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每次看到小鹅破壳而出,陈淑芳都会有一些小激动。
她喜欢看湿漉漉的小鹅转来转去打量世界的样子,
那是一个全新的生命,“鹅生”还有很多可能。

“才出壳就能上飞机?”很多人问过陈淑芳同样的问题。
“没问题!”作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所副所长的她很有信心。
培育了这么多年象山白鹅,她太了解它们了,
虽然鹅苗看起来呆萌呆萌的弱不禁风,
其实坐汽车、火车甚至打飞的都不在话下。
这是一个适应性强且见过世面的品种,
这几年,在她的推动下,
大白鹅飞出象山走南闯北,
从苦寒的延边到炎热的海南,帮助当地的养殖户脱贫致富。
其扶贫经验还入选了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典型案例。
而这一回,它们将远嫁2000公里外的凉山州,
完成另一个关于共同富裕的“海誓山盟”。
这桩姻缘起源于去年11月的北京,
在接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时,
陈淑芳和四川宜宾市屏山县扶贫干部王金良聊到了大白鹅,
两人一合计,都觉得屏山的环境很适合探索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林下养鹅模式。
会后没几天,王金良就组织了养殖户到象山考察,
今年1月,首批苗鹅“飞”往屏山县,
在当地的李树下生态养殖,实现了亩均增收5000元。
有了成功经验,今年8月,象山白鹅又在凉山州的西昌建立了示范点,
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送去了2000羽鹅苗进行试养,只夭折了两只。
七周龄后,它们都很健康。
同样是在果树下养殖,
白鹅吃草,鹅粪养树,
省去了除草施肥的人力,
在生态环境中长大的白鹅肉质也很不错。
今年10月,去凉山的第二批小鹅苗也出发了。
出生还不满一天的它们走之前要经过“体检”。
每一只都要打好疫苗。
陈淑芳会亲自把它们送上车。
小鹅苗搭车到萧山机场。
经过5个多小时的飞行抵达西昌。
这一路舟车劳顿,但精神都不错。
西昌的养殖户小心翼翼地迎接这些小客人,
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来象山取过经。
陈淑芳不但自己手把手地传授过经验。
还请来了上海的专家一起现场辅导。
目前,第二批象山白鹅也已经安顿下来,
这个试点成功后,将辐射凉山各地。
陈淑芳相信,它们会有广阔的天地。
记者 樊卓婧 文 文军 七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