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作者:么憨憨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曾几何时,这个素有"诸事皆能"美誉的皇帝,竟沦为女真人的俘虏,被贬为"昏德公",备受羞辱。他执掌天下,却只知沉溺于艺术和炼丹之事,等到铁骑临门,方祭出自我救赎的两大绝招——《罪己诏》和退位让贤。可是这一切是否已经太迟了?他在五国城读诵《春秋》,渴望从中吸取治国大道,是否存有重振雄风的野心?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一. 宋徽宗卧薪尝胆,决心重振国威

五国城的日子阴暗而压抑。每当宋徽宗从狭窄的地窖中探出头来,眺望着遥远的北地,心中就翻腾着万千思绪。他不停地回想起自己年轻气盛时的荒唐作为,对身陷囫囵的窘境也由衷感到羞愧。那些被女真人带走的俘虏,有的已在漫漫北狩途中香消玉殒,有的则活活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宋徽宗目睹了弟弟赵俣的骨灰,听闻了那些无辜百姓惨遭屠戮的消息,内心无比痛楚。

是啊,要不是当年他那番昏庸无能的所作所为,焉至于此?国之将亡,皆由于他对权力的肆意挥霍,对奢靡生活的痴迷,对那些谗佞小人的纵容和宠信。那些好逸恶劳、贪婪无度的奸佞之徒,可曾想过普通黎民百姓的疾苦?可曾想过朝野与边陲戍卒们的辛劳?在他们挥霍纸醉金迷之时,赵宋的国力已几乎所剩无几。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宋徽宗在囚禁的寂寥中,反复回想往事,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他开始卧薪尝胆,决心悔过自新,重振国威。只要自己能够活着逃出这冰天雪地,就一定要好好反省,重新执掌大权,将国家重新建设成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宋徽宗首先做的是暗中派遣亲信曹勋前往江南,联络当今在位的宋高宗赵构。他在衣服上写下"可便,即真来救父母"八个大字,并附上康王生母韦氏的一张短笺作为信物。这无疑是一个向赵构求援救的信号。

与此同时,他还热衷于阅读《春秋》这部儒家经典,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治国理政的真谛。毕竟,作为赵宋王朝的统治者,他从小就备受深厚儒家熏陶,只是年少气盛时未曾用心体会而已。现在遭此重创,他才如梦初醒。

二. 宋徽宗艺术才华横溢,却廷臣佞人充斥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宋徽宗自小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他的诗词书画无不令人赞叹,尤其擅长写意山水画。有评论家盛赞他"笔力遒劲,意境苍茫"。他还极为喜爱园林建筑,在位期间斥巨资修建了著名的艮岳园,建筑规模之宏大,布局之精巧,景致之奇绝,堪称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

然而,宋徽宗的这份艺术天赋也成为了他治国无方的一大祸根。他一味沉溺于吟风弄月的雅兴,对于国事却渐渐麻痹大意,导致政务日渐废弛。宋高宗赵构在即位之初对他甚为器重,命他掌管朝政,岂料他竟对这一重任视而不见,只知追求个人的艺术理想。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他不思黎庶疾苦,肆意挥霍民财,修建园林馆阁。如他亲自督造的艮岳园便耗费巨资,搬山引水,随处可见来自各地的珍奇异宝,充满了宋徽宗那种追求"豪华奢靡"的个人癖好。而这些钱财,无一不是百姓们血汗钱所换来的。

更可怕的是,宋徽宗混迹于一帮谗佞小人之中,对他们百依百顺。蔡京、高俅、杨戬等人尽皆是贪婪无度、横行跋扈之徒,但宋徽宗却深受其迷惑,视若亲信,大权旁落。蔡京更是心怀不轨,暗中操控朝政,使得整个宋廷上下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有评论家如是说:"宋徽宗英明一世,诗文画册,盖曾为古今帝王之冠冕;苟能深怀爱民之意,断乎集大权于一身,而尽君上之职矣。奈何酷好园囿之役,而党同佞僚,致使国家将亡矣。"可见,宋徽宗的这番所作所为,注定要让赵宋王朝走向衰微。

三. 宋徽宗不顾民怨,一意孤行"联金灭辽"

宋徽宗在位期间,作为一代昏庸无道的皇帝,他的许多荒唐作为无不令人痛心疾首。其中最令人不齿的,莫过于他一意孤行发动的"联金灭辽"战争。

早在宋真宗时代,就有主战派人士提出与西夏政权"联金共攻"辽国的想法,以解决边患。但当时缓战派占了上风,未能付诸实施。及至宋徽宗继位,他原本也对此事心存疑虑。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可是在一干谗佞小人的怂恿下,宋徽宗却突然痛下决心,要进行这场有去无回的冒险。蔡京等人为了取悦宋徽宗,竟对他进行各种蛊惑和威胁,让他相信"此举必能扫清内忧外患"。

