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遺傳承人莊龍:以刀代筆刻丹青

作者:天山網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

“這是竹刻牙簽盒,那是浮雕竹刻把件,這把竹刻扇子很有特色……”10月15日上午,在“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上海展區,每有觀衆走上前來,51歲的嘉定竹刻非遺傳承人莊龍就會放下手中的刻刀,起身為觀衆一一介紹。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遺傳承人莊龍:以刀代筆刻丹青

觀衆拍下莊龍竹刻技藝。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賈春霞攝

據了解,嘉定竹刻是明代朱鶴所創。朱鶴将書畫藝術融入竹刻,開創了以透雕、深雕為特征的“深刻技法”,使竹刻成為一門獨立的觀賞藝術,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曆史。嘉定竹刻技法有圓雕、浮雕、薄地陽文、陰刻、留青等。竹刻藝人以刀代筆,将書、畫、詩、文、印等多種藝術融為一體,賦予竹以新的生命。2006年,嘉定竹刻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記者看到,莊龍在雕刻竹闆上的書法時,先仔細品味書法筆勢,然後利落下刀,用刀如筆。展櫃裡擺放的竹刻作品多種多樣,既有筆筒、香筒(薰)、插屏、臂擱、抱對等,也有人物、山水、草木、走獸等,其中刻畫的人物形神兼備,山水意境深遠,花鳥栩栩如生,令參觀者贊歎不已。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遺傳承人莊龍:以刀代筆刻丹青

非遺傳承人莊龍制作的人物竹刻作品。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賈春霞攝

“我現在刻的這種技法叫留青。先把書法作品按照适當比例貼在竹闆上,然後勾線書法外輪廓,再把多餘的部分去掉,字型摸上去有種浮雕的感覺。”莊龍說,他自幼喜愛傳統手工藝制作,後來參加教育訓練班專門學習,從此跟竹刻結下不解之緣,已從事該行業三十多年。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遺傳承人莊龍:以刀代筆刻丹青

非遺傳承人莊龍制作的山水竹刻作品。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賈春霞攝

莊龍坦言,由于嘉定竹刻需要一定的繪畫、雕塑基礎,再加上需要純手工制作,工藝流程複雜,制作耗時費神,有時一件作品要刻幾個月甚至幾年,非遺傳承有一定難度。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遺傳承人莊龍:以刀代筆刻丹青

非遺傳承人莊龍制作的人物竹刻作品。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賈春霞攝。

為了讓嘉定竹刻技藝發揚光大,莊龍在上海聾啞學校、嘉定陽光工坊等地開設了嘉定竹刻教育訓練班。“目前我已經在這兩個地方教了10年,教育訓練的近100餘名學員中,已有一半制作的竹刻作品可以出售。”引導學員們通過一技之長找到就業門路,莊龍找到了這份技藝的最大價值和意義。2015年,他獲得“感動嘉定十佳扶殘助殘真情人物”。

他山之石 | 嘉定竹刻非遺傳承人莊龍:以刀代筆刻丹青

觀衆對正在展出的竹刻作品進行拍攝。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賈春霞攝

“非遺需要保護,更需要傳承和發揚。”莊龍說,本次展覽結束後,他打算去喀什地區,為當地孩子傳授嘉定竹刻的知識,讓更多人愛上非遺,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