到充分的表达和体现,为全社会成员传递忠义爱国,志兴汉室,精诚团结,矢志如一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教化效果。

如明代学者张尚德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中所言:“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奸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于心目之下,裨益风教,广且大焉。”

《三国演义》对关帝崇拜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公作为忠义精神的完美化身,以及儒家思想的道德践行者,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道德精神文化内涵,为关公被尊崇为武圣人奠定了思想基础、人文基础、民意基础,关公忠义千秋的武圣人形象随着《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发酵,日益在民众心中扎下了根,受到全球华人社会的敬仰和崇拜。

学者顾家相在《五余读书廛随笔》中评论说:“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关(公)、张(飞)、孔明之为忠,其潜移默化之功,关系世道人心,实非浅鲜。”

《三国演义》作为关帝崇拜的重要推动者和传播载体,为传播、弘扬关公忠义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