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从孤儿、小妾,到蜚声世界的著名艺术家——潘玉良小传(一)

作者:记录上海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后来改成《新青年》。

《新青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

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

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

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

当然,还有一个人物,可能大家不太熟悉。

他就是潘赞化。他也是新青年杂志的早期撰稿人。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潘赞化回到中国,投奔新军柏文蔚。

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派潘赞化担任芜湖海关都督。

潘赞化也是因为这个职务,阴差阳错地救了一个雏妓。

这个女子后来成为民国画坛大名鼎鼎的人物,

一个从孤儿一雏妓一小妾,到艺术的追求者,再到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蜚声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

她就是张玉良,后来跟随夫姓,改名潘玉良。

一个从孤儿、小妾,到蜚声世界的著名艺术家——潘玉良小传(一)

20世纪的中国画坛,可谓是名人辈出,星光闪耀。

这个闪耀的群体当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女画家,她就是潘玉良。

她的人生堪称神奇!按现在我们的说法,就是开挂了!

1895年,张玉良出生在扬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一岁时父亲去世,两岁时,两个姐姐也相继去世。到了八岁母亲也去世了。从此孤苦无依,被收养在舅父家里。

14岁那年,被舅舅卖去了妓院。

1912年,17岁的张玉良已经长得亭亭玉立,温润可人,芳名远播。

也就是这一年,潘赞化到任芜湖海关总督。

当地商会会长为了与他拉拢关系。特意请潘赞化吃饭,并请张玉良拨琴助兴。

张玉良唱了南宋词人严蕊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去。”

潘赞化深深地被张玉良拨弄的琴弦所吸引,内心触动很大。

同时对张玉良的遭遇感慨万分,十分同情她。

商会会长看出来潘赞化对张玉良流露好感,当晚,就将张送到潘的房间。想贿赂潘赞化。

但是潘赞化并没有对张玉良有非分之举,而是让她第二天陪他去游芜湖。

第二天,张玉良陪潘赞化出游,她竟像个木头人一样,一点儿也不知道芜湖这些名胜的故事,讲不出湖的风貌。

然而潘赞化没有因此轻看她,也没有把她当作一个伴游的烟花女子。

到了晚上,潘赞化吩咐车夫:“送张姑娘回去!”

张玉良恳求道:“大人,求求您,留下我吧!”泪水盈盈,浑身显得有些轻微地颤抖,死死跪着不起,潘赞化弯腰牵她的双手,她就势乖巧地匍匐在他手上。

张玉良告诉潘赞化,如果她回去,肯定会被老鸨打死。

潘赞化听着张玉良的诉说,陷入了沉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当即让仆人在书房内为她铺了一个床铺,他自己睡在那里,将自己的卧室给了张玉良住。

其后,潘赞化为张玉良赎身。从此,她不用再回怡春院了。

潘赞化说:你现在自由了,你想去哪里,都可以去。张玉良一听哭起来,乞求他说:“回扬州,我一个孤苦女子,无依无靠,还不是从火坑跳到水坑吗?大人将我留下吧,我愿终生侍奉大人。”

1913年,新任安徽都督倪嗣冲,免去潘赞化芜湖海关监督一职。

同年,潘赞化娶张玉良为二房,陈独秀是他们的证婚人。

新婚之夜,她改姓潘,冠上了夫姓,也为了感恩眼前的男子。

潘赞化就带着张玉良来到了上海,开始了新的生活。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张玉良的人生才真正开始转变。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