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作者:木子轻说史

2012年在台湾罗芙奥春季的拍卖会上,一幅民国女画家的香艳彩墨画《浴后四美姿》竞拍成交,成交价高达113.732万美元。这还不是女画家作品最高的成交价,这位女画家的一幅《自画像》2005年在香港的竞拍成交价高达1021.8万人民币。

这位作品被无数人追捧的民国女画家,就是才华横溢,画风自成一派、赫赫有名的潘玉良。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潘玉良自画像

1926年,在那个中国顶级画家都是清一色男人的年代,潘玉良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奖,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人。

很多人一定会说,民国有太多的名媛,她们出身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出这样一个才女,不足为奇。

事实恰恰相反,潘玉良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她命运的转折点是被人从妓院赎出来开始。

▶ 逃离火坑

1895年6月14日,一个女婴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取名为陈秀清。可怜的女孩出生没几年,父母双亡,八岁的她只好跟舅舅一起生活。

原以为没有了父母,至少还有个舅舅可以庇护。可是这个舅舅生性好酒好赌,小女孩在舅舅家经常挨打挨骂受责罚,吃了不少苦头。

在舅舅家第5年,舅舅再一次欠下一笔巨大的赌债,他无力偿还,便把13岁的女孩卖到安徽芜湖的一家妓院里。也幸亏这个女孩相貌平平,发育也有些晚,所以刚开始在这个大火坑里还勉强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1913年,好运降临到这个长相普通的17岁姑娘身上。新任盐督潘赞化到安徽芜湖上任,当地官员为了迎接这位新上任的父母官,请来了一批妓女作陪,饮酒作乐。陈秀清姑娘当时也在唱小曲的队伍里。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潘玉良的画

潘赞化1885年出生在安徽桐城,他早年参加过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和徐锡麟组织的安庆起义,失败后他逃亡日本。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才回国,被任命为安徽芜湖盐督。

潘赞化是个受过新式教育有新思想的青年,对当地官员这种歪风陋习很是反感。谁知道陈秀清姑娘一反常态唱了京剧中的黑头唱腔(京剧行当中的一种,主要扮演男性,唱功吃重),引起了潘赞化的注意,就当场夸奖了几句。

酒宴结束后,当地官员为了讨好潘赞化,便用一顶小花轿把陈秀清抬入潘府。潘赞化第二天看到被送入府中的陈秀清,大惊,命人把她送回去。

陈秀清当场下跪,向潘赞化哭述了自己的身世,并请求潘赞化收留她,她愿意一生做牛做马服侍潘赞化。潘赞化动了恻隐之心,但因为在老家已经奉父母之命结了婚,只能纳陈秀清为妾。

潘赞化把陈秀清从妓院里赎了出来后,给她改名为:潘玉良。从此这个名字伴随她整个一生。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潘赞化

▶ 绘画天赋异于常人

潘赞化和潘玉良在相处的过程中有了深厚的感情,潘赞化发现潘玉良天性善良,待人真诚;而潘玉良也发现潘赞化虽然身居高官,却不贪污腐败,没有什么恶习,空闲时就写字画画。

一年后,他们相爱了。潘赞化正式娶潘玉良为妾,他的好友陈独秀做了他们的证婚人。

在潘玉良和潘赞化感情日愈升温的时候,潘赞化的仕途却走了下坡路。由于潘赞化执法严明,为官清廉,遭到了地方官的排挤。在袁世凯安排倪嗣冲为安徽都督后,潘赞化罢官回上海寓所。

在无所事事的这段时间里,潘赞化发现潘玉良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便传授她一些绘画的基础知识。可没想到的是,潘玉良在绘画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她在绘画这方面的才华远远超过自己的丈夫兼启蒙老师。

潘赞化如获至宝,他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开化的新青年,他很希望潘玉良在绘画上能有所收获。所以在潘玉良文化基础水平低的情况下,他请家庭教师来教她学习文化知识,也请了绘画老师教她系统地学习绘画技巧。

1918年,潘赞化送潘玉良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行入学考试,潘玉良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进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读。

可以说潘玉良在此后所取得的成就,皆是因为她无比幸运地遇到了潘赞化,让她从一个孤儿到雏妓再化身为一名文化艺术女性。

她对潘赞化除了爱慕还有敬仰,和潘赞化在一起的这段日子,她是幸福和快乐的。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在上海美术专科学院,潘玉良师从当时著名的画家朱屺瞻、王济远。在两位绘画老师的指导下,潘玉良的绘画水平提升得很快。

据说艺术家是大胆和豪放的,也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潘玉良也不例外。她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接受西方教育上的很多新思想和新观念。

潘玉良什么都敢尝试画,在当时较为保守的封建社会,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人体绘画”,她也尝试去画。

人体绘画在西方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人体画特别讲究绘画的功底,特别是人物裸体绘画艺术更是考验画家的基本功。但是在当时的上海,这样的画是“伤风败俗”的。

在1917年的时候,潘玉良的老师刘海粟在上海美术专业学校举办过一次人体画展,引起了掀然大波,被各界人士攻击为“艺术败类”。

迫于社会压力,那些人体模特只能纷纷离开。没有了模特,对人体艺术绘画执着的潘玉良很苦恼,但她没有灰心。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有一次在浴室洗澡时,潘玉良看到了浴室里各种女性的体态,她灵机一动,拿出画笔偷偷作画。结果被她们发现后,一群人围拢过来,抢过画纸给撕碎了。幸亏一位老太太站出来帮她说话,说她是一位艺术生,潘玉良才避免了一顿群殴。

潘玉良又想出了另一个办法,自己给自己当模特,对着镜子画自己。可是偏偏在一次对着镜子做画的过程中,给从云南来上海看望她的潘赞化逮了个正着。

潘赞化很生气,他可以接受潘玉良上学、出国、跟男学生一起去写生,但是不能容忍她画自己的裸体像,然后把这些画像公之于众。于是他第一次对潘玉良大发雷霆,大声呵斥指责潘玉良的过分行为。

潘玉良很苦恼,潘赞化把她从火坑里救出来,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也是自己的爱人,她从心底不愿意忤逆自己的丈夫,只好停下画笔。但是她对人体艺术的热爱甚至超越了一切,怎么办呢?

