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引言</h1>
作为人民解放军的首批飞行员,方槐用自己的革命的一生讲述了一个无比精彩的传奇故事。
1917年10月方槐在江西省于都县坑圩,家境贫寒,家里世世代代都以务农为主,靠着租借地主的田地维持生计。特别是为了维持生计,

▲方槐少将
习得一些字,略懂的一些计算,在当时的村中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在方槐小的时候,正是中央苏区革命斗争之际。
在年仅12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儿童团,在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紧接着在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抗击“围剿”第五次失败后,方槐泪洒土地,挥泪告别家乡,与那群革命先驱一样踏上了万里长征的道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 被党看重,入疆学习</h1>
1937年12月中旬,方槐正在抗日军政大学的教室里上课,学校政治部的一位干部突然冲进教室,向着老师说道:“同志,包括方槐在内的24名红军战士,立即到学校卫生部门进行体检,并且要求体检的事情不能向任何人泄露。”当时的方槐就十分地想知道组织给他们安排体检的目的是什么。
12月下旬,在方槐带着浓烈的好奇心来到八路军后方政治部门体检身体情况时。有一位主任悄悄地告诉了方槐,
喜的是感受到党组织对自己的重视,培养自己去学习航空相关的知识;忧的是航空知识与飞机的驾驶是科学技术,怕自己文化程度低,学不好,对不起党的培养与信任。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带着这种自卑肯定是做不好党给的任务,经过领导做思想工作后,甩开心里那沉重的包袱,接受了党交予的新任务——而这次参与体检的24名红军战士有19名合格同方槐一样去往新疆。
1938年1月8日清晨,方槐与19名红军战士肩负着党中央的重托和期望, 与组织指派陪送的同志,一起乘车,进入红军西路军余部总支队驻地,开始崭新的不一样的生活。
新疆边防航空队在1938年3月1日举办欢迎新学员的开学典礼后与上学期来到这里的25名学员住在一起,每位学员所得的生活军贴,同样按照士官的标准发放。
能够识字的寥寥无几,这离教官所要求的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在第一次上课就闹出了笑话。
当教官向几名学员提问 “什么是物理三变态” 时,不仅无人能回答,甚至有的学员将 “物理三变态” 误听成 “屋里三扁担”。就这回答惹怒了教官,教官直接破口骂道:“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文化程度这样低下怎么能进入航空界。”骂完后便怒气冲冲的走出了教室。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机群(1950年8月摄)
课堂上气氛顿时凝滞,那些通过考试录取进入的学员,对方槐他们这群人投来了异样的目光,这目光中有嘲讽、有轻蔑、有可怜,有点学生甚至直接把那种嘲讽的话说出了口。
与刚到这里所想象的相差甚远,如果想要学好航空飞行,必须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更多的努力。
在党组织的帮助以及鼓励下,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相应的笔记,勤于思考,积极且完美的完成教官布置的作业与任务。课余虚心求教,经常在教室里待到很晚直到教室的灯光熄灭才回到宿舍,即便回到宿舍也点起那并不怎么明亮的蜡烛继续学习。
例如《航空史》《飞行原理》《飞行构造原理》《发动机原理》《飞行规则》《航空气象学》,并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初试成绩,获得了学习驾驶飞机的训练资格,完全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期待。
1938年4月8日,这一天,是方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他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中翱翔,驾驶着自己每日梦寐以求的东西。
清晨天还没亮,方槐和其他学员一起来到飞机场,教官向他们讲了当天的飞行任务。轮到方槐时,他心情既激动又紧张,不过没多久他便将情绪控制住,进入座舱。
左手右手分别开工,一手把油门,一手握驾驶杆,足脚轻蹬,完成了入门的第一个绕机场转三次的20多分钟飞行感觉训练科目。这次飞行训练使方槐感受到了真实飞行时什么样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掌握飞行驾驶技术的信念。
这次飞行后, 学员还必须得轮班担任地面值班员, 做好机场地面的飞机起飞、降落的辅助工作,一天工下来,不管是谁都得精疲力竭,辛苦非常。
▲方槐
经过半年的刻苦训练,全程没有一个人淘汰,创造了新疆边防航空军学员的新纪录,受到顾问和教官的表扬。
多用途的P-5不仅可以用于空中侦察,又可用于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轰炸,后座加装了一套操纵系统,可用于教学,在当时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飞机。但,若有一时大意或者操作不慎,那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 P-5中教机上经过20多次的航线起落和简单特技飞行训练后,1939 年1月,天寒地冻,大地积雪已冻得坚如磐石。为了能进行飞行训练,飞机上的轮子被换成了雪橇板。
本身这种天气就已经非常具有挑战性了,现在又在这种用雪撬板代替轮子的情况下,飞机的起飞着地的操作,需更加细致更加谨慎也更加吃力。尽管碰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在教官的指导下,
:特技、三角航行、编队等等,在1939年入冬前完成了所有的教学计划。教官还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训练计划:长途航行、三机升空、实弹轰炸、射击等更多科目,
