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只飞越五千里的白鹅 ‖ 徐万琪

作者:方志四川

一只飞越五千里的白鹅

徐万琪

2018年春天,一位从浙江海盐县到杭州萧山机场登机的旅客所坐的车带着十几个大箱子,里面隐约发出“唧唧”“唧唧”的声音。车子抵达航站楼后,乘务人员小心翼翼地帮着办理托运。

一位空姐透过纱网的缝隙仔细看,“哟,这是什么小鸟啊?”

这时,那位主顾慢慢走了过来,向大家解释:“这是鹅苗,将要‘飞’往屏山,一路好几千里呢。”他一头花白的头发,个子略显矮小,但难以掩盖天生的精干和睿智,他就是浙江省海盐县对口帮扶屏山县的农技专家王金良。王金良此行,已不是第一次去屏山县。那个深藏在四川南部山区、小凉山余脉的国家级贫困县,深深牵动了这位年近花甲的农技专家的心。

屏山的贫困,令他印象深刻。未脱贫摘帽前,大山阻碍交通,也阻隔了人们对现代农业管理的理念接触。王金良到了屏山,第二天就下乡去了解情况,8天时间硬是跑了8个乡镇,回来双脚酸痛,连路都走不了。他每到一处,总是留心观察,把每个村子的农业状况记下来。

王金良没有停止脚步,继续穿行在屏山的每一个村落。一个月时间下来,他对屏山的土质、气候、水文、产业分布等状况已了然于心。

坐着飞的到达宜宾的鹅苗,总算安全着陆。随即,这批寄托着王金良一个宏大愿望的鹅苗,被小心翼翼地护送到锦屏镇新村,在新村开办一个养鹅试点。养鹅不是简简单单将它们饲养大,管理、销售、市场才是这条新兴产业比较空缺的环节,这也是王金良深入探索的方向。

王金良既是屏山的茵红李标准化生产发起人,也是立体循环农业理念在屏山落地的发起人。他发现,茵红李每年只有4个月的挂果期,其余时间果园地都是闲置状态,与其让资源白白荒废,不如把它的价值盘活起来。随着农耕土地的全面转型,果园地已全面施用化肥,农家肥失去利用空间。大量化肥施到果树根部,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对树根有一定的腐蚀性,二是催生大量杂草。杂草与果树争肥,努力榨取每一丝营养,长得极为茂密。果农为抑制杂草生长,不得不施用除草剂。本地土质较薄,除草剂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污染,也会进一步损失营养层。

王金良首先引进的这批鹅苗,不是普通品种,而是他家乡的浙东白鹅。浙东白鹅又名象山白鹅、绍兴白鹅,是中国肉鹅的著名地方良种。浙江一带养鹅历史悠久,据《奉化县志》记载,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就开始饲养白鹅。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更是有诸多与白鹅相关的典故。在绍兴县兰亭镇兰亭风景区鹅池边,立有一块“鹅池”的石碑,相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共同题写,早已成为书法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鹅与我们相伴多年,但在成规模化养殖之前,多是三五只散养,远未发挥出它的价值。

养鹅容易,但让屏山广大百姓爱上鹅,并且爱吃鹅肉又是一大难题。原因在于,鹅苗飞越5000里后,让鹅文化随之飞越过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民间对鹅肉普遍兴趣不高,本地荤菜以猪肉、鸡肉、鱼肉等为主。举个例子,屏山的妇女生了小孩,都是说“炖鸡炖鸭炖猪蹄子”,没有听说“炖鹅”的。一个原因是鹅是吃草和吃泥的动物,肉质粗糙不说,还带有一定的草腥味,宰杀后如果打理不好,吃味还会大打折扣;另一个原因是杀鹅是个技术活,成年鹅的力气大,没有点经验制服不了它,宰杀后如何拔毛去掉细细的绒毛又是个技术活。因此,民间对吃鹅总是提不起兴趣,连鹅蛋在集市上也远比鸡蛋鸭蛋少。

王金良深知,养鹅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从饮食观念这道关口突破。如何寻找这个点呢?在新媒体和自媒体百花齐放的当下,只有把热爱美食、热爱饮食的人士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在一起,办法总是有的。2021年4月,来自李庄餐饮协会、屏山电商、书法、美食、摄影、写作等几大协会的代表共聚一堂,品尝一道全鹅宴。这桌菜所用的鹅,正是从海盐县引进的浙东白鹅,冷吃鹅、白切鹅、红烧鹅、煮鹅……各种菜品尽显大厨手艺。连一向吃得比较挑剔的餐饮协会会员,也对改良品种后的浙东白鹅口感赞叹有加,打破了大家以前对鹅肉粗糙草腥的陈见。随着电商协会和各养殖机构不遗余力的推广,现在屏山餐馆和市场上的白鹅逐渐多起来,尤其是鹅系菜品的不断丰富,消费者对浙东白鹅的高品质越来越青睐。

在锦屏镇新村的浙东白鹅试点开展成功后,该镇漆树村另一个饲养点也搞起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漆树村饲养点的户主竟然是一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王金良告诉我们,养鹅用不了多少成本,也不需多大劳动力。鹅平时放养在果园地里,它只吃杂草,对果树没有任何破坏;鹅粪又留存在果园地,集中起来可给李子树或枇杷树堆肥,减少化肥的施用;更重要的是,连除草剂也省了,不仅从经济上得到节约,在环保上也是受益颇多。而且鹅也有群居特性,一鹅带头,众鹅跟随,晚上它就回来。四川有句话叫“养鹅当看家”,遇有陌生人来,鹅就伸直脖子大叫不停,即便是家里不养狗,也能替代狗的作用。

在王金良脑海中,养鹅绝不是止步于屏山。按照他目前已经成熟并得到周边县市推广的茵红李标准化管理模式,他要把养鹅和茵红李种植互惠互利的循环农业推广到种植茵红李的区县,为更多农户创造收益。脱贫致富,必有科技因素。西部区县农业要转型,要找到一条经济且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发挥“1+1>2”的统筹作用,循环农业的角色少不了。目前,屏山引进的浙东白鹅已得到五粮液集团的支持,酒厂里生产的大量酒糟经脱水等加工处理后制成鹅饲料,在秋冬季节运往农户家中,确保鹅一年四季不断粮。

鹅生长周期快,一般4个月左右便可出栏,成年鹅可长到5公斤左右。浙东白鹅的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白切,都有它合适的烹饪方法。屏山县作协主席刘光友不仅善于做各种鹅的美食,还把经验和过程写成美食系列文章,经当地宇客公司推广,已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这只飞越了5000里遥远路程的浙东白鹅,已在屏山安家落户;它们长于林下,悠闲地啄着野草,为屏山人的餐桌增添几道别致的美味。在不久的将来,大量空闲的果园地里,将会看到更多浙东白鹅的身影。

作者简介

徐万琪,男,笔名澧泉,1990年生,原籍叙永县水潦乡,供职于四川省屏山县 教育体育局。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屏山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辞赋》《百家诗词》《四川作家报》《宜宾文学》等报刊。2019年出版个人散文集《虚实之间》,撰有《趣解水潦方言》书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