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作者:静夜史

印度,一个注定不可能崛起的国家。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作为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印度长期活跃在国际舞台,是西方国家眼中名副其实的“民主典范”和“自由先锋”,有名有姓的朋友加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一般而言,想要朋友成群,要么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毕竟在鹤立鸡群的超强实力面前,其它噤若寒蝉的国家没有说“不”的胆量。

而印度作为实力远不如美国的国家,之所以能在国际社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主要是因为印度人傻钱多。在广大国民还在忍饥挨饿的时刻,印度为了有声有色的大国梦,常年坚持高价买买买,深深俘获了国际军火贩子的芳心,于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争相将印度奉为座上宾,抛出的橄榄枝足够给印度人民人手编一个箩筐。

当然,美俄等大国之所以敢于将大量的先进武器卖给印度,甚至打包送生产线,根本原因在于印度从来不曾崛起过。从1947年自立门户以来,印度70多年如一日,长期坚持不崛起,烂泥扶不上墙的表现令美俄等国家都安心落意。

因为没有实力,所以大家对印度都非常客气,不过这绝不是印度的本意,毕竟印度这只“三泰虎”想要的效果是“猛虎一声吼,兔儿抖三抖”,但现实情况是兔儿不仅没抖反而还想再卷自己一顿,这就让印度在颜面扫地的同时,感受到了深深的侮辱。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所以,印度虽然稀罕被美俄等国众星捧月的感觉,但却始终有一颗大国崛起的雄心。毕竟,印度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头有脸,它们想要的是印度神话而不是印度笑话。

但奈何印度崛起是比“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更恐怖的地狱级任务,在印度不断鼓吹与中国“平行崛起”时,印度精英的碰瓷心态和词钝意虚跃然纸上,这是印度最无语凝噎的地方。

在静夜史看来,印度大国崛起之所以难于登天,根本原因在于印度2000多年前缺了秦始皇,2000多年后缺了毛主席。

说白了,印度的热土,天生没有孕育伟人的土壤。

当然,在印度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你要说全部是乌合之众也未免太过偏颇,毕竟印度裔早已占领了硅谷的CEO宝座。事实上除了阿育王、超日王、巴布尔等古人,现代印度历史上确实诞生过至少三位领袖,对印度的诞生和崛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甘地,比如尼赫鲁,比如莫迪。

只不过,无论哪位领袖,都难以带领印度走向真正的崛起,反而将印度带向了不断跑偏的奇葩道路。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1、“圣雄”的首鼠两端

作为印度人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圣雄,甘地一直是印度历史上的传奇。

作为印度土邦首相的儿子,甘地原生家庭相对富裕,这是甘地能够前往英国留学并见识外面世界的根本原因。

而一旦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缤纷多彩,再加上殖民地身份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甘地渴望和英国殖民者划清界限的思想就油然而生了。然后甘地找到了自己的组织,也就是国大党。

作为在印度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政党,国大党全名印度国民大会党,起源于1885年12月的孟买,创始人是英籍印度退休文官A.O.休谟。

国大党成立的初衷,是英国殖民者联系英属印度地主和商人阶层的桥梁,是为地主和商人阶层刷存在感的平台,其斗争目标也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实行自治并保护地主及商人阶层利益。

而后国大党经过了多次的分分合合,在1920年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确定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甘地也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尽管从1927年开始,尼赫鲁代表的左派将国大党的斗争目标转向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但其斗争方式依然是非暴力不合作,和世界其他地区狼烟四起、烽火遍地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国大党之所以坚持非暴力不合作,反对暴力运动。除了国大党作为资产阶级政党本身带有的妥协性,根本原因在于国大党既是在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被压迫者,也是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的买办合作者,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国大党最害怕的,是底层民众觉醒后将自己一并推翻,所以甘地一再强调非暴力,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身阶层利益,所以国大党得到了印度资产阶级及地主阶级的支持。

