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苍穹中最亮的星——追忆著名学者、作家苏叔阳

作者:环球文化网

文字/林兆勤

"感动了一代人"的苏树阳老师向世界告别,那一天就是2019年7月16日。

苏书阳老师是当代剧作家、作家、作家、诗人,笔名舒阳。1938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8岁开始出版。1960年毕业于中文大学。从事教育多年,桃子和李子遍布世界各地。凭借深厚的文化积存和独特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许多在国内外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作品多次获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国家作家协会短篇小说奖、散文奖、人民文学奖、武进奖等,并于2010年7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正如文学界朋友所说,苏树阳老师的去世,是中国文化事业的巨大损失。在成功的80年人生中,他最后的25年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抗癌英雄"。

苏沭阳创作的巅峰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1978年,他创作的戏剧《丹鑫光谱》由北京仁义演出,在仁义门前排队买票的人群是当时的盛大场面,可谓是"一万条空巷子"。作为苏书阳老师创作的第一部剧作,《丹鑫光谱》由知识分子的丹鑫组成,情节围绕一种新药的开发展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展开:一方面,知识分子正直善良,责任感强,另一方面, 半人马肆意践踏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疯狂阻挠科研工作的推进......谦逊者不敢忘记国家,谦逊者不敢忘记人民,"丹心谱"说出了知识分子的声音,因此感动了一代人。"爆款""丹鑫光谱"也成为北京仁义复出的"地标性建筑"。

苍穹中最亮的星——追忆著名学者、作家苏叔阳

左起:林兆勤、苏淑阳、万伯璐、米南阳、苏淑阳夫人、摄影肖文娇

苏树阳老师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也是作家中的多面手,从剧本到电影文学,从小说到诗歌再到散文,绽放,令人钦佩。我曾经读过苏先生的小说《故乡》,我也是被苏先生的作品感动的一代人中的一员,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国土安全》一书在1986年获得了第一届人民文学奖。《国土安全》起源于1984年《当代》第一期,不少读者立刻被这部反映真实改革生活的小说所吸引。这部小说写的是平凡的、有血有肉的、可知的、可感知的人物,描绘了大改革趋势下某地某医院人物的集体肖像,可谓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影子",这在苏沭阳笔下尤其震撼人心。

我知道苏树阳老师的名字,就是电视剧《丹心光谱》在北京仁义上演的时候。看完《丹心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好的剧场,要靠好的戏剧来支撑它。苏树阳老师会写出好剧本。

苍穹中最亮的星——追忆著名学者、作家苏叔阳

紫原画,书扬片名,摄影小林

后来,我有幸认识了苏书扬老师,他是波敖弟兄介绍的,他要我叫他苏老师。苏老师低调谦逊。薄敖弟兄说,在写《元融人一起挂杆》第一版之前,经常和苏老师讨论。当时,当薄哥的新书《圆融人一起》出版发行时,主持新闻发布会的是苏老师。后来,在读完博妞哥哥的书《元融人吊杆在一起》后,苏老师写道:"平凡的心写了一篇不寻常的文章——读完万伯敖的《元融人吊杆》的感觉。薄哥的新书发布会基本上由苏树阳老师主持。波敖哥哥邀请苏老师参加各种活动,苏老师很有义务,他们的友谊可想而知。两年前,当薄敖弟兄听到苏泴阳老师去世的消息时,他真的不想承认这个悲伤的事实,他只能在悲伤的时候哭泣,他既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朋友!其实也是这样,苏老师和博敖哥哥的关系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友谊,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波敖哥哥还率领《中国体育报》、《中国钓鱼》的老同事和我们的亲朋好友第一时间到苏家慰问。走进苏家,看到苏师傅的母亲,薄敖弟兄紧紧握着师傅的手,不肯放手,那充满旧泪水的世界真情,至今仍记忆犹新。

