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化學學科的創始人曾昭掄

作者:亮網

曾昭掄,湖南湘鄉人,是曾國藩二弟曾國英的曾孫,1899到1967,活了六十七歲,中國化學家,教育家,中國化學學科的創始者和早期上司者之一。

中國化學學科的創始人曾昭掄

曾昭掄

1920年,曾昭掄畢業于清華學堂(1928年改名清華大學);192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此後,曆任中央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武漢大學、輔仁大學教授。為中國科學社的早期骨幹,中國化學會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1945年底,美國“曼哈頓計劃”試爆原子彈成功,魏德邁将軍向俞大維提議,派人前往學習。曾昭掄與國民政府的核心人物俞大維、陳誠都是姻親,于是,向俞大維推薦實體學家吳大猷與數學家華羅庚,經呈報蔣介石同意,軍政部考核後,決定,曾、吳、華三名科學家,各帶兩名助手,前往學習原子彈的研發,華羅庚挑選了孫本旺、徐賢修,吳大猷挑選了李政道、朱光亞,曾昭掄挑選了唐敖慶、王瑞。

曾昭掄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數理科學組)院士。1949年後,曾昭掄拒絕去台灣,于1951年,任教育部副部長兼高教司司長。1953年後,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長兼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7年“反右”時,曾昭掄蒙受不白之冤,被撤職。1958年4月,他應武漢大學校長李達之邀,經有關部門同意後,隻身一人,前往武漢大學化學系任教。

1966年8月25日,曾昭掄的妻子、北大西語系教授俞大絪,被紅衛兵毆打後,服毒自盡。曾昭掄亦遭迫害,1967年12月8日,在武漢含冤去世。

俞大絪是俞大維的胞妹,陳寅恪是他們的表兄。

1981年,教育部在北京八寶山舉行了追悼會,為曾昭掄平反、恢複名譽,教育部長蔣南翔主持追悼會。武漢大學于1985年設定“紀念曾昭掄化學獎金”,每年評審一次,以獎勵在校取得優異成績的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

曾昭掄是中國近現代化學學科的建立人之一,對中國化學名詞的命名與統一有重要貢獻,并于1934年在北大化學系開創中國大學大學畢業論文制度。曾昭掄的學生唐敖慶是1949年後中國理論化學界的領軍人物,曾任中國自然科學基金主任。

曾昭掄的祖父曾紀梁和父親曾廣祚都考中過舉人。曾紀梁留在老家沒有出仕,曾廣祚則到南京任江蘇候補道。

父親曾廣祚和母親陳季瑛共生有十三個孩子,活到成年的有七個,三個兒子分别是昭承、昭掄、紹傑(昭拯),四個女兒分别是昭燏、昭懿、昭鏻、昭楣。

曾昭承:長沙雅禮中學考入清華學堂,後去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留學。從美國留學歸國之後在上海工作,抗戰後在重慶政府和個舊錫業,日本投降後不久去台灣。

曾紹傑:1930年離開湖南去南京,1932年入上海大夏大學讀商科,抗戰後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财務科科長,1946年後任國民政府交通部主任秘書,1949年去台灣,1951年在台北電力公司工作,後以董事會秘書身份退休。

曾昭燏:1929年入中央大學,1933年畢業,1935年赴英國學習考古,1938年10月回國,1939年成為中國首位野外考古的女科學家,1945年主持中央博物院回遷南京,。1949年,拒絕去台灣,1950年春,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更名為國立南京博物院,曾昭燏任副院長。因其是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反動頭子曾國藩的後代,1951年,清理階級隊伍時,按有關部門要求,曾昭燏居然仿照李秀成兵敗被俘所寫的《李秀成供詞》,寫數萬字供狀式《自傳》。1964年12月,山雨欲來風滿樓,曾昭燏因抑郁症,從南京靈谷寺北塔跳下自殺身亡。

曾昭懿:1925年入藝芳女子中學,1933年參加南京市高中學生會考獲得第一名。1933年考入金陵大學理學院生物系,1937年師從林巧稚度讀研究所學生,抗戰後在北平繼續從醫。1949年後,任北京市第三醫院院長兼北京市衛生學校校長,因家庭出身被紅衛兵批鬥,後被關押在宿舍反思。因門被從外面鎖住,曾昭懿被活活餓死于宿舍中。

曾昭鏻:1936年在南京彙文女子中學畢業,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37年随曾昭掄到長沙臨時大學,後随長沙臨時大學來到昆明,入讀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在駐昆明美國陸軍供應處任職。抗日戰争勝利後,曾昭鏻上海定居,在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下屬的中國石油進出口公司工作。1952年,曾昭鏻調入上海市五金交電公司。1998年,曾昭鏻在上海因病去世。

曾昭楣:1938年夏在長沙藝芳女校高中畢業,1938年考入西南聯大曆史系,入學後在傅斯年的建議下改學生物,1945年與譚延闿的兒子譚季甫結婚,1949年去台灣。譚季甫的姐夫即陳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