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青衣唱法:“陈德霖瑕不掩瑜,王瑶卿瑜多于瑕”请关注“梨園雜志”微信公众号。关注方法:打开微信,在微信搜索框中搜索“梨園雜志”或“梨园杂志”,找到梨園雜志公众号,进入点击关注,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梨園雜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请关注“梨園雜志”微信公众号。关注方法:打开微信,在微信搜索框中搜索“梨園雜志”或“梨园杂志”,找到梨園雜志公众号,进入点击关注,浏览更多精彩内容。</h1>

作者:小田

 或谓陈德霖与王瑶卿,可称现代青衣二杰,如须生之汪谭然,余曰:“唯唯,否否。”汪谭二伶,唱法运嗓,吐字行腔,其纯正神妙,皆足为后世法,德霖则绳守典型,不趋时尚,嗓音充裕,而运用得宜,娇媚处若桃李始华,苍劲处若松柏经雪,余尝以何子贞太史字拟之,虽云天赋,半亦人力,惟于四声一层未加深求,是其微疵。

说青衣唱法:“陈德霖瑕不掩瑜,王瑶卿瑜多于瑕”请关注“梨園雜志”微信公众号。关注方法:打开微信,在微信搜索框中搜索“梨園雜志”或“梨园杂志”,找到梨園雜志公众号,进入点击关注,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陈德霖、王楞仙之《赠剑》

 然试就其腔,正其倒字则韵味转觉未若其醇厚。如《银空山》“老爹爹”三字,德霖之二“爹”字,一唱阴平,一唱去声,若改正,字虽正而韵味差矣。此等细节注意者极鲜,只可与知者道耳。

 总之德霖唱法高超,韵味醇厚,间有倒字,瑕不掩瑜。虽不能并驾汪谭,亦当超越孙、刘也。

 瑶卿千伶百俐,制腔如探囊取物,随手拈来,功夫之深,运用之巧,颇足令人心折。

说青衣唱法:“陈德霖瑕不掩瑜,王瑶卿瑜多于瑕”请关注“梨園雜志”微信公众号。关注方法:打开微信,在微信搜索框中搜索“梨園雜志”或“梨园杂志”,找到梨園雜志公众号,进入点击关注,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王瑶卿

 所编各腔非不流利动听,然韵味不若德霖之厚,故不耐久嚼,而喜用京字平仄,虽调上去二声,往往适得其反。平心而论,仍是瑜多于瑕,虽非国手,亦非等闲辈所能望其项背也。

 然青衣之于四声正侧及中州韵,向来不甚注重,而行腔变化亦无老生之广,往往以腔字不能兼顾,而略事迁就,是不足为病也。

 闻昔有名票友孙春山者,匠心独运,所创各腔韵味醇厚,字音准确,有超凡入圣之妙,德霖师之未能尽得其传,尝为余哼《武昭关》《教子》诸腔,皆非意想所能及。惜不能忆矣。

 又林季鸿先生私淑紫云,参以己意,其运嗓行腔亦有超越寻常之妙。尝得其余绪于某某二前辈,四声五音与夫工尺配搭之妙,姑无论其最妙者,运嗓行腔能将剧中喜怒哀乐之情,曲曲传出,非仅取其悦耳已也。

说青衣唱法:“陈德霖瑕不掩瑜,王瑶卿瑜多于瑕”请关注“梨園雜志”微信公众号。关注方法:打开微信,在微信搜索框中搜索“梨園雜志”或“梨园杂志”,找到梨園雜志公众号,进入点击关注,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同光十三绝”余紫云之《彩楼配》

 据云,林君每编一剧,斟酌字句,运调行腔,往往博采遍质,然后穷思经年,始得成就。其虚怀若谷而不苟且也如此,惜其不能尽传也。

 今之同志,有聪明博学如孙、林二公者乎?是吾旦夕馨香以祝者也。

 (《戏剧月刊》1928年第1卷第1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