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陆稿荐的记忆123

文 | 愚人

陆稿荐的记忆123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1</h1>

如今老字号的食品多来稀,有很多的老牌子我没有听说过,所以也无所谓它是几十年还是几百年。

倒是有些大路货的熟食,我是不忘记的,比如上海店里的烤麸、嘉兴小贩的猪头肉,对我来说都是美味佳肴。一块烤麸咬下去,鲜汤汁爆满嘴巴子,便宜又好吃。当然,猪头肉也是又肥又香,再加上小摊贩刀功好,切得整整齐齐,连碎末子也包进纸里,比如今的塑料袋打包要诱人。现在想想,还会咽口水。

在我的记忆里,陆稿荐的酱鸭是头块牌子的。从前人节俭,陆稿荐的酱鸭不一定都吃过,但陆稿荐的名气家家户户都知道。现在市面上的蛮多酱鸭、烧鸡、小来宝,在陆稿荐面前,那都是小弟弟,无法别苗头的。

六七十年代中基路里名堂蛮多,剃头摊、打铁铺、补牙的、卖狗皮膏药的,样样行当都有。要说最有名的就是丽桥头的陆稿荐酱鸭店了,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陆稿荐的记忆123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2</h1>

陆稿荐的鸭子,不肥不瘦是麻鸭、是生活在水里的麻鸭。所以肉头紧实。从前吃酱鸭,偶尔牙齿咯嘣一下,会有一颗沙子沉甸甸地掉下来,那是一粒沙子枪的子弹,说明那是一只被打中的野鸭。

陆稿荐酱鸭的烧法是酱鸭还是卤鸭,我不知道。有人说店里有只老汤的缸,我也不知真假,有知情的吃客不妨出来说两句话。反正老百姓家里自然是烧不出这种味道。

记得在小时候,在夏天的傍晚,弄堂里的人家吃夜饭都是放在家门口的,家里实在太热,没有电风扇。纳凉的人们先在滚烫的地面上浇一盆井水降温,再把小桌子端出来,这个时候,难得有人家舍得去丽桥头斩四分之一陆稿荐酱鸭。一只鸭头,一劈四爿,家里头那个男人,伸出舌头在鸭头上头舔舔,慢慢地吮吸,连手指也吮吸好几下。那个没有肉的鸭嘴,可以骗得两口黄酒落肚。满足得不要不要的。

一般老百姓也舍不得经常去买,于是陆稿荐里就做了来料加工的业务,老百姓在中基路孵坊河滩头买只活鸭,然后拿到陆稿荐去加工,花两元钱加工费,不分大小。那也算是尝到了陆稿荐的味道了。

丽桥头的陆稿荐很亲民,也卖冻猪头肉,也十分的好吃。煮烂的猪头肉,剔除骨头,经一晚上冷藏,叠角四方切成片状,没有一粒皮冻浪费的。陆稿荐除了卖酱鸭猪头肉,还卖一样好货:高温肉。

高温肉就是冷冻厂里因外伤致死的猪猡,不是病死猪,所以允许卖的。店家买来以后经高温煮透,烹制加工,白切猪肉,清清楚楚。直到1977年的时候还有在卖,那时候猪肉要凭票供应,这种肉,价格相对便宜,还不用凭票。也蛮好吃,每天都要排队购买,卖完为止。

陆稿荐的记忆123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3</h1>

星转斗移,时过境迁,丽桥头的陆稿荐消失了好多年,陆稿荐的老师傅有的改行,有的也辗转去到了小区门口摆酱鸭摊。有个小青年兮兮的成老板,把陆稿荐的老师傅叫弄来,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现在的陆稿荐,也算是为陆稿荐的牌子发扬光大做出了贡献。成老板靠做糕点起家,积累了一点小钞票,他家的糕点是为杏花楼供货的,也有点牛B的,此处暂且不扯开去说了。

岁月留住了陆稿荐,禾城的居民也怀旧,认可陆稿荐的口味,逢年过节还当礼品送人,生意做得红火。如今这位老板以陆稿荐的招牌开了几家分店,不光卖酱鸭,还做餐饮,陆稿荐酒店,在本地也是小有名气了,外地客人来,总要带到陆稿荐去吃一顿的。

几十年过去了,陆稿荐的酱鸭还是那个陆稿荐。老板说,他不敢投机取巧卖便宜的鸭,陆稿荐的鸭现在都是苏北人和徽州人定点养的,其中有个叫***养鸭场,要求合作,说是科学养鸭法,三、五十天就上市了,成本低廉,可惜太嫩,不经陆稿荐烧头道,鸭头就酥了,水糟糟,呒嚼头,卖给崇明人也不要的。

陆稿荐坚持足月养鸭,不满500天的鸭不上岸。尽管成本高,一只鸭的毛利只有10元钱了,但是口碑第一,品质第一。

老板说:不管陆稿荐来自于哪个年代,到了哪个地方,陆稿荐这块招牌必须高高举起,传承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