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作者:云鉴历史

甘地

一说到印度有啥名人,印在我脑海中就两个。一个是电影明星阿米尔.汗,另外一个就是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说到甘地,都会让我想起那个穿着农民手工纺织缠腰布,每日身体力行,天天纺纱劳作,走到哪里都带着纺纱车,面容和平且内心坚决的干瘦小老头。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他认为,只要所有的印度人民,从容地面对英国殖民者,不做任何武力的抵抗,坚守非暴力不合作行动。将爱心与慈悲去感化英国人,英国人一定会被印度人更加优越的道德操守而羞愧的无地自容,认为自己才是野蛮的蛮夷,从而因为敬佩和诚服印度人的高尚,而让印度人获得独立,实现民族的解放。说句实在话,甘地是一个名人,要是一个普通人这么说,我绝对认为说这话的人不是被现实逼疯了,就是自己已经开始自闭了。

还别说,到了1946年,印度还真的获取了独立。印度人也说,你看我们坚持的非暴力不合作,终于战胜了英国的野蛮和暴力。这样的道德优越感,使得印度人在面对曾经的殖民者英国人时,不再怀疑印度自身的文化价值,找到了那种久违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此之后,“圣雄”甘地手拿《薄伽梵哥》走在印度群众最前面的形象,就成为了印度人文明的标杆,被视为超越那个时代所有道德的最高道德象征。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然而历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吗?甘地就是真的那么“圣”,英国人就真的那么被甘地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最后终于给予印度独立的吗?在真实的现实中,英国人没有那么善,被甘地的高尚所感动,圣雄也不是我们从媒体上看着那样圣神。

“圣雄”的神话

甘地在印度的言语和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种政治人物的“神明化”,类似有点像我们中国以前的帝王,说自己是什么“天子”或者“真龙”一类的自我营销。这点我们从他的名号“圣雄”就能看得出来。为什么这样说?印度耆那教的创始人被称为大雄,佛教的创始人也被称为大雄,此圣雄一听起来,感觉就更加厉害了。他作为一个高级种姓,海龟,律师,却穿着苦行僧的衣服,自己纺纱织布,还为了国家民族动不动就绝食,成千上万地看到这一幕,那个不被他感动的热泪盈眶,除了顶礼膜拜,真的没有办法表达此时内心的冲击。有外国记者记录着甘地和他的支持者是如何操作非暴力不合作游行的: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的示威者,冒着枪林弹雨游行,死了一排,后面一排就补上来,不反抗也不退缩。用甘地的话来说“以自己的肉体去碰敌人的刀枪,将我们对神的热爱全部投入到为了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

不过说句老实话,这么干让英国人的感觉就是,费子弹,印度独立没戏。不过,这样让自己的支持者白白送死,反而是让甘地自己名利双收。首先印度的诗人泰戈尔说甘地是圣人和英雄的综合体,其次这个经常半裸的老人也被美国人选中,登上了时代周刊。因为非暴力,他成为了英国最高殖民者府上的座上客。很多的英国人都想和这个“圣雄“聊聊,问问他是怎么想出来这样天才的争取独立的办法。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既然有“喜欢”甘地的人,也自然有讨厌他的人,比如英国的首相丘吉尔,丘吉尔就无不鄙夷的公开评论甘地:“这个毕业于伦敦法学院的律师,现在却装成东方人常见的苦行僧模样,半裸身子,骨瘦如柴,居然还心安理得的与印度总督平起平坐,进出王宫装模做样的与英王的代表一起用餐喝茶,让人觉得恶心。

丘吉尔这个人虽然也不怎么样,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承认,他是一个通过血与火,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他感受过英国的至暗时刻,并在这一刻咬着牙挺过了德国疯狂的攻击。一路走过血雨腥风的英国首相。因此面对一个像甘地这样,用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甚至动不动就是绝食,依靠伤害自己威胁别人的“圣女”,在丘吉尔的眼里就是一个沽名钓誉,故弄玄虚的懦弱假道学。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有本事你别绝食啊,直接去跳恒河,不是更“圣人”。

当然了,虽然丘吉尔是一个不折不扣,并坚决捍卫英国所有权益的土匪,但是他对甘地的评论,在某一方面也的确说明了一个真相,那就是甘地的行为只能威胁到君子,遇到真的流氓和恶棍,那他就真的是一个“傻叉”了。

那就有人问了,如果说甘地所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种“傻叉”行为,那么为什么他的行为会得到如此多印度人的支持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动因

经济动因是决定政治行为的基础,这就要从印度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始说起。记得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说过,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以及他们的摇摆性。以前不理解这句话,但是只要细细看一下那些半殖民地半封建,或者是全殖民地国家就会发现,和毛主席描绘得一模一样。