苍穹中最亮的星——追忆著名学者、作家苏叔阳

左起:万博鳌、苏淑阳夫人、苏磊、林兆勤、纪卫东

在1600多件投稿中,博敖兄弟的《源融人一起垂下来》一书经中国文坛评审委员会资深专家评审,最终脱颖而出,获得第九届冰新散文集奖。苏老师在春天有知识,我想他会很高兴的。当时,著名作家苏掰阳曾说过:"万博飙升到'钓鱼散文'的先例"。直到今天,确切地说,薄敖弟兄创作的是"钓鱼文学",而不仅仅是"钓鱼散文",可谓独一无二,而博敖兄弟终于配得上它。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在苏老师的一生中,我没有太多机会得到苏老师的建议,但每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时,我都会留下反刍。有一次,我冒昧地问了苏先生一个关于写作的问题。对于我的突然举动,苏老师不仅不觉得对不起,反而很感兴趣,向我解释说,写文章要仔细考虑逐字逐句,甚至要细微打标点符号。他还教我写句子要细致,不要冗长、简洁、简洁,文字要准确恰当,只有具体、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一天商,阴阳永恒的窍门",我从没想到,在昌平渔园钓鱼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苏老师。

今年是苏书阳老师去世两年多后,敖伯弟兄让我写一篇回忆苏老师的文章,这也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们驱车前往北京昌平区钓鱼公园,以钓鱼的形式回忆苏老师。在路边森林的寂静中,有时落叶,有的那么绿,有那么黄,被捡起来摸摸,我们想起了绿叶的美丽和舞动的影子的凄美,这是岁月中早已过去的。这一幕,薄哥哥回忆起几年前,中国名人钓鱼俱乐部邀请苏树阳老师参加一年一度的钓鱼比赛。这一次,也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来这里钓鱼,当他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时,他来这里主要是为了见一些老朋友。这几年来我们来这里钓鱼,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老师的嗓音和笑容,还记得25年前,他患上了肾癌,失去了左肾,切掉了左肺(部分肺叶),接受了两次大手术,还有直肠癌(不再能手术)。之后,他总是腹泻,尽量不出门就不出门,但只要是波敖弟兄的邀请,他就总是很乐意参加。

苍穹中最亮的星——追忆著名学者、作家苏叔阳

苏沭阳老师、作家

苏书扬老师的《汉语读本》是凝聚中华文明史5000年的通俗读物,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是中国向世界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曾获得中宣部"五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有很多人误以为苏老师在学医。我曾经问过他:

"苏老师,你在学中医吗?"

"没有。"

"那你是怎么成为中医药大学的老师的?"

"要学中医,就要学中国传统文化,学中国古典文学,否则你连医学书籍都看不懂,怎么能治人呢?"

他对苏老师总是很满意,他知道的太多了,他健谈,总是有无穷无尽的话题,这可谓是懂天文学和地理。

苍穹中最亮的星——追忆著名学者、作家苏叔阳

左起:纪卫东、苏淑阳、子源、张谢林、万博鳌、林兆勤,后排:王存

记得苏书洋老师每次谈起自己,都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这是他一生都热爱的职业,能够成为剧作家,源于他对文学的真挚热爱和对生活的火热理解。他鼓励年轻人多看戏,更熟悉舞台,不断思考学习。

接下来的几年,苏老师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他经历了几次手术,也都摔倒在了头上。有时当我和我们见面时,我总是建议他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再和他谈论写作。没想到,苏老师这么快就走了!我们将永远记住苏老师,他为中国新时代剧做出巨大贡献的《丹心谱》,他反映知识分子心灵的电视剧《祖国》,以及他创作的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如此感人地描写了周总理与艺术家的关系。

苏树阳老师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学者和作家,他所达到的高度不仅让同龄人难以达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子孙后代都可能无法超越。

人类文明进步最大的奥秘是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苏树阳老师在他一生存在的时候,为世人留下了如此丰富的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这位伟大的才华横溢、仁慈的人,将日益成为人类文化最耀眼的明星。

传记:

苏书扬,笔名舒阳、于平福,是当代剧作家、作家、作家、诗人。

193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60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党史系,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大学。1978年,苏树阳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人协会副会长。1956年开始出版,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是全国一流的编剧,享有终身专家津贴。他的小说《故乡》获得第一届人民文学奖,戏剧剧本《丹鑫光谱》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创作一等奖,《左邻右家》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剧本奖,传记文学《大地之子——周恩来的故事》获得首届全国图书奖, 散文集《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获得1995年"五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儿童文学奖、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中国读者》获中宣部"五一"奖。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2010年7月,他被授予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