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194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左右,一道从北京发出的电波消息轰动了全世界。

“新华广播电台,下面播送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仪式,将于今日下午三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开国大典

公告发出后,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的蒋介石在房间里收到了多次电话轰炸。

早在宣布召开开国大典前,败退南京的国民党势力便秘密筹划着后续的阴谋。

远在台湾的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在电话里焦急万分: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周至柔

这已经是他打给蒋介石的第四通电话了,不论是周至柔还是其他国民党人,都等待着蒋的一声令下,期盼着这几台美制B-24轰炸机立马飞向北边,完成空袭任务报仇雪恨。

电话那头,先前一直让他们“再等等”的蒋介石猛地起身,对着话筒不甘却坚定地说:

“任务取消。”

“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完成任务。”

周至柔大为不解。

“任务取消!”蒋介石更坚定地下达着命令。

放下电话后,蒋介石慢慢躺入沙发,陷入了沉思……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蒋介石与周至柔

另一边,北京方面也做着充足的准备。考虑到当时蒋介石的势力尚未退出大陆,各地仍有战事进行,中共领导人在《阅兵典礼方案》中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如遇空袭必须保持原队形不变。

开国典礼上的这四架飞机,都做好了时刻战斗的准备。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在向世界公布举行开国大典前,这个消息一直是绝对的机密。而下午三时召开,也有一定的道理。

聂荣臻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

下午三时召开,即使是在典礼前五个小时公布消息,就算敌人能准时飞到北京执行任务,但夜航能力弱的轰炸机B-24可就别想全身而退了。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聂荣臻将军

但最后蒋介石突然放弃了轰炸任务,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蒋介石在最后一刻认识到,如果自己下命轰炸了天安门,与其相连接的故宫一定不能幸免于难,更何况开国大典上群众密集,误伤的可能性不可谓不高。

如若真的殃及故宫,那么自己跟烧阿房宫的项羽、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有什么区别呢?

就算破坏了大典,自己也只能获得全中华民族甚至全世界舆论的怒火!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罢了罢了,明枪已弃,还有暗箭。

早在几个月前,蒋介石就在大陆穿插进大大小小各路间谍。其中蒋介石最为器重与期待的,是国民党中统特务赵冰谷。

1949年8月,国民党就派赵冰谷尽快潜入中国共产党内部,取得他们的信任,窃取重要情报破坏中共的重要组织。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接到任务的赵冰谷很快行动了起来,他前后与民革中央主席、民盟主席、李明灏将军、《新民报》主笔夫妇等多人会面,仿佛显示出他急切想加入民主阵营的决心。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刚动身来北京时,北京方面的李克农就以收到关于特务的情报。

李克农他们根据情报向下级传达着指令:

密切注意与政协委员接触的新人员。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李克农

正当赵冰谷还以为自己的潜伏任务做的万无一失时,9月20日,已经掌握大量证据的北京公安局下达了逮捕赵冰谷的命令。

在赵冰谷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工作人员还搜出了他的国民党工作证与各种特务证据。

10月1日,还在期盼最后棋子能发挥威力的蒋介石在广播里听到消息:

“新华社消息:阴谋在人民政协开会期间,进行捣乱活动的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分子赵冰谷、木剑青,于9月20日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逮捕。二犯为国民党中统局特务……”

1949年开国大典时蒋介石原计划轰炸天安门,最后为何又放弃?

蒋介石愤怒却又无奈,他最终还是无力回天。3日,他落荒而逃,乘坐飞机前往台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