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轼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作者:云水心语

古典诗歌中经常采用以物喻人、托物咏志的手法。为了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诗人们并不正言直述,而是使人思而得之。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诗歌创作讲究寄兴无尽。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比如屈原诗中的鸾鸟凤凰,李白诗中的长鲸大鹏,杜甫诗中的葵 藿 佳人,都是诗人品格的外化,也都寄托着他们追求的梦想。宋代时这种寄兴手法更受到重视,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下面分享苏轼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苏轼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

宋代:苏轼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苏轼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苏轼是北宋杰出文学家,因为不愿随波逐流,于是就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先生生性旷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他喜欢交友,在杭州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其中就包括杭州的一位很著名的郎中王复。

王复家住在候潮门外,家有园圃亭榭。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过访他的园居,见其所植桧树直干凌空、根到九泉,心中非常喜爱,于是即兴赋诗。

苏轼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这首绝句表面上咏物,实际上喻人,作者借对桧树的咏叹,称赞友人光明磊落,并表达自己的处世态度。前两句咏叹桧的枝干,“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桧树枝干挺拔,既无杨柳的婀娜之姿,也无桃杏的俯仰之态。

凌空,既夸其高大,也赞它超凡脱俗,纵横于天地之间。“未要奇”,描写出桧树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既不争功邀宠,更不炫奇斗艳,总是默默侧身于闲草幽花之间,只有在严酷的考验下,才显出其本色。

苏轼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后两句夸张地赞美桧的根部,“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作者想象丰富,因为桧根再长,也无法扎到九泉,但这种表里如一的品格,即使世人无法知道,但蛰龙潜于地下,却深知桧深到九泉之根的曲直。

王复精于医道、行侠仗义,以医救人、不图回报。诗人赞美桧的正直不屈,表里如一,其实是借物喻人,称赞朋友的才干过人、又刚正不阿。而“未要奇”,也彰显了对方身处民间、平易待人。

苏轼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这首诗本来只是一首很普通的酬答诗,可是有些人别有用心,读后却借题发挥。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御史舒亶等人诬陷,而被捕入狱。这首诗就成为苏轼的主要罪证之一,先生接受审问时曾被追问,这首诗有无讽刺?

好在苏轼学识丰富,又机智灵活,他引用了王安石的《偶题》中两句,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王安石是变法领袖,苏轼把自己的诗作与王诗联系起来,狱吏投鼠忌器,只好作罢。

苏轼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从不隐蔽自己的主张,也不因遭到排挤,而改变初衷,更不委曲俯就。诗人通过对桧的品格的咏叹,明白无误地流露出这些内涵。很多时候偷奸耍滑看似可以讨巧,但长期来看,唯有待人诚恳、高风亮节,方可赢得世人的信任和钦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