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山之石》:鲁迅何以成为鲁迅?

作者:有故事的书单君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是华语文学史上越不过去的一座大山。长久以来,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学术界,对于鲁迅先生的研究与理解从未断绝。

而这本《他山之石》选择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切入点:鲁迅先生何以成为鲁迅先生?换句话说,鲁迅先生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

《他山之石》:鲁迅何以成为鲁迅?

关于鲁迅先生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他个人的因素自不必言,正如本书后记中所说,“鲁迅具有超人的禀赋,丰富的阅历,深刻的思想,惊人的创作力,这些都是成就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内在原因。”

但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不单单是因为上面这些。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鲁迅先生明确说过,“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

本书所聚焦的重点正在于鲁迅先生所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

事实上,研究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无法确定“百来篇外国作品”到底涵盖哪些内容,经过缜密的考证,本书中编录了数十篇鲁迅曾看过的外国作品,这些作品基本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七年期间所看。

当然,那个时候鲁迅先生还不是鲁迅先生,他还是周树人。

本书将鲁迅先生赴日留学的七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02年4月30日到1904年4月30日;周树人初抵东京在弘文学院修习语言;

第二阶段是1904年9月至1906年3月,为在仙台学医的一年半;

《他山之石》:鲁迅何以成为鲁迅?

第三个阶段是1906年至1909年9月,是再度东京从事文艺运动的三年半时间,这也是鲁迅先生阅读史上最关键的阶段。

通过对鲁迅先生阅读史的剖析,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或者说一个更立体的鲁迅先生,他不单单是文学家,还是读者,是译者,是医学生,是小说家。

其中作为译者的鲁迅先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在本书中就包含三篇鲁迅先生曾经翻译过的外国作品,但由于鲁迅先生的翻译在今天已经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因此本书在编录时进行了重译。

当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读过的外国作品之后,我们就会明白这些作品对鲁迅先生造成了多么深刻的影响。

鲁迅先生所写的作品中,正隐含着他看过的那些作品的影子,这一点本书中也曾多有举例。然而更重要的是,鲁迅先生在借鉴国外作家的同时,还引入了自己对于国民文化独有的洞悉,这样产生的文字是专属于中国文化的背景之下的,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根据本书的介绍,我们会发现鲁迅先生对于俄国文学有着特殊的热爱,对此鲁迅先生曾自己解释说,“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心酸,的挣扎;还有四十年代的作品一同烧起希望,和六十年代的作品一同感到悲哀。”

由此我们也能明白,为什么鲁迅先生的小说当中,常常蕴含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因为他在阅读这些外国作品时,所关心的也正是文学之外的历史现实,借助文学中的历史现实,鲁迅先生一直在思考、探索中国的社会、民族和历史。

最终,鲁迅先生将这些思考和探索的结果以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出来,鲁迅先生也因此成为了鲁迅。

《他山之石》:鲁迅何以成为鲁迅?

另外,借助本书中的篇目,我们或许也能回答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没有一篇长篇小说。原因之一或许是,鲁迅先生接触的外国文学大多就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一般而言,真正巩固作家地位的往往是长篇小说,而鲁迅先生则成为了华语文学史上最特殊的例外,他没有任何长篇作品,但却没人怀疑他文学奠基人的地位。

当我们借助本书所提及的鲁迅先生看过的外国作品,深入了解鲁迅先生之后,我们会发现,文学的深度并不总是和篇幅成正比,在国外如此,在国内同样如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