显而易见,发动这场战争无疑是缺乏远见的。宋徽宗不思百姓的疾苦,铺张浪费修建园林宫殿,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尤其是他耗费巨资兴建艮岳园,无疑让民怨沸腾。而他现在又要发动战争,将会让老百姓雪上加霜。

1123年,宋军遵循宋徽宗的命令,突然发动进攻,挑起了这场割据中原的内战。起初,联军取得了一些进展,先后攻克了辽国的幽州等地。但形势渐入绝境,辽国君主迁继威出兵增援,雄师云集,宋军节节败退。

终于在1125年的一场大战中,宋军遭到了彻底的挫败。一时间,残阵四起,华北大批城池相继被辽军攻陷。以至于大批西北边民不得不弃家园而逃,史称"万家西迁"。宫中的众多贵人,也被迫离开了京师汴梁。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就在汴梁城陷落的关键时刻,宋徽宗却仍在艮岳园里饮酒作乐,对于临近的危机无知无觉。他这番无所顾及的行为,终究还是惹怒了女真人。辽军攻入汴梁后,连他也被俘虏,随同大批宫眷和文武百官被押解回辽国的都城。如此一来,被称为"靖康之变"的战祸,彻底摧毁了宋朝的国力,也令江南一带饱受战火蹂躏。

四. 宋徽宗在狭隘空间中反观自身

作为俘虏,宋徽宗在辽国的生活环境可谓窘迫异常。他被关押在一座名为"五国城"的城堡内,起居生活都受到严格的监视和限制。这里曾经是辽朝关押外族俘虏的地方,四周云蒸雾腾,气候寒冷酷热,生活环境极为简陋。

宋徽宗起初对这种境遇愤懑万分,他完全无法接受身为天子的自己沦落到这般田地。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也渐渐冷静了下来,开始反思自己昔日的所作所为。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首先,他看到了那些同被俘虏的宋人备受折磨和虐待,不由很替他们感到痛心。尽管他们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终究都出自同一个祖国,遭受着同样的苦难与屈辱。有一次,宋徽宗目睹了一位俘虏因拒绝受辱而被处死的惨状,令他倍感震撼。从此,他再也无法淡视身边发生的这一切悲惨事件。

其次,他在狭隘的空间中孤独地生活,思考人生,也让他产生了重新审视自己的念头。他开始回顾往事,反观自身的过错。譬如他昔日那番荒淫无度、游手好闲的生活作风,再也无法让他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他开始意识到,作为一国之君,理应以人民的福祉为重,而非只知追求自我的享乐。

于是,宋徽宗开始在有限的书籍中勤加研读。尤其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春秋》等,都被他反复诵读,试图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他暗自希望,倘若自己能活着逃出这冰天雪地,就一定要好好改过自新,重新执掌大权,将国家重新建设成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宋徽宗还暗中派遣亲信前往江南,试图联络赵构等人,密谋夺回皇位的大计。尽管这无疑是一个险阻重重的想法,但他终究没有放弃这份重振雄风的理想和野心。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五. 宋徽宗衰老他乡,黯然终老

尽管宋徽宗在囚禁期间曾一度下定决心重振雄风,但现实残酷地证明,这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

1127年,在狱中关押了两年多后,59岁高龄的宋徽宗被押解回汴梁老家。但这个曾经熙攘热闹的京师已经面目全非,到处是被战火烧毁的斑驳痕迹。宋徽宗被安置在离城不远的一座庙宇之中,反复受尽女真人的监视与折辱。

一年后,当时已年届60的宋徽宗,被女真人带到了今山西大同一带。在那里,他目睹了自己的亲弟弟赵俣活活被冻死的惨状,当场便悲恸万分,几乎崩溃。随后不久,宋徽宗又被迫辗转来到河北饶阳城,继续被羁押于此。

公元1125年,被称为“一流艺术家,三流皇帝”的他,决心改过自新

在此期间,宋徽宗依旧没有放弃重夺皇位的企图。他时常暗中派遣亲信前往江南,试图联络当今在位的赵构和其他一些重臣。但每每都是石沉大海,几乎杳无音讯。令他最为痛心的,是有一次他的密使曹勋竟被认出身份,被江南将领杀害,从此与他彻底断了联系。

渐渐地,宋徽宗开始感到前景黯淡无望。他上了年纪,身体每况愈下,看来想要重掌大权已经是痴人说梦了。于是,他只能在囚禁的寂寥中反复回顾往事,对自己昔日的所作所为而深感懊悔。

终于在1162年,85岁的宋徽宗含恨离世,葬于河北邢台。这位生前"诸事俱能"的皇帝,最终一事无成,黯然终老于他乡之地。赵宋的统治也从此彻底被女真人所取代,一个全新的辽朝王朝开启了它的纪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