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圣关羽都差点被除名的武成王庙到底是什么庙?

作者:历史拾遗从事

我们现在说的武庙就是由武成王庙演变来的,武成王庙则是由太公庙演变而来,那太公庙是干什么的呢?

太公庙是祭祀齐国先王姜尚姜太公的庙,所以称为太公庙。最初只是在齐地流行的地方庙宇,逐渐的流行到与太公遇文王传说有关的围绕太公圣迹建立的庙宇。这段时期建立的太公庙主要是先祖崇拜和圣贤崇拜的反映,还没有和武事关联。

而将太公庙和武事关联则要到唐代贞观年间,贞观时期“以太公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庙。”此时,将太公庙和武事关联,开启了太公庙向武成王庙转变的阶段。另外说一句的是,这里的磻溪,一般认为是汲县磻溪,汲县即姜太公的故里,现在的卫辉市,这里还保留了许多与姜太公有关的历史遗迹。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在两京分设太公庙署,后面又撤销了。到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四月,又在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并以张良配享。太公庙逐渐在全国各地兴建起来,并且此时以张良配享于太公庙,太公庙逐步的完善起来,影响也逐步的扩大。

唐肃宗乾元元年(759年)的时候,太常少卿于休烈上奏,奏文中说张良的年代和姜太公的年代接不上,相差太大,配享于太公庙的人物应该是当时辅佐太公的人臣,所以张良不应该配享于太公庙,请求将张良配享于汉祖庙中。太常少卿于休烈的这篇上奏得到了皇帝同意,张良被移出太公庙,配享于汉祖庙。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闰四月追封太公望为武成王,自此之后太公庙就改称为武成王庙,也就是后世武庙的源头了。同时,相关部门请求依据文宣王庙(即现在的文庙)的规制,设置亚圣和十哲。亚圣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配享,为亚圣,并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河西太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尚书右僕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为十哲

建中三年(782年)五月十五日,唐德宗召敕史馆讨论武成王庙配享人等,史馆回奏称以汉太子少傅张良配享,为亚圣,并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河西太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尚书右僕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为十哲,另有齐将孙膑、越相国范蠡、赵将信平君廉颇、齐将管仲、齐将安平君田单、赵将马服君赵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秦将王翦、汉相平阳侯曹参、梁王彭越、左丞相绦侯周勃、太尉条侯周亚夫、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前将军李广、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将军好畤侯耿弇、执金吾寇恂、左将军胶东侯贾复、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新丰侯段熲、魏太尉邓艾、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太尉槐里侯皇甫嵩、蜀前将军寿亭侯关云长、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南郡太守周瑜、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陆抗、丞相陆逊、晋征南将军南城侯羊祜、镇南将军当阳侯杜元凯、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濬、太尉长沙公陶侃、车骑将军康乐侯谢元、前秦丞相王猛、前燕太宰慕容恪、宋司空武陵侯檀道济、征虏将军王镇恶、后魏太尉长孙嵩、北齐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梁太尉王僧辩、周大冢宰宇文宪、太傅英国公于谨、右僕射郑国公韦孝宽、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隋尚书令赵国公杨素、右武侯将军宋国公贺若弼、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上柱国太平公史万岁、皇朝司空河间王孝恭、右武侯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礼部尚书闻喜县公裴行俭、夏官尚书王孝杰、左武卫大将军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中山郡公王晙、兵部尚书代国公郭元振、太尉临淮王李光弼、太尉汾阳王郭子仪为将。

贞元二年(786年),时任刑部尚书并知删定的关播上奏,奏文称“太公古称大贤,今其下称亚圣,于义不安。又孔子十哲,皆是当时弟子,今所择名将,年代不同,于义既乖,于事又失。臣请删去名将配享之仪及十哲之称。”,该奏文获得通过,从此之后只祭祀武成王及留侯张良而诸将不复祭。

