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作者:负债姑娘的慢生活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我的一生,是中国女人为爱和理念争取女人自信的一生。”

讲这句话的人,是中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 潘玉良。

她是中国第一个作品进入卢浮宫的画家,还曾被法国授予国家金质奖,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等荣誉。

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徐悲鸿曾点评说:“中国不过三个画家,其中一个便是她。

往往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会经历过一些磨难,潘玉良的命

运比别人想象的更艰难。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01.

命运悲惨,幼年失去双亲,沦回孤儿。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贫穷的人家,原名陈秀清,

她1岁时父亲病故,8岁时母亲又因病去逝。

几岁的陈秀清只能投靠最亲近的亲戚——舅舅,后舅舅为潘秀清改名为张玉良。

以为投靠舅舅就可以好好过日子,舅舅又是一个抽大眼的人,一个经济不好又抽大烟的人,再养一个人难上加难。

舅舅只能把她卖到了安徽芜湖怡春院,从此卖唱、卖笑。

那时张玉良14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让她安心卖唱卖笑,她做不到,她是无法面对以后那必将到来的那一天。

从这天起,从未放弃抗争的她就下定了逃跑的决心。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很多道理,在青

楼三年里,就算经常被暴打,也只是卖艺不卖身。

潘玉良天资聪颕,特别有艺术天赋,弹琴唱曲往往是一点就

明,一学就会,很快成了青楼里说拉弹唱的红角。但是每到夜

深人静时,她一想起自己悲苦的身世,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

来。

几年的时间里,逃跑被抓回、毒打成为了她在妓院中的常态。

但一直饱受欺凌的她,这一次却等到了命运对她的眷顾。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02.

张玉良天资聪慧,18岁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名花,弹唱自有自己的独特,经常受当地富豪参加一些聚会。

在一次宴会中,其中就有一位青年才俊便是时任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作为一个新式青年,他不习惯这样旧式的烟花柳巷交际场,

但人在官场又不能拒绝这样的交际,只能硬着头皮融入。

当潘赞化看到眼前这个曲声婉转幽怨的歌女时,被她眼底的

郁郁深沉与忧伤所打动。潘赞化心中一种怜惜之意,溢于言

表。

对自由的渴望如同湖底的火花一般,映射在这双眸子下。

恰巧这点火花,潘赞化看得到。

这一次的相识,对张玉良来说是一次重生,是逃离这样与自己

格格不入的环境,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潘赞化为她赎出青楼,家里已有妻子,娶她只能为小妾,原名

张玉良的她也因此改名为潘玉良。

还为她办了一场婚礼,两人的婚礼,证婚人与唯一的宾客只

有潘赞化的同学陈独秀。虽然冷清,曾经是青楼女子,对潘

玉良来说已经很知足。

青楼女子从良嫁人,一般都会安心过正常一生。但潘玉良不

是。这只是一个起点,远不是终点。

婚后长居上海的两人,相敬如宾。

潘赞化教她读书识字,偶尔没事就随笔涂涂画画,发现画画

更感兴趣。

洁白的画布和颜料涂抹出的斑斓世界,都为潘玉良带来了新

的感受。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03.

1918年,23岁的潘玉良在潘赞化的支持下,以素描专业课

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进

入美专读书的女学生。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他们定居上海的家离美术学院只隔一条街,上下学也非常方便,她天资聪慧,在学校如鱼得水,很快就学校就出名。

学校课堂上的艺术氛围和课外采风的欢快时光,带给潘玉良

诸多灵感。

第二学期,潘玉良疯狂的不断练习,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

她绘制了大量人体艺术油画。画技娴熟,线条流畅,为以后

在艺术道路上奠定了基础。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20世纪,西洋油画兴盛,潘玉良为之更想挑战,她的好奇心加

上她更想在画上做更多的色彩变化,她只身一人远赴法国学习

绘画。

在卢浮宫旁边,潘玉良感受到比国内更强烈而浓厚的艺术氛围。

她努力研摩西方油画,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以及“巴黎

画派”“野兽主义”等等,特别是当时风靡的印象主义油画让潘玉良感触至深。

她没有辜负岁月,岁月也没有辜负她!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在巴黎学习三年,后又来到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在这名

画家盛产的地方,她努力临摹大师画作,思考感悟油画艺术的

真谛,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清丽飘逸又不失浪漫的绘画风格。

04.

1932年,潘玉良满怀期待的回到祖国,迫不及待的回母校效力,担任油画教授,精心培养油画学子。

在那个年代,想找一位模特,太难。潘玉良为实现教学效果,

自己当模特,在画作上一边做模特一边教学生,这在学校引起

了轩然大波。

在艺术上,他没有动摇过,坚信自己的艺术理念没有错。

这期间,她在国内办了一次画展,她的作品比她本人更能引起

轩然大波。

徐悲鸿还特地在《中央日报》上给予了极高评价:大夫无得,而得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画展中一幅巨型的油画《大力壮士》,画中的裸体壮士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

闭幕的那天,这幅画被撕破并贴上字条“妓女对嫖客的歌颂!”

所有的苦难没有被油画世界里的颜料渲染,曾经的伤痕难以覆盖。

这一次再度被掀开伤疤的潘玉良,割断了对这片土地和爱人的最后眷恋,孤身一人再度赴法求学。

一别四十年,潘玉良与潘赞化只有简短的书信来往。

这个男人给了他太多,他此生无以回报。

从芜湖到上海,从上海到巴黎,她经历太多,一生都在追求,

追求温饱,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知识,从未停歇过。她

也没有失望过。

从青楼到“画魂”的潘玉良: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女子都该活成这样

后来因种种原因,潘玉良一直留居法国并于1977年病逝。

她传奇人生为人们传为佳话,她勤奋向上,为现代女性的代

表,她是杰出的现当代女画家,是很多画家的榜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