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作者:杨中涛书法讲堂

问:我想购入杨凝式的更多书法资料,去哪儿买?

答:没地方买,因为他的传世书法资料,大概就只有四个墨迹本和一个刻本。

分别如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夏热帖》</h1>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夏热帖》为墨迹本。但残破的字数有点多,尤其是后半部分有10多个字无法认读。

残破的字数量太多的话,就会导致其临帖价值降低。

从该帖的行气看,它的字与字之间大小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

字形结构则有欧体和颜体行书的元素在内。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神仙起居法》</h1>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神仙起居法》一共8行,整体上是草书。

但要注意,其中的个别字字形并不是草书,而是行书。

如第一行倒数第三字的“与”,第二行最后三字“彻膀腰”,

第五行最后三字“厌频昼”,第六行中间的“岁”等等,

都是行书字形,而非草书写法。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韭花帖》</h1>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韭花帖》作为名帖,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字距和行距都比较宽。

就字距而言,第一行前四字还是比较挤的。此后的字距都比较大了。

行距呢,加上日期落款,共七行,行距都比较宽。

从字距的安排上讲,其实汉简的字距就一直比较大的。

如果我们有意按照汉简的字距来安排《韭花帖》的字距,就会感到比较容易处理了。

《韭花帖》的字距,实际上与汉简的字距有息息相通之处。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h1>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与《韭花帖》不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的字距就很小了,字与字几乎是挤在一起。

再一个特点是:它的字与字大小对比是非常强烈的,而且会呈现出这样的一个大原则:

通常一个所占面积比较大的字,后面会跟着两个或三个相对比较小的字。

如第四行的“善制山水树石”,其中“制”、“树”写得比较大,“山、水、石”都写得比较小。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五、《新步虚词》(刻本)</h1>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新步虚词》是刻本,而不是墨迹本。墨迹本在明代以后就消失了。

拓本个别地方的字迹已经消失或无法认读。通常是数个字一起掉落了。

第十章后半部分和第十一章散失。

这样算起来,《新步虚词》拓本的内容,大概共17章左右。

从整体上看,《新步虚词》的风格比较飘逸,基本上是字字独立。

所使用的毛笔,也应该比较小。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从字迹上看,由于书写的内容比较多,《新步虚词》最能体现出杨凝式的行书风格特征。

此外,该刻本后面还有董其昌的题跋,其内容也可看一下。

董香光在该题跋中表示,杨凝式特别喜欢在道观、寺庙中的白墙上书写字迹,而不怎么喜欢在缣素纸帛上写字,所以传世书迹比较少。

觉得这种看法并不恰当。说杨凝式喜欢在墙壁上写字,这是个人喜好,这肯定没问题。

但说不喜欢在缣素纸帛上写字,这个就没什么道理了。

任何文人,平常书写的材料,在魏晋之前,肯定是简牍。魏晋之后,肯定是纸张。

喜不喜欢写墙壁是兴趣爱好,而在纸帛上写字,则是刚性要求,这个谁也逃不过去。

董香光在该题跋上还表示,苏轼、米芾都学杨凝式的字。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如果杨少师的字都只写在墙壁上,那苏米又怎么去学?难道每次都得跑到道观、寺庙中去学不成?

显然苏、米学杨的字,肯定还是各种纸帛上的墨迹本。

杨凝式传世的字迹很少,主要还是五代战乱及后世流传过程中数量逐渐减少所致。

再说《新步虚词》本身,原件已经消失,董香光将其刻入《戏鸿堂法帖》时,肯定是见过原件的。

而这个原件,肯定是纸本或绢本,根本不可能是在寺庙、道观上的字迹。

其实该帖末尾杨凝式已经注明,《新步虚词》是写给“通玄大师董上人”。

至于是董上人事先请求杨少师书写此内容,还是杨少师主动写完后赠送给董上人,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杨凝式书法作品全都在这儿了一、《夏热帖》二、《神仙起居法》三、《韭花帖》四、《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新步虚词》(刻本)

2020年9月1日整理旧稿

版权声明:

本头条号@杨中涛书法讲堂

所发布所有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拒绝转载。

梁上君子,自重自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