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作者:纪人物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其内容感人深厚,说的是朱德在四十三岁时,依旧和小战士们去往山上扛着粮食,尽管山路几十里,但他的笑声却接连不断,让身边的战士们备受感染,大家都劝阻他别再挑扁担了,但朱德坚决不从。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朱良才,他还写下了《一根灯芯》,原因是毛主席每天深夜都会苦读书籍,为了节省灯芯,将两根改为了一根,照明不是太好也不能阻挡主席的学习劲头。

毛泽东曾有四句评价,其中有一句是:拉屎不占茅坑。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1900年9月27日,朱良才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书香世家,原名叫做朱姓明。父亲以在私塾教书为生。除父亲的那一份收入外,他们家还有20多亩田以及7间房,生活十分富裕。

然而,这一切都在他周岁时起了变化,他的父亲在那年不幸病逝,自那以后,他们家就开始走下坡路。9岁就被送入私塾,11岁又因为家里实在没钱而不得不辍学回家,之后,从未放弃过学业的他被县立高等小学录取,毕业后考入衡阳“诚德”学校学习。在这所学校,朱良才接触了新的思想。中学毕业后,回到本村当小学老师。

求学时期,朱良才广泛阅读,受到新进思想熏陶,回到村里担任小学老师期间,他大力组织农民协会,并被推选为村农民协会委员。

1925年,朱良才参加了大革命,在湖南大地上,一场针对敌人的斗争展开了,组织上发动群众,鼓励工农起义,带着满腔愤怒,一个个青年战士涌现了,可是,敌人的实力过于强大。朱良才等人被捕入狱,在牢狱中,军阀何健屠杀了许多革命人士,面对刑讯逼问,朱良才根本无从招架。

危机之下,他决定更改姓名,因此,敌人未能在名单上发现他。

1927年10月,朱良才正式加入了共产党,不久便秘密参加了湘南起义,已经是资兴县委组织部长的朱良才后来随部队上了井冈山,担任朱德的秘书,谭政担任毛主席的秘书,两人同在红四军军部担任秘书。

不久,在他的积极请求下,被派到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当党代表,这是红四军的主力团,朱良才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发挥。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朱良才所在部队奉命坚守黄洋界,面对敌人4个团的围剿,红军战士英勇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朱良才所在部队,立下大功,毛主席对此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评价。

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朱良才曾和师长指挥活捉了敌军总指挥张辉瓒,立下大功。这场战斗我军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不仅包括2000支枪、1门大炮,还缴获了1部电台。这部电台就是我军的第一部军用电台,我军的通讯事业也从此起步。这部电台在之后的反“围剿”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挥笔写下一首词《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的内容是: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此后,朱良才历任红15军政委,任红5军团第34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他还因功获得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了。时任红34师党委书记、政治部主任的朱良才,指挥全体官兵对紧追不舍的敌军实行阻击和迟滞,以掩护党中央和大部队的行进。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11月30日,朱良才旧伤复发,血流不止。经过简单的包扎后,他躺在担架上坚持战斗。这时,参谋长刘伯承得知情况后,立马派人送朱良才到军委总医院抢救。此后,红34师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全师覆没。其中,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后拽断肠子,壮烈牺牲。时隔几十年,往事重提时,宋任穷将军还感慨说:

“要是朱良才不走,红34师不会全师覆没。”

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打通与苏联联系的作战失败,党中央、中央军委成立了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委的援西军。在甘肃镇原,援西军某团部走进来一个步履艰难的“老头”,他竟是已经担任西路军红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的朱良才。原来,西路军经过长期血战,在倪家营子被敌人重兵包围,红军将士又苦战40余天,但寡不敌众。朱良才在祁连山中与敌周旋,最后剩下孤影一人。凭着坚定的信念,朱良才化装东进,摸爬滚打一直走了36天,在耗尽最后的精力之际,终于找到了队伍。

1938年成功完成了失散、被俘西路军的营救和甄别工作后。

朱良才奉命去到延安,一方面进行中央党校学习,一方面系统地向党中央汇报西路军的后续工作。

在晋察冀军区,而他作为聂荣臻元帅最得力的助手,在华北战场深受聂帅信任,华北广大根据地的开拓,他更是功不可没。

朱良才重视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他总结和宣传“狼牙山五壮士”、"民兵英雄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一批先进典型,宣传了八路军的抗日形象。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动笔了,早在红军时期,他就写过《一根灯芯》、《朱德的扁担》等传世佳作。在这期间,他还培养了邓拓等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

由于朱良才能文能武,被毛主席评价为:“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建国后,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北京军区政委,位高权重,但是,他经常说:“当一个干部身居高位,常常容易由奢侈而腐败,忘记了人民,以至走到了人民的反面,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个教训。”

朱良才不光自己以身作则,对家里人也是约法三章,凡是公家的东西,一律不能占便宜,给他配的专车,除了他和秘书之外,家里的任何人都不能坐。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在战争年代,朱良才曾多次负伤,由于条件艰苦,有两次伤未愈就出院了,加上长期忘我地工作,积劳成疾,身体十分虚弱。他在担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期间,常常头痛,痛得厉害了,就吃两片止痛药。朱将军不愿尸位素餐,为了不影响军队建设工作,毅然决定完全退休,让位于其他人。1958年,他向军委提出退出领导岗位,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将军年仅五十八岁,又在中国最大的战略区政委的高位上,可谓位高权重,离职就意味着失去权力和特权。

聂荣臻和朱良才在战争年代就是老战友了,毛主席也委托聂荣臻前去了解情况,并尽力挽留他:你放心休养吧,工作上的事我们替你做,没必要辞职,等身体好了再回来。

但朱良才婉言拒绝了,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要有后来人。我们老同志早点退下来,把位子让给年轻人,这对革命事业有好处。”

中央和军委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赞扬他思想开明,一心为党,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朱良才是第一位主动要求辞职离休的高级干部。毛主席风趣地说了一句粗话赞扬他:“人家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你是拉屎不占茅坑!”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1961年,教育部正式将《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两篇文章列入全国中学、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当教育部派人来征求朱良才的意见时,他很痛快地就同意了,并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不要稿费;二是不要署作者的名。

此后的几十年里,《朱德的扁担》一文多次入选中学和小学的语文教材,曾有人进行估计,起码有3.5亿人曾学过这篇文章,它也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朱良才: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派聂荣臻挽留,却被他回绝

图 | 朱良才

朱良才把自己的身份尽量压低,三十多年无职无权。1989年2月,朱良才逝世。他的子女们原本以为追悼会上,只有亲属来悼念。没想到却出现了令他们感到意外的场景。

虽然没有广发通知,可追悼会那天,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行的人,既有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杨尚昆、李先念、姚依林等,也有退休多年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还有素不相识的普通老百姓。一些参加追悼会的人说:这种多年未见的场景,实在太让人震撼了!

新华社专门发了通稿赞扬道:

朱良才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军队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