贞元四年(788年)八月十三日。兵部侍郎李纾奏置庙以张良配享。

唐哀帝时期,敕武成王庙宜改为武明王。后梁废从祀之祭,后唐时期又恢复了从祀之祭。

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取消白起的从祀资格,因其“杀已降不武之甚”,宋太祖赵匡胤认为白起屠杀已降之人,没有武道精神。不久之后,宋太祖召命诏张昭、窦仪与高锡议定武成王庙配享人等。最后,三人上奏称“武成王庙新升入历代功臣二十三人,汉灌婴、后汉耿纯、王霸、祭遵、班超、西晋王浑、东晋周访、宋沈庆之、后魏李崇、傅永、北齐段韶、李弼、唐秦叔宝、张公谨、唐休璟、浑瑊、李光顔、裴度、李愬、郑畋、梁葛从周、后唐周徳威、符存审;其旧配享功臣退二十二人,魏吴起、齐孙膑、赵廉颇、汉韩信、彭越、周亚夫、后汉段颙、魏邓艾、晋陶侃、蜀关羽、张飞、晋杜元凯、北齐慕容绍宗、梁王僧辨、陈吴明彻、隋杨素、贺若弼、史万岁、唐李光弼、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这三人给出的名单变动很大,很多我们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名字被退出了武成王庙从祀名录,如韩信、关羽、张飞等。不过,经过宋太祖裁定,这份名单没有被采用。只是将管仲升入十哲,吴起退出十哲,列入从祀名将谋臣之列。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加谥太公为昭烈武成王。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礼部请加武成王从祀诸人封爵,封齐相管仲涿水侯,大司马田穰苴横山侯,吴大将军孙武沪渎侯,越相范蠡遂武侯,燕将乐毅平虏侯,蜀丞相诸葛亮顺兴侯,魏西河守吴起封广宗伯,齐将孙膑武清伯,田单昌平伯,赵将廉颇临城伯,秦将王翦镇山伯,汉前将军李广怀柔伯,吴将军周瑜平虏伯。

在徽宗宣和间,又升张良配享殿,唐末张良可能已取消配享资格,取消亚圣称号,只是列入十哲,到这时又列入配享,取得亚圣称号。宋徽宗以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为十哲;而两庑则白起、吴起各为之首,凡七十二人。南渡后又升管仲、郭子仪于殿上,又增曹彬一人。这里可以看到白起又列入了武成王庙从祀名将。

金代也设置武成王庙,并且在1178年至1206年之间对武成王庙从祀人员进行过讨论,根据诏命,蒲察思忠与翰林侍读学士张行简讨论武成王庙配等列,思忠奏曰:“伏见武成王庙配享诸将,不以世代为先。后按唐祀典,李靖、李勣居吴起、乐毅上。圣朝太祖以二千之众,破百万之师,太宗克宋,成此帝业,秦王宗翰、宋王宗望、娄室、谷神与前代之将,各以功德间列可也。”思忠论多矫饰,不尽录,录其颇有理者云。这段《金史》中的表明,在金代时也对武成王庙的从祀人员进行了讨论,并且进行了一些改变,“圣朝太祖以二千之众,破百万之师,太宗克宋,成此帝业,秦王宗翰、宋王宗望、娄室、谷神与前代之将”这句话中的有些当列入了金代武成王庙从祀人员之中,具体人员名单史无明文。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完颜匡等言:“我朝创业功臣,礼宜配祀。”于是,以秦王宗翰同子房配武成王,而降管仲以下。又跻楚王宗雄、宗望、宗弼等侍武成王坐,韩信而下降立于庑。又黜王猛、慕容恪等二十余人,而增金臣辽王斜也等。这时又对武成王庙配享人员进行了变动。

元朝时武成王庙以孙武子张良等十人从祀,从祀人员只保留了十人。

明太祖洪武年间,废除武成庙,以太公从祀于帝王庙。此后直到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才仿照唐朝的制度,再次设立武成王庙,其配享者,增加了尉缭子、黄石公、李广、赵充国,宋韩世忠、岳飞,明徐达、常遇春、张玉、汤和。

到了清朝,虽然仍设立有武成王庙,已不具有主要地位,并逐渐被武圣关帝信仰所取代,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武庙。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到,武成王庙的鼎盛时期主要有唐、宋、明三朝,明朝主要是嘉靖皇帝之后。金代武成王庙也比较繁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