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德战争巴格拉季昂行动,不论从哪个角度研究都堪称经典。有网友提问,号称德军防御大师的莫德尔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后,为什么也没守住明斯克呢?说起来,这事还真不能怪他,要不是前任布施元帅把防御的兵力拼光了一半,莫德尔接手时也不会输得那么惨。我们一起来看看,莫德尔接替中央集团军群指挥权时,战场形势是什么样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首先,巴格拉季昂行动,苏军的瞒天过海战术做得天衣无缝。</h1>
要问巴格拉季昂行动最成功之处在哪里,并不在苏军兵力几倍于德军,也不在于罗科索夫斯基提出的钳形夹击计划多么完美,而是苏军的瞒天过海战术做得太好,不仅蒙蔽了德军统帅部,甚至连莫德尔这样的防御天才都被欺骗得团团转,一直把德军的装甲重兵部署在乌克兰地区。
在巴格拉季昂行动展开前,苏军内部也是经过了几个来回的商量,有人建议从列宁格勒方向突破,也有人建议先进攻波罗的海,而更多的人趋向于在乌克兰方向发动进攻,因为这里不仅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重点防御地区,也是德军装甲部队部署最多的地方。但苏军统帅部经过权衡利弊,还是打算把进攻重点放在白俄罗斯地区,一来这里是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区域,打掉这支部队等于打掉了德军在东线最大的支撑;二来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就是在这里取得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两场大胜,先解决中央集团军群有利于鼓舞士气,也更有利于切断德军三个集团军群之间的联系。
但是,为了达到瞒天过海的效果,苏军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调动240万大军,几十万吨的弹药和几十万吨的粮草,还有数不清的大炮和装甲部队,要让南线德军发现不了,难度非常大。为此,苏军采取了4个方面的隐蔽措施,一是在南线频繁调动坦克和装甲部队,让科涅夫在利沃夫地区展开策应进攻,使德军误以为苏军在1944年夏季作战的重点仍在南线;二是中线苏军不往维捷布斯克地区调派装甲部队,因为那里有德军莱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好让他安心守城;三是参战的4个方面军苏军全部通过沼泽和丛林向预定地域进军,大型装备运用火车运输外,其它的机枪和迫击炮等都通过小木筏、木船等通过沼泽。而且所有部队都实行通信静默,朝伏夜行;四是明目张胆的通过列车运输物资,每天多达1000多辆的运输列车从南开到北从东开到西,让德军侦察飞机误以为南线才是作战重点。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苏军的排雷和扫雷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罗科索夫斯基的精心部署下,苏军不仅创新出了扫雷坦克车,还让工兵在两个晚上的时间就清除了苏军自己部署在出发前沿的34000颗地雷引信,等到战役打响时,苏军的扫雷坦克团一马当先,进攻部队紧跟其后,迅速就来到了德军的阵地面前。
从这个层面讲,正是苏军的瞒天过海战术做得绝妙隐蔽,才使德军统帅部没有把巴格拉季昂行动当回事,等到德军回过神来准备从维捷布斯克撤退时,已经来不及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苏军就兵临城下,准备收复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其次,丢掉明斯克是莫德尔的一大遗憾,但也情有可原。</h1>
1944年6月28日,正在乌克兰南线作战的莫德尔接到命令,让他迅速北上接替布施担任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此时,距离他晋升元帅才不到4个月,当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刚好3个月。而当他来到作战指挥室时,最难堪的两件事就摆在了桌面上,一件是3前年他指挥第3装甲师仅用一周时间就占领了明斯克,取得了德军闪击苏联的首场大捷;一件是他的第9集团军眼下正被苏军包围,让他接替布施也有重新挽救老部队的使命,毕竟在他赢得防御大师称号时,第9集团军功高至伟。
实际上,在莫德尔来到中线以前,苏军4个方面军已经展开对明斯克的围攻,而作为德军留在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第3装甲集团军早已经不是一支装甲部队,即使在巴格拉季昂行动没展开之前,苏军准备了5000多辆坦克,而莱因哈特仅有不到600辆,还欠缺虎式等重型装甲,到苏军进攻明斯克时,德军已经没有了坦克支撑。
让莫德尔最难堪的不仅仅是明斯克守不住,也不是第9集团军就要被吃掉,而是他从乌克兰带来的装甲部队从159辆打得只剩下了18辆,而且这已经是德军在南线最主要的坦克力量了,而留守在明斯克城中的守军也只有2000多人,此时别说守城,就是继续打下去他自己都要成为俘虏,此时不跑更待何时。所以,在德军撤退的路上,苏军是坐着装甲坦克追赶,而德军却是赶着马车牛车,有的还是牵着马推着炮车撤退,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朱可夫来到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时,随手带来了1400架伊尔2战斗机和900架轰炸机,而莫德尔手上仅有40架飞机可供调用,苏军把溃散的德军放一边不打,专挑德军的纵深进攻,对德军的重炮阵地和火炮仓库展开空中打击,莫德尔能把部队带出战场就算大功一件,哪有抵抗的能力可言啊。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巴格拉季昂行动,别说一个莫德尔,就是再来一个也是白搭,因为双方作战实力差距太大,德军事先又对苏军的进攻一点防备都没有。而让莫德尔接替中央集团军群指挥权,也是临时应急的举措,仗打到这个份上了,哪有什么技术含量,矬子里面拔大个。仅仅一个多月,莫德尔在东线重新建立的防线立足未稳,他又被派到西线担任了新的职务,防御大师又变成了救火队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巴格拉季昂行动,为何成为苏军对闪击战的复仇之战?以牙还牙
二战苏军大反攻,为何说巴格拉季昂行动是巴巴罗萨计划的报复还击
二战巴格拉季昂行动,为何在战争爆发三周年时展开?3大因素巧合
二战白俄罗斯战役,苏军与诺曼底登陆遥相呼应,两个战场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