凭着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的信念,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新型战斗机的全部技术,使自己的能力再跃上一个台阶,于1942年毕业,毕业后因新疆的形势变化,方槐也被新疆军阀监禁。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 建设我们自己的空军</h1>
1946年7月11日在党中央的营救下,方槐与其他100多名被监禁的同志回到了延安。方槐在1946年9月20日与一同从新疆回来的31位战士和4位国名党空军奔赴东北,
培养学员,尽快地把他们培养成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与此同时,不断夯实航空学校发展的基础。
1947年秋天,方槐被任命为学习训练处的政治协理员。
194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蒋介石的防线被迅速攻破,解放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城市,以及华东与华中一代的地区,
▲解放时期的方槐
方槐和航空工程处的相关负责同志根据局领导的指示,提出了详细的有关遗留的设施、物资、器械接收处理的工作方案计划,
在党机关迁入北平后,国民党反动派经常使用飞机对北平进行侵扰,给党中央造成了严重威胁。轰炸造成了南菀机场严重的人员伤亡与众多设备器械被毁,
周总理来召见军委航空局的负责人,方槐和华北航空局处长随同主要领导,来周总理的办公室,讨论防空建设。周总理提要成立一支保卫北平天空安全的防空作战飞行中队,
这支中队关乎到北平的安危,也关乎全国政治协商第一次会议能否顺利召开,组建和准备工作就成了关键问题,
▲老东北航校修理厂
军委航空局的同志们高兴不已:我们就要有自己的空军了。
经过研究,军委航空局决定先抽调徐兆文、刘卓先等14名飞行员以及P-51作战飞机十到十二架,蚊式轰炸机2架,
1949年9月初,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看望了飞行队全体成员,在与方槐握手时感慨地说:“我们终于有了红军自己的飞行员。” 国民党的飞机再也不敢在北平上空为所欲为了,方槐为保护北平领空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 受阅开国大典</h1>
1949年8月下旬,召开了驻北平军事机关领导同志会议,方槐和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参加了会议
第二天上午,方槐被叫到办公室,询问受阅飞行编队的准备工作,指示军委航空局要准备完全,必须做好方案计划。
接到任务后,:从华北飞行队现在的十几架P-51战斗机中安排9架受阅,同时安排2架在机场战斗值班、1架预备,另有3架蚊式轰炸机、3架C-46运输机、3架通讯教练机共18架飞机担任受阅任务。随后,常乾坤带着方槐和安志敏到总理办公室,作了详细的汇报。
▲待命飞向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的机群
1949年9月1日,方槐负责此次受阅总的组织计划和任务分工,安志敏协助方槐工作,这是军委航空局的决定。。依据各型飞机、飞行员数量的实际情况,拟订编队以“品”字编,按各个编组的不同机种拟订各项机组的训练计划。
明确的分工、组织训练、领航计算、飞机起飞以及结束时间的安排,受阅飞行时地面的组织指挥与保障、机场塔台指挥等方面要做到责任到个人。
在训练过程中,,一个是受阅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的高度,另一个是政治安全问题,即确保参加开国大典所有人的安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方槐心里没谱,便请教专家,才解决了问题。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备受世界瞩目的开国大典开始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着艰难的革命岁月、向着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向着在战斗中牺牲的将士,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开国大典上受阅空军
而自己的工作即将接受中国人民、新中国的检阅,想想就心潮澎湃热血翻涌。下午4点,受阅的飞行纵队指挥室,接到庆祝大会总指挥部的受阅命令。
受阅机群按规定首先通讯、教练机,接着是C-46以及其他飞机,最后是P-51战斗机,分层次集合待命进入航线。
空中受阅纵队组成6个机型不同的“品”字形分队,依次飞临天安门上空。
P- 51战斗机3个分队组成“品”字形,以900米高度通过天安门上空;其他机型排成“一”字形以950米的高度通过天安门上空;3架通讯教练机和3架C-46运输机分别组成“品”字形,由方槐亲自率队飞行, 在550米的高空通过天安门。
当飞机飞过天安门上方那蔚蓝的天空时,参加庆典无数军民仰望天空,为自己国家拥有了人民空军而自豪,为拥有了人民空军感到振奋!
<h1 class="pgc-h-arrow-right">结语</h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槐在之后的日子里担任过军委民航局机航处处长,军委民航局航务处处长兼电讯处处长,防空部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中国人民航空公司经理,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师长、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
1983年,方槐退休。2019年2月16日9时5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中部战区总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参考资料:
《方槐将军》
《方槐将军档案往事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