而这种首鼠两端的搞法之所以能够同时团结大多数印度人,根本原因在于甘地在斗争的过程中,不仅号召各宗教要团结,更关心底层穷人生活,比如纺织土布抵抗英国纺织品,长途跋涉到海边煮盐对抗英国的食盐专营,这让甘地在一次次被英国殖民者抓了又放后,威望如日中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彻底被打回原形,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美苏两国为了防止英法等殖民帝国的死灰复燃,大力推动第三世界民族独立,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终于等到了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但作为名副其实的“离岸平衡手,欧洲搅屎棍”,英国信奉“你若安好,那还了得”,为了挑拨离间甚至“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所以印度作为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自然是非但不能免俗,而且要重点照顾。

在国大党成立后,英国随即扶持穆斯林在1906年成立全印穆斯林联盟,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撕裂以及1947年的“印巴分治”打下了坚持基础。

印巴分治毫无疑问不是甘地想看到的,但群众似乎比甘地更愤怒,于是在印巴分治后,印度教极端分子高德西在1948年1月30日刺杀了甘地。

甘地的遇刺身亡,不仅宣告了甘地时代的结束,为尼赫鲁时代拉开了序幕。更宣告了甘地试图以“印度公民身份”整合印度民族认同的尝试彻底失败。

毕竟,就连历史源远流长的我国,也至少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才逐渐有了自己的民族认同,从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创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并流”,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的思想甚至要晚至抗日战争期间。

所以,甘地一人是不可能整合印度并形成印度民族意识的,后人的努力同样重要。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2、“开国总理”的如意算盘

作为印度真正意义上的开国领袖,尼赫鲁在甘地去世后,继续为印度的崛起而不懈奋斗。

相比于其它饱受西方殖民者奴役的亚洲国家,印度的开局实在太好。

虽然印巴分治让印度相比于英属印度少了近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而且还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更尴尬的是东北六邦还几乎被东巴基斯坦彻底隔断。

但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众多的人口,更因为没有战争或革命的“洗礼”,印度保留了大量英国殖民者的遗产,包括超过6万公里的铁路、超过600万的技术工人以及相对成熟的棉花和黄麻纺织业。

而且更有利的是,因为奉行“不结盟”的印度处于亚欧大陆的“缺口”处,是苏联走向四大洋的窗口以及美国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的最后一环,所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印度礼遇有加,尤其是苏联,不仅给钱给物,帮助印度建立工业体系,更在国际社会频繁地为印度站台。

虽然美国一度和巴基斯坦结盟,但对印度的也是有求必应,比如在1962年中印战争后期将航母开进孟加拉湾,为惶惶不可终日的尼赫鲁壮胆加油壮胆。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而除了美苏的争相拉拢,领导不结盟运动的印度也早已是名副其实的第三世界领袖,在国际社会可谓一呼百应。

可以说,在印度还没有开始努力时,就已经实现了尼赫鲁所谓的“有声有色大国”的梦想。

然后,向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作为比甘地家世还要显赫的人,尼赫鲁的站位无疑更高一点,所以他也深知印度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有着怎样的暗流涌动,以及印度需要完成哪些历史任务。

在尼赫鲁看来,印度主要需要完成三个任务,分别是继承甘地遗志建立印度民族意识、扭转一盘散沙局面建立强有力国家机器、推动工业化增强印度综合国力。

鉴于甘地的死已经证明宗教难以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所以尼赫鲁坚定地选择了世俗化的方向。

但问题是,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难以将统治力贯彻到基层的各个角落,更因为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所以消灭文盲根本难于登天。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因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极端妥协性,尤其是各方势力的龙蛇混杂,使得印度作为所谓的民主典范,根本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统治力。因此对于全国560多个土邦,尼赫鲁采用的不是辣手摧花,而是连哄带骗。说白了,尼赫鲁就是靠着自己的威望将印度的统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那么尼赫鲁之后呢?而且比土邦造成的山头林立更可怕的是,印度的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地主阶级的手里,占全国大多数的贫民反而无立锥之地。

土地分配的严重不均,首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不过在这个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大国,低种姓上升的渠道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以下犯上”,而是忍辱负重的苦难轮回。

他们相信,今生多受苦,来生必定成为人上人,所以大多数印度人,尤其是底层民众从一出生就主动“躺平”,所以土地矛盾不易造成社会矛盾。能让印度人一见面就刀枪问候的,是宗教的冲突。