印度的早期民族资本阶级,对于英国的殖民统治是“饱含热泪”。在他们眼里,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技术革新,在铁路建设,工业制造,甚至金融系统上,都开创世界的先河。在反观印度,落后,愚昧,种姓制度,如果能在英国的统治下使得印度也可以走英国的路,那印度摆脱落后的农业社会,跻身世界先进国家不就指日可待了嘛!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告诉印度,英国人就根本没有把印度人当作和他们平等的人看待,在英国人的眼里,印度人就是他们的奴仆,丫鬟,打手。想要平等,自己去打啊。因此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发现,不但没有办法享受英国人自己说的平等博爱自由,甚至他们还要被英国的大资本排挤和打压。因为没有主权独立,在财政改革和税收等方面,英国人想怎么剥削就怎么剥削,于是“社会的极度贫穷现象越加普遍”。要求独立,获得更多自主权,争取更大的市场,成为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最为急迫要解决的问题。

就当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打算撸起袖子干革命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印度的工业几乎全部依赖于从英国进口,无论是资金,技术,机器甚至市场,都对英国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比如印度最早的达瓦尔棉纺厂的所有设备和技术,都是来自英国的普拉特兄弟公司。印度如今最富有,技术最为先进的大型工业公司塔塔集团(就是路虎的制造商)的前身塔塔钢铁,也是依靠英国的工程师和英国的外海殖民市场扶持,才勉强生存下来。

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民族感情上,争取民族和经济的独立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毕竟,再有钱的印度人,也被一个英国平民看不起的滋味不好受。在利益方面,英国凭借强大的技术和武力支持,使得印度可以跟在后面喝口热汤,这个好处也是实实在在。怎么办?

而此时,甘地的出现,大大地解决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尴尬。在非暴力的情况下,逐步争取独立,既对得起民族,又让自己得到英国的好处,对内对外对自己都有交代,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天才方法了。

而且,让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更加没有想到的是,由于甘地采取罢课,抵制英国货的手段,使得印度自己产的商品赚的盆满钵满。举一个例子:在1905年到1907年,英国布的价格跌了四分之一,而印度布匹的价格上涨了8%。孟买地区,在这两年时间内,工厂从455家跃升到519家。而印度的塔塔集团,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发行股票,并宣扬自己是印度民族工业的脊梁,而被印度的爱国群众全部以高价购买。

总之,印度的资本家们在这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甘地的行为,不但让那些“单纯”的爱国者感动的热泪盈眶,也让印度的资本家们的吃的膘肥体壮,真的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哦,不对,应该是三赢,还有就是英国也不用担心印度会真的独立”

印度独立的真相

二次大战,英国被德国轰炸成为一片焦土。印度作为英国的一部分,就承担了大部分物资的供应源。为了支持英国本土的抗战,印度的很多企业都接到了大量英国的订单,也因为这个原因,印度的比拉尔,塔塔,达尔米亚斯,贡加,辛哈尼亚,华尔昌德六家垄断集团崛起。而更多印度民众,却陷入更加悲惨德境遇,他们不但要收到英国殖民者德剥削,还有忍受本国大资本德剥削。以及种姓制度的压榨。

首先爆发的就是孟买德印度皇家海军德印度裔士兵,因为退役时间和军饷被英国军官恶意的推迟和克扣,这群军人开了枪。此起义犹如一个信号弹,立马引起了印度全国很多地方的工人大罢工,以及小商贩的罢市。印度起义海军军人,还同英军爆发了冲突,并成功的击毁了几艘英国战舰。要知道,这些印度士兵,都是被英国调往二战战场,同日本人和德国人都是打过硬仗的,因此战斗力越是相当强悍。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印度士兵的暴力起义,民众的暴力抗议,让本来被希特勒打得只剩半条命的英国自顾不暇,此时代表印度独立的甘地也站出来,指出暴力不解决问题,我们要用自己高尚的灵魂让英国人同意我们独立。可以说,甘地的出现,让英国人找到了阶梯。于是一番扭捏后,英国人很大度地说“看在圣雄的面子上,就让印度独立吧,怎么样,我们英国人是不是非常的仁慈与民主博爱”。狡猾的英国人在临走前,还是埋下了日后亚洲混乱的伏笔,那就是印巴分治,和中印的麦克马龙线。你还别说,英国还真的不愧是邪恶轴心之源,坏的流水

甘地最后被枪杀,但是他在死前有没有想过,因为他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使得多少印度人惨死在英国人的枪下,但是对于死去的印度人,甘地却认为,只要我们敢于牺牲。英国人会因为我们死的人过多,而产生负罪感,最后让我们独立。

每当我看到刘慈欣写的《三体》中那个道德楷模“程心”时,忽然映入我脑海中的形象却是那个穿着纱布,拿着纺纱车,走在印度人民最前面的那个“圣雄”甘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