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用他那浓浓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话音刚落,天安门广场上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广场,人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而此时的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心中却仍然悬着一颗石头,这场庆祝能不能圆满结束,还是未知。要知道,为了这场庆典,整个北京甚至整个解放区,现在都是处在最高的警戒等级中,就连天安门后方也架设着四门用汽车和木板伪装起来的高射炮。参加阅兵的战斗机中也有四架挂载着实弹,这在世界阅兵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形势真的如此严峻吗?1949年阅兵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呢?

事实上,开国大典并不是推翻蒋家王朝后的第一场阅兵。1949年1月,随着傅作义将军率领所部25万余人起义后,北平和平解放。随后,中共核心领导层进入北平,这意味着共产党正式推翻了蒋家王朝,于是有人向党中央提议,是不是应该搞一次大的庆祝活动。部分人的心里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享受胜利果实的想法。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毛主席早就有了预料,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时候,毛主席就在会上向全党敲响了警钟:不做李自成!
要知道当时的闯王李自成可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进了紫禁城。遗憾的是,进入紫禁城的李自成却失去了初心,开始了他花天酒地的帝皇生活,最终仅仅42天后就被灰溜溜地赶出了紫禁城。
当举行盛大的欢迎共产党进城的欢迎仪式的建议报告,被报送到毛主席案前时,毛主席看着这份厚厚的报告,当时脸色就变了,饶有深意地对工作人员说:“还是搞得简单一点好,不要劳民伤财的去动员那么多人,等到全国解放了,再好好庆祝不迟。”最后,毛主席一口否决了大部分的提议,仅仅保留了举行阅兵式这一项。
1949年3月25日下午3时,随着四颗信号弹在西苑机场升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乘坐着缴获的美式吉普车,在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的陪同下,缓缓开进西苑机场。毛主席站在敞篷的美式吉普车上,向参加检阅的部队一一挥手致意,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作为阅兵首长乘车检阅部队。此后,即使是开国大典,毛主席也只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
这次阅兵,也可以说是开国大典的一次预演。
事实上当时的党中央计划的建国时间,也就是开国大典的时间并不是1949年10月1日。1949年6月21日,中央秘密派了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少奇,率领了一个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访问,将当时国内和国际上的时局与苏联做了深入的交流,在很多方面也取的了斯大林的支持。
在刘即将率代表团回国,斯大林为代表团饯行时,斯大林问刘少奇中共打算什么时间宣布建国?这个问题刘少奇在国内时,中共是有过决断的,刘少奇如实的回答了斯大林:“我们目前的计划是集中力量解决华南各省的问题,中央政府可能要到明年的1月1日。”斯大林听了眉头皱了一下,看着刘少奇说道:“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要把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能错过了时机。如果你们明年1月1日建国,那这段时间,中国将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你们要警惕国际上利用这种所谓的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涉。这是极其毒辣的一招,你们不得不防啊。”
刘少奇敏锐地意识到斯大林的建议的重要性。一回到北平,就马上向中共中央做了此次访苏的汇报,并将斯大林同志的建议单独做了汇报。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谨慎地审视了国内和国际的形势后,中共中央迅速做出重大调整,决定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同时举行一个盛大的开国典礼,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7月,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副主席为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在周副主席的领导下,筹委会很快就确定了开国大典的方案。