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圣雄,清朝叶名琛提出类似主张,成反面典型

作者:歪史

现在提起甘地,很多人第一个印象就是圣雄,这个非常高尚的词几乎成了甘地的专有名词,奠定他这个地位的是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当时的印度为了摆脱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而夜以继日的斗争。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圣雄,清朝叶名琛提出类似主张,成反面典型

非暴力不合作简单解释就是,甘地领导的印度人不以暴力方式和英国人对抗,也不和英国人合作,摆出一副我来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的态度,等英国人良心发现而自己结束对印度的控制。

不得不说,这个思想已经不是凡人能够触及的领域了,企图带领民族自立的人竟然幻想着殖民者良心发现而放弃殖民地,这就和佛教徒受了残害而祈祷施害者良心发现一样滑稽。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圣雄,清朝叶名琛提出类似主张,成反面典型

当然,英国人不是圣母转世,人家就要利益和资源,你非暴力求之不得,至于不合作嘛,无所谓。不知是民族性还是历史惯性,貌似印度人的属性就是这样。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历史上有着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但是又在历史上被一次次的征服,每一个征服者始终都是沿着相同的路线,重复着相同的事情,知道大航海之后英国人从海路征服才改变历史趋势。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圣雄,清朝叶名琛提出类似主张,成反面典型

英国人征服印度,当时还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充其量就是一些土邦联盟,但是因为英国人的胡萝卜加大棒使得南亚次大陆无限融合,英属印度被空前揉和成一个政治概念。

可以说,现在印度的格局还是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资产,当时甘地就感觉到了,面对征服者英国人,根本没有办法驱逐出去,他的心思就是利用,反对英国的统治,但是不采取暴力,另外要继承英国的遗产,或许,这就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论基础。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圣雄,清朝叶名琛提出类似主张,成反面典型

不管咋样,我印度都不能和英国人彻底决裂,而是要完美平滑的继承英国人的资产,幸亏他赶上了好时候,一战之后英国基础削弱,而二战之后英国更是仅剩日不落帝国的虚名,这给印度自立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

就结果来看,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取得了表面上的成功,因此被吹捧为圣雄,这个真的是飞来横福,啥都不做,靠着二战的顺风车就取得成功。便以此在世界上享受极高的赞誉,甚至都没有人怀疑是不是名副其实。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圣雄,清朝叶名琛提出类似主张,成反面典型

这样的情况,中国,清朝时期也曾经有一个人提出类似的主张,甚至比甘地更加的细致,但是,遗憾的是他没有获得圣雄的赞誉,反而因为他的这一些主张而历来广受嘲讽与挖苦。

这位苦主就是清朝咸丰时期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国人俘虏,后来迁往印度加尔各答,叶名琛希望面见英国女王辩论被拒绝之后,绝食而死。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圣雄,清朝叶名琛提出类似主张,成反面典型

这位总督,被粤人憾形容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不和英国人交战、也不谈判、不守城、不自杀殉国也不投降英国人更不逃走,就是傻愣愣地在那里等着英国人自己玩够了撤走。

这个和甘地的理论简直源出一流,可以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看作是叶名琛的简化版,歪史甚至怀疑,叶名琛在印度加尔各答期间是不是留下了什么著作而被甘地捡起来封为圭臬。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圣雄,清朝叶名琛提出类似主张,成反面典型

尽管这样,叶名琛自诩为海上苏武,最后不吃英国人的粮食绝食而死,他的这点行为没有换来任何好处,英国人不理解,当时的满清更是把他当作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贬为罪人,后来满清之后,革命者又把他当作满清的替罪羊而刻意丑化,一直到现在他还完全是一个负面形象,简直是卖国的典型。

相似的理论、不同的结局,这只能说是自有国情不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