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化学学科的创始人曾昭抡

作者:亮网

曾昭抡,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二弟曾国英的曾孙,1899到1967,活了六十七岁,中国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

中国化学学科的创始人曾昭抡

曾昭抡

1920年,曾昭抡毕业于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2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此后,历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武汉大学、辅仁大学教授。为中国科学社的早期骨干,中国化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45年底,美国“曼哈顿计划”试爆原子弹成功,魏德迈将军向俞大维提议,派人前往学习。曾昭抡与国民政府的核心人物俞大维、陈诚都是姻亲,于是,向俞大维推荐物理学家吴大猷与数学家华罗庚,经呈报蒋介石同意,军政部考核后,决定,曾、吴、华三名科学家,各带两名助手,前往学习原子弹的研发,华罗庚挑选了孙本旺、徐贤修,吴大猷挑选了李政道、朱光亚,曾昭抡挑选了唐敖庆、王瑞。

曾昭抡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数理科学组)院士。1949年后,曾昭抡拒绝去台湾,于1951年,任教育部副部长兼高教司司长。1953年后,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兼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7年“反右”时,曾昭抡蒙受不白之冤,被撤职。1958年4月,他应武汉大学校长李达之邀,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只身一人,前往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

1966年8月25日,曾昭抡的妻子、北大西语系教授俞大絪,被红卫兵殴打后,服毒自尽。曾昭抡亦遭迫害,1967年12月8日,在武汉含冤去世。

俞大絪是俞大维的胞妹,陈寅恪是他们的表兄。

1981年,教育部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追悼会,为曾昭抡平反、恢复名誉,教育部长蒋南翔主持追悼会。武汉大学于1985年设置“纪念曾昭抡化学奖金”,每年评审一次,以奖励在校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和研究生。

曾昭抡是中国近现代化学学科的创建人之一,对中国化学名词的命名与统一有重要贡献,并于1934年在北大化学系开创中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制度。曾昭抡的学生唐敖庆是1949年后中国理论化学界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主任。

曾昭抡的祖父曾纪梁和父亲曾广祚都考中过举人。曾纪梁留在老家没有出仕,曾广祚则到南京任江苏候补道。

父亲曾广祚和母亲陈季瑛共生有十三个孩子,活到成年的有七个,三个儿子分别是昭承、昭抡、绍杰(昭拯),四个女儿分别是昭燏、昭懿、昭鏻、昭楣。

曾昭承:长沙雅礼中学考入清华学堂,后去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留学。从美国留学归国之后在上海工作,抗战后在重庆政府和个旧锡业,日本投降后不久去台湾。

曾绍杰:1930年离开湖南去南京,1932年入上海大夏大学读商科,抗战后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财务科科长,1946年后任国民政府交通部主任秘书,1949年去台湾,1951年在台北电力公司工作,后以董事会秘书身份退休。

曾昭燏:1929年入中央大学,1933年毕业,1935年赴英国学习考古,1938年10月回国,1939年成为中国首位野外考古的女科学家,1945年主持中央博物院回迁南京,。1949年,拒绝去台湾,1950年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曾昭燏任副院长。因其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反动头子曾国藩的后代,1951年,清理阶级队伍时,按有关部门要求,曾昭燏居然仿照李秀成兵败被俘所写的《李秀成供词》,写数万字供状式《自传》。1964年12月,山雨欲来风满楼,曾昭燏因抑郁症,从南京灵谷寺北塔跳下自杀身亡。

曾昭懿:1925年入艺芳女子中学,1933年参加南京市高中学生会考获得第一名。1933年考入金陵大学理学院生物系,1937年师从林巧稚度读研究生,抗战后在北平继续从医。1949年后,任北京市第三医院院长兼北京市卫生学校校长,因家庭出身被红卫兵批斗,后被关押在宿舍反思。因门被从外面锁住,曾昭懿被活活饿死于宿舍中。

曾昭鏻:1936年在南京汇文女子中学毕业,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37年随曾昭抡到长沙临时大学,后随长沙临时大学来到昆明,入读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驻昆明美国陆军供应处任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昭鏻上海定居,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下属的中国石油进出口公司工作。1952年,曾昭鏻调入上海市五金交电公司。1998年,曾昭鏻在上海因病去世。

曾昭楣:1938年夏在长沙艺芳女校高中毕业,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历史系,入学后在傅斯年的建议下改学生物,1945年与谭延闿的儿子谭季甫结婚,1949年去台湾。谭季甫的姐夫即陈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