方案分为三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人民群众游行活动。而阅兵式更是开国大典的重中之重。毛主席对于阅兵式极度的重视,指示:“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后,最初筹委会拿出了两套阅兵方案:一套是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一套是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而周恩来副主席当时是偏向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的,在将这两套方案上报时,同时附上了自己的建议。最后刘少奇、朱德和毛主席在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后,经过综合考虑,拍板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
方案定了后,就是决定此次阅兵式参加的军种、部队的问题。虽然在开国大典的时候,空中的轰炸机战斗机梯队将阅兵式推上了高潮,但在最初的阅兵计划中却是没有空军参加的。华北军区司令聂荣臻和政委薄一波联名呈报给中央的阅兵报告,及其在之后拟定的1949年开国大典的方案中,都没有提到要求空军参加此次阅兵式。主要是考虑到当时我们自己的空军还没有组建,只是提出了会有几架运输机散发传单。
在后来的一次准备会上,已是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询问了当时的军委航空局局长的常乾坤和作战教育处长方槐,能不能组织飞机编队参加分列式,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军委航空军于1949年3月才刚组建,而在聂荣臻询问常能不能组织飞机编队参加阅兵式时,军委航空局才刚在南苑机场组建了我军的第一个飞行中队。根据飞行中队的实际情况,常乾坤肯定地回答了聂总参谋长:“可以组织小机群参加受阅。”得到常的回答,聂荣臻非常高兴,有空军参加,那此次开国大典阅兵式海陆空三军就齐了。会后,聂荣臻指示军委航空局的同志回去加紧准备,要知道此时离阅兵式的举行已不足两月。随后,方槐连夜起草受阅计划。经过两昼夜的苦战,一个20天的训练计划及参阅人员、飞机确定下来。而直到此时,党中央还是没有最后决定空军是否参加受阅式。
1949年9月中旬,距离开国大典仅有十几天,阅兵指挥部安排了一次实地预演。预演结束后,已经是凌晨。此时的党中央,在周恩来副主席的主持下,在天安门城楼内继续研究讨论着阅兵的细节。首先检讨了此次预演存在的问题,及怎么弥补、纠正,然后又讨论空军是否参加此次阅兵式。
讨论会上,彭德怀力主空军参加阅兵式:“这次预演飞行队未参加,可以研究一下,还是参加好,飞机可以少几架嘛!”在这之前,尽管多次酝酿空军参加阅兵式,而且军委航空局在飞机和飞行员的挑选上也做好了准备,但因为当时的斗争形势还非常严峻,华北军区保卫部一直极力举张取消开国大典中的空军参与。但在此次会议上,认为空军的参加,无论是对于国内还是国外的影响,以及对于军心民心的激励,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彭老总举张空军参加阅兵式后,第一时间得到了杨成武副总指挥的赞成。最后,周恩来副主席拍板了空军参加此次阅兵式。至此,空军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正式定了下来,海陆空三军齐聚!
然而,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却仅剩200多个小时,军委航空局接受任务后立即调集了17架不同型号的飞机,准备参加此次空中受阅。空中受阅的地面指挥由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油江担任,组织计划工作由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方槐负责,而飞行航线的领航计划等工作则由刘善本负责。
正当飞行队在紧张训练时,因为老旧飞机发生故障,空中受阅总领队徐兆文被迫跳伞,着陆时受伤。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这样的事故,对于徐兆文来说,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但担心自己的安全,更是对参加开国大典飞行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显然此时的徐兆文已经不再适合担任空中受阅总领队。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但飞行中队已经被逼的没有退路,要按时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就必须更换领队及飞机。军委航空局紧急从东北老航校调来了邢海帆担任代理中队长和总领队。
由于新中国并没有自己的飞机,受阅的飞机大都是缴获的国民党的飞机,没有足够的零部件来保障飞机的质量,因此开国大典上飞机飞行的安全就成了各级领导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为此,党中央专门从苏联请来专家检查把关飞机的质量。就在受阅飞行的前一天,每个参加开国大典受阅飞行的飞行员都在生死状上庄严的立下誓言:“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落在城内、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在保密状态下紧张地进行着,几十万人的的安全工作成为了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周副主席等中央领导最为担忧的问题。虽然当时蒋介石政府逃到了宝岛台湾,但残留在中国大陆的国民党军队还有一百多万。西藏、广东、广西等地还在国民党军队的控制之中。