而尼赫鲁最焦虑的,是印度的工业化。想想苏联提供了比新中国规模更大的工业化援助,但印度土地却在地主手里,无法保证项目落地,这也意味着印度的工业化根本就无从谈起。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但问题是尼赫鲁本身就是富二代,家有良田万顷、庄园无数、奴仆成群,想要尼赫鲁为了印度的工业化自我革命,尼赫鲁表示不行不行,坚决不行。

所以搞到最后,尼赫鲁一样也搞不成,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威名。所以为了自己的脸面,尼赫鲁决定另辟蹊径,比如通过一场对外战争的辉煌胜利,再度提升一下尼赫鲁的威信,然后给自己的施政扫清障碍。

然后,1962年的中印战争,尼赫鲁将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更让世界人民在南亚次大陆上看到了非洲角马迁徙的奇观。而后,印度被彻底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尼赫鲁也在屁滚尿流的战败后不久就郁郁而终。

当然,惨烈的战败,客观上让印度有了一定的民族觉醒,毕竟覆巢之下,新德里的人一个也跑不掉,因为他们身上都有印度人的标签。

不过,我们没有给印度痛定思痛的机会,随后印度很快再度膨胀起来。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3、“平民领袖”的宏图大业

尼赫鲁的郁郁而终,并未改变国大党在印度一家独大的局面,随后尼赫鲁的女儿英吉拉·甘地和外孙拉吉夫·甘地相继执掌印度大权。

但和尼赫鲁的虎头蛇尾一样,无论英吉拉·甘地还是拉吉夫·甘地都无法解决印度最为棘手的民族意识、工业化和中央政权的问题,相反,母子俩人还因为宗教纷争和对外挑衅而先后死于非命。

而国大党,也在印度人民的失望中逐渐陨落,随后激进的印度人民党在1996年上位,印度也开启了后国大党时代的新征程。

而莫迪作为人民党的重要领袖,也为印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鉴于尼赫鲁及国大党的努力无一例外地折戟沉沙,所以莫迪政府再度独辟蹊径,那就是“团结大多数”。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作为平民出身的总理,莫迪无疑比高高在上的甘地和尼赫鲁更懂印度。莫迪认为,既然宗教无法粘合印度,世俗化更不可行,所以那就选择成本最小的方式,那就是奉行“大印度教”主义,团结占印度总人口83%印度教徒。

事实证明,这种团结最大公约数的方式,让莫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率,人民党更是在2019年成功连任,继续作为印度议会第一大党而存在。

不过,凡事皆有利有弊,莫迪大力团结印度教徒,也就意味着非印度教徒的边缘化,这也成为教派冲突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似乎并不是莫迪担心的内容,毕竟印度教徒的基本盘在,莫迪的支持率就稳如磐石。不仅如此,莫迪政府还推出《公民身份法》,公然打击非印度教徒,挑起宗教矛盾。

应该说,这种激进的方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莫迪作为“强有力”的统治者更是得以在印度推行废钞改革和厕所革命,大力增强中央政府的统治力。

在莫迪政府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印度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印度GDP也一度实现了赶法超英,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五大经济体。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但问题是,印度结构性矛盾始终根深蒂固,尤其是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种姓制度严重束缚了人口红利的释放,腐败透顶的政府体系更是令人累觉不爱。所以被莫迪政府忽悠到印度的外国资本很快就悔青了肠子,尤其是费尽心思抢到印度高铁项目的日本,更是早已哭晕在厕所。

而在莫迪政府的三板斧落下之后,印度经济很快被打回原形,即便是将牛粪牛棚算入GDP也无济于事,毕竟牛棚会塌掉,牛粪会风干。

然后,疫情袭来,印度从内到外全面崩溃,经济更是崩溃式清零,成为国际社会的笑柄。

但即便如此,莫迪政府依然没有停止在中印边境上蹿下跳挑衅的脚步。

而这种跳梁小丑的搞法,注定只能加速印度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印度成不了中国,更不可能学到中国的皮毛。这片炎热的土地,孕育不了秦始皇和毛主席式的伟大人物,印度也注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国。

三个男人一台戏?甘地、尼赫鲁和莫迪如何让印度的崛起一地鸡毛?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