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遗传承人庄龙:以刀代笔刻丹青

作者:天山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这是竹刻牙签盒,那是浮雕竹刻把件,这把竹刻扇子很有特色……”10月15日上午,在“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上海展区,每有观众走上前来,51岁的嘉定竹刻非遗传承人庄龙就会放下手中的刻刀,起身为观众一一介绍。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遗传承人庄龙:以刀代笔刻丹青

观众拍下庄龙竹刻技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据了解,嘉定竹刻是明代朱鹤所创。朱鹤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使竹刻成为一门独立的观赏艺术,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嘉定竹刻技法有圆雕、浮雕、薄地阳文、阴刻、留青等。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等多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2006年,嘉定竹刻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看到,庄龙在雕刻竹板上的书法时,先仔细品味书法笔势,然后利落下刀,用刀如笔。展柜里摆放的竹刻作品多种多样,既有笔筒、香筒(薰)、插屏、臂搁、抱对等,也有人物、山水、草木、走兽等,其中刻画的人物形神兼备,山水意境深远,花鸟栩栩如生,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遗传承人庄龙:以刀代笔刻丹青

非遗传承人庄龙制作的人物竹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我现在刻的这种技法叫留青。先把书法作品按照适当比例贴在竹板上,然后勾线书法外轮廓,再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字体摸上去有种浮雕的感觉。”庄龙说,他自幼喜爱传统手工艺制作,后来参加培训班专门学习,从此跟竹刻结下不解之缘,已从事该行业三十多年。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遗传承人庄龙:以刀代笔刻丹青

非遗传承人庄龙制作的山水竹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庄龙坦言,由于嘉定竹刻需要一定的绘画、雕塑基础,再加上需要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制作耗时费神,有时一件作品要刻几个月甚至几年,非遗传承有一定难度。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遗传承人庄龙:以刀代笔刻丹青

非遗传承人庄龙制作的人物竹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为了让嘉定竹刻技艺发扬光大,庄龙在上海聋哑学校、嘉定阳光工坊等地开设了嘉定竹刻培训班。“目前我已经在这两个地方教了10年,培训的近100余名学员中,已有一半制作的竹刻作品可以出售。”引导学员们通过一技之长找到就业门路,庄龙找到了这份技艺的最大价值和意义。2015年,他获得“感动嘉定十佳扶残助残真情人物”。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遗传承人庄龙:以刀代笔刻丹青

观众对正在展出的竹刻作品进行拍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非遗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和发扬。”庄龙说,本次展览结束后,他打算去喀什地区,为当地孩子传授嘉定竹刻的知识,让更多人爱上非遗,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