在已经解放的各省各地特务活动也十分猖獗,北平更是因为刚刚解放,城里的特务还没来的及肃清。而国民党军队盘踞的浙江舟山群岛一带,有国民党军队的空军驻扎,如果这里的国民党空军出动轰炸机,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北平,对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央领导人、游行的军民、观礼的群众进行轰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1948年毛主席住所被精准轰炸和1949年5月南苑机场被轰炸的事一直在提醒着聂荣臻等中央领导人,国民党军队绝不会罢休的,开国大典当天极有可能会拍飞机来轰炸。
1948年3月21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离开杨家沟,入住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5月18日,3枚炸弹从天而降,精确地落在了毛主席住的那间平房。而炸弹爆炸的巨响传来时,毛主席等人才刚赶到防空洞口。听到工作人员汇报炸弹落在了毛主席住的平房时,聂荣臻、叶子龙等人感到一阵后怕。后来调查发现,军区司令部小伙房的司务长刘从文是一个特务,正是由于他的告密,才引来了此次惊险的轰炸。
1949年5月4日,随着空中飞机的轰鸣声传来。几架涂着青天白日机徽的美制国民党轰炸机掠过北平南苑机场塔楼。一串串重磅炸弹倾泄而下,几声巨响后,整个南苑机场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中。
这两次轰炸,提醒聂荣臻等中央领导,防空将是开国大典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最大程度的保密,在开国大典的当天的10时才宣布开国大典的具体时间是下午三点。
要知道,国际惯例是阅兵式都是在上午,我国的70周年庆典阅兵也是在上午9时开始的,而开国大典阅兵为什么是下午三点呢?
当时举行开国大典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虽然蒋介石逃到了宝岛台湾,但西藏、广东、广西、四川等大片国土还在国民党军队的控制之下。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还有超百万之多。而蒋介石控制的舟山群岛也驻有国民党空军的远程轰炸机,随时可以起飞还轰炸北平。5月4日轰炸南苑机场就表明了国民党空军轰炸机是可以轻易的轰炸北平的。而此时我军防空力量还很薄弱,空军也还是刚刚组建,仅有的一些飞机都是从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而来。这样的防空力量,要挡住国民党空军的轰炸,难度可想而知。
怎样才能防住国民党空军的轰炸呢?当时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而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3380公里。舟山群岛距离北京航距为1230公里。从舟山群岛起飞到北京大概3个小时,如果是上午起飞,轰炸后还能安全返回。但这种飞机夜航能力相当差,如果下午起飞的话,再想安全返回就不可能了。基于这点,经过中央领导的研究,为了最大程度避开国民党空军的轰炸,决定将开国大典定在下午3点。
当时我们的空军还刚组建,飞机数量和质量上与国民党空军差距还是很大的,为了防空需求,南苑机场承担起了整个开国大典的空中拦截任务。开国大典前,航空局的领导一刻不离地盯在值班室电话前,当时的整个解放区的电话都直通南苑机场值班室,一有风吹草动,就能最快做出反应。
本来空中拦截的飞机就不足,在抽调了部分战斗机参加阅兵式后,拦截飞机就更捉襟见肘了。为此,中央领导决定让其中的4架战斗机挂载实弹参加阅兵式。战斗机实弹参加阅兵式在世界阅兵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在当时是最高机密,其风险是非常高的。
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推敲,军委航空局还是向阅兵总指挥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提交了一份带弹受阅的飞行方案。这份方案报上去后,得到了毛主席、朱德和周恩来的批准。为了确保阅兵的万无一失,聂荣臻亲自到南苑机场挑选了带弹飞行的飞机和飞行员,所有的飞行员都立下了军令状。
空军参加阅兵的飞机总共是17架,而实际在阅兵式上,我们却看到26架飞机飞过天安门,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中央领导是觉得17架飞机还是少了点,周恩来就想出了让速度快的9架战斗机飞在前面,在第一次飞过天安门后,在远处看不到的地方折回来再跟在运输机后面,再飞一次,这就有了26架飞机参加飞行检阅的一幕。而在飞第二次时,谭汉洲驾驶的P-51战斗机出现了意外。危机时刻,谭汉洲的冷静和对人民的忠诚,完美地解决了此次事故,让开国大典阅兵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