而早在两年前的1915年,潘赞化在潘玉良接受文化教育的时候,就前往云南加入蔡锷的护国军,参加著名的“护国战争”。护国胜利后,潘赞化又被军阀镇压,他只能辗转各地担任些小官职,夫妻两人已是聚少离多。

而且,潘赞化的原配夫人出身于比较传统的旧式家庭,对自己的丈夫迎娶一个出身风尘的妾室很不满。为了缓和关系,潘玉良叫潘赞化把他跟原配生的儿子接到上海由她照顾。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潘玉良

潘玉良对这个儿子是用心对待的,在他12岁生一场重病时,是潘玉良日夜守候照顾他,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在此后的几十年,他们之间的书信来往都是用“亲爱的吾妈”、“吾儿”称谓)。

由于三地分居,原配夫人忍受不了丈夫和孩子与自己分离,她不顾潘赞化的反对,也来上海一起生活。

潘玉良年轻且知书达理,潘赞化对她比较偏爱。因此原配夫人对潘玉良更是不满,两人常有口角发生。特别是原配夫人眼疾发作双目失明后,潘赞化把重心放在了原配夫人身上。原配夫人更是有恃无恐,对待潘玉良百般刁难。

后来,潘玉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刘海粟。刘海粟建议她到欧洲留学,到欧洲绘画艺术的发源地去看看。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后来,潘玉良跟潘赞化提出想出国留学。潘赞化考虑到潘玉良是个有艺术才华的人,她有自己的志向,虽然两人会暂时分开,但他还是同意了。

▶ 学成 归去来兮

1923年,潘玉良考取了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仰·布佛莱、西蒙等大师学画。1925年潘玉良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后前往意大利学习油画和雕塑。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潘玉良的优势在于她学的是西洋画,但绘画中却加入了中国的元素,加上她自己超乎常人的绘画天分,以及她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并接受不同老师的绘画风格,让她脱颖而出,成为了2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女画家。

1928年底,潘玉良学成回国。第二年被任命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第二年,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长徐悲鸿聘请她为油画教授。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此后的十年,是潘玉良创作的黄金期。然而,乱世之中不是每件事都能尽人意。

1932年,潘玉良举办了个人第一次画展,但是画展结束后她的画被有心人蓄意破坏,画上还写了“妓女”二字侮辱她,这样的不公平对待让潘玉良深受打击。

此前就有女生找到校长要求退学,说不愿意和“风尘女子”同一个学校,其中还有一个男教师借酒疯骂她“婊子”。

甚至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提出质疑,说她的画是专门有枪手代劳。潘玉良当场从容地走到一个临摹她画的学生面前,拿起画笔,对着镜子三两下就画了自己的素描。此后,不再有人质疑。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潘赞化也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因为时局混乱,潘玉良只能和潘赞化的原配夫人住在一起,两人的矛盾至此激化。

潘玉良无法忍受原配夫人对她的诋毁,也忍受不了原配夫人叫她下跪行礼这些无理要求。于是在1937年,潘玉良再次赴法国巴黎。而她这一走,就是40年。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潘玉良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把在欧洲卖画得的钱款寄回国内支持抗战。她曾画了一幅名为《屠杀》的画控诉日本的罪行,田汉先生就此高度评价她的爱国行为。

抗战胜利后,潘赞化的原配夫人已经去世,潘赞化只身回到桐城老家,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当潘玉良得到这个消息后准备回国和丈夫团聚,可是还没等她启程,内战爆发了。她和国内的丈夫失去了联系,只好停止回国计划。

在新中国成立后,潘玉良终于和潘赞化取得了联系,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中法之间的外交关系暂时中断,潘玉良再一次失去了回国的机会。

1959年,潘赞化病逝于桐城老家。潘赞化的离世让潘玉良很难过,便彻底打消了回国的想法。

由于潘玉良的画作和欧洲传统的画作有所区别,她的画不被欧洲的主流艺术界所接受,所以她的作品成交率很低,生活过得很艰难。期间都是靠朋友和法国的政府救济才勉强度日,但是潘玉良从来没有放弃绘画,她的画风独具一格,已经完全成熟。

民国奇女子潘玉良,从风尘女逆袭为“画魂”,一幅画拍出千万天价

潘玉良和她的朋友们

1977年,潘玉良在法国病逝。在她去世之前,她委托友人三个遗愿:第一、为她换上一套旗袍,作为中国女人下葬;第二、将潘赞化送给她的项链和怀表转交给潘家的后人;第三、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

1984年,潘玉良的4000多幅作品远渡重洋,终于回到了祖国。

潘玉良是不幸的,但她却是幸运的。她一心追求艺术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她的作品也被世人所肯定。

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一定要努力去追求理想,在岁月的不慌不忙中坚强独立,才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