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起前行丨海派女性艺术家群像展上线,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唐蕴玉……

艺起前行丨海派女性艺术家群像展上线,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唐蕴玉……

防疫居家,闲时不妨赏画看画。刘海粟美术馆日前推出风华何处——海派女性艺术家群像线上展,看海派女性艺术家群星熠熠。

中国古代艺术史绵延数千年,能被载入史册的女画家寥寥无几。从20世纪30年代起,这一状况随着留学海外的女画家逐渐增多而有所改观。辛亥革命之后,文化变革思潮涌动,上海的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荣。以上海美专为首的一批美术专科学校相继成立,并培养出众多优秀的青年女画家。在二十世纪早期西画东渐的过程中,以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唐蕴玉、丘堤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女画家,成为一种新兴的海派艺术创作现象。

艺起前行丨海派女性艺术家群像展上线,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唐蕴玉……

潘玉良《自画像》

潘玉良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留学海外女画家之一,既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经历过海外美术高等教育的艺术培养。1940年代的《自画像》是她再度出国后的作品。潘玉良喜爱画自己,流传在世的自画像有十余幅。艺术批评家贾方舟曾经评论潘玉良:“作为中国女性艺术最早的性别意识觉醒者,她通过不断地自我摹写的方式来表达艺术,且完全不满于男性审美,她的自我觉醒与成长,是通过那些自画像来实现的。”

1944年的《窗前女郎》是潘玉良另一幅人物肖像。二十世纪初,整个巴黎画派都弥漫着忧郁的画调,夏加尔的“爱与乡愁”,卢梭的“质朴梦境”,常玉的“现代诗意”,无一不是画家们将身体、精神的苦痛,化作笔下的述说交织与画面。

与潘玉良齐名的唐蕴玉,早年就读于上海神州女子学校美术科西画专业。上世纪20年代,洋画运动开始兴盛,唐蕴玉与潘玉良、何香凝等三十余位女性艺术家入选第一次全国美展。

创作于1930年的《女子肖像》,是唐蕴玉在巴黎留学期间的作品。到巴黎后,她每日往罗浮宫临画,午间即以面包充饥,晚间去画苑学速写,旋即考入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学习正统油画。1934年创作的《韶华》,以独有的感性视角展现出女性气质。

艺起前行丨海派女性艺术家群像展上线,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唐蕴玉……

唐蕴玉《韶华》

唐蕴玉非常擅长静物画,她的静物作品曾经入选由蔡元培先生主持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她以印象派用色描写绣球花的冷暖关系及光影节奏,可以说是继承了西方绘画的精髓,但树立了中西融合的个人绘画语言。唐蕴玉说,“我尤感觉到绘画的色调,可以表示个人的个性”。

艺起前行丨海派女性艺术家群像展上线,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唐蕴玉……

关紫兰《春天》

关紫兰出生于上海,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师从陈抱一。同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文化学院美术部。在日本五年间,油画《水仙花》入选日本兵库县第十四回“二科会美术展览”,这是中国女画家的作品首次入选日本展览。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留学日本且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关紫兰从20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形成融合东西方韵致、带有浪漫色彩并具有女性温情的独特风格。创作于1930年的《春天》是关紫兰早期作品,较为鲜明的两大特点是豪迈大气和澄澈率直,她投入感情力量去创造色彩,用交错的线、形诠释主观的美。

艺起前行丨海派女性艺术家群像展上线,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唐蕴玉……

蔡威廉《女孩》

蔡威廉出生于上海。1904年6月3日,蔡元培和他的第二位夫人黄仲玉在上海喜得长女,取名“威廉”。“威廉”之名源于德语“Wilhelm”,寄托着蔡元培赴德国求学、教育救国的向往和决心。蔡威廉幼年随父旅居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先后就读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画,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

蔡威廉非常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相信“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她努力把西方现代派精神化入自己的创作之中,画风接近法国后印象派。她以肖像画见长,用色以强烈的黑、白对比为主,侧重人物脸部刻画,充满情趣意味。

艺起前行丨海派女性艺术家群像展上线,潘玉良、蔡威廉、关紫兰、唐蕴玉……

丘堤《窗外》

丘堤1925年7月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专修美术,1928年作为第二届西画系生毕业,随后赴日本东京留学,受后期印象派影响颇深。丘堤的画沉静抒情,略有装饰风格。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当时日本的洋画界已是新画派的天下,从丘堤的静物油画可以看出,她已经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风格。

美国艺术杂志《Art in America》曾这样评论丘堤: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自由的宣言,赞扬着她的生活,她的发现。这些俭朴的静物、花卉细节充实,耐人寻味……同时她对西洋油画的三度空间与造型的深入研究,使她从水墨画中的抽象性走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