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穿过校园草丛,看到一群学生在排练中文歌曲,认真听几句话,原来是李叔通的《再见》,一个发音标准的"长亭外,古路一侧"让我惊讶于这首歌的传播,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无尽的怀旧。
据信,这首歌写于1915年,当时李叔叔向公园告别。
李树彤是《海中二十条》的大师,著名艺术家,曾与徐凡源、袁希轩、蔡小祥、张晓楼交好朋友,被誉为"天涯五友"。

1915年,跌倒在路中间的许凡元不得不离开上海到北京谋生,为了告别徐凡远,李叔通写了这首流行经典歌曲《告别》,被中国人广泛演唱了一百多年,影响深远, 并随着中国人漂洋过海而传播到国外。
《告别》歌词(根据凤子的手稿版本):
外面长亭,古路一侧,青草蔚蓝的日子。
傍晚的风吹着柳笛,夕阳山外。
世界末日,地球的角落,知道半落。
一位浑浊的酒女士,今晚不要做冷梦。
这首歌的歌词很短,但包含了很多画面,所以情感温柔细腻,颇有"毛泽东诗"所说的"悲却不悲"的精髓,或者说这是这首歌流行了百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
傅宗红说,李叔通的《告别》是"形式体系中典型的现代抒情结构","它严格遵循现代歌曲的三部分音乐'技术'模式,因此其结构反映了一种现代诗歌美学的形式。
据傅宗红介绍,这首歌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但中国音乐史上说,李金轩的《毛瑜》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因为李叔通的《告别》不是原创的,而是根据现有歌曲来填词的。
仔细看,李叔通的《告别》其实不是原创的,这首歌是根据一首美国歌曲的歌改编的,歌词是一首日本歌曲的歌词。
《告别》是1851年美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John Pound Otway)创作的一首歌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中文,名为《梦想家与母亲》(Dreamers and Mothers),歌词大致如下:
梦想家,亲爱的老房子!我的童年和我母亲的家;
经常当我醒来时是甜蜜的搜索,我一直在梦想着家和母亲;
家,亲爱的家,快乐的家的童年,当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一起玩的时候,
当我和母亲一起在山丘和山谷中漫步时,这是最甜蜜的快乐,
梦想家,亲爱的家,我的童年和母亲的家,
······
因为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带有明显的悲伤色彩,与人们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家乡而感伤非常一致,所以在美国内战期间蔓延到整个美国,并在19世纪末传播到日本。
日本音乐家Dog Cadgie于1907年为"梦想家和母亲"重新填写了日语歌词,名为"旅行",当时受到日本人的欢迎并翻译成中文:
西风,秋天渐渐黑,秋天动心。
独自叹息,冷光寂寞的影子。
记住家乡,想想老人,高中读父母。
哪里能找到乡间小路,感觉又回到了梦想新。
《旅行烦恼》出版于明治40年(1904年)山田元一郎编纂的《中学教育歌唱合集》,新腹泻女子高中的词曲作者狗球童溪,深深怀念九州亲戚的故乡,于是写下了这首《旅途的悲伤》。
李树彤的《告别》乐谱最早出现于1927年,由于梦轩、冯子轩编纂的《中国名歌五十首》。
仔细比较李叔通的《告别》和狗球童的《旅行》,两首歌的情绪非常相似,但情绪明显高涨。
《旅行》表达了一种朴素朴实的情操,而《告别》的情绪深刻、生动、感性,歌曲的协调性十分恰到好处,可谓天衣无缝,展现出一种微妙而优雅的美感,可以说是我国最经典的歌词之一。
"长亭"、"老路"、"方草"、"晚风"、"笛声"、"日落"等图像形成一组图像。
"长亭外"、"古路外""边缘""日落山"由近而远,空间从人到更深,更远。范忠盾的《苏帘罩》云:"山体反射斜太阳的天空来积水,草地是无情的,也是外面倾斜的太阳。"山外"和"更多在太阳的斜坡上"是一样的,虽然没有看到,但"它"在广阔的空间里。
《长亭》、《老路》、《方草》、《夜风》、《长笛》、《夕阳》等影像组组成,再加上这无限广阔的空间,整首曲子营造出一种悲哀而萦绕的告别感,无数被连根拔起的旅行者和游客走进古道西风、柳奕奕,长笛声发出悲伤深沉而悲伤的心情, 导致"悲伤的灵魂"的离开,让无数人痴迷。
特别是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这部《再见》被电影《早春与二月》和《城南老物语》作为主题曲,使其更加受欢迎。
因为李树通的《告别》太经典,吸引了不少名人继续写、重写。其中,最好的戏是李叔通的弟子凤子轩。
《告别》自流行以来,被当时很多小学作为毕业歌曲来歌唱,为了表达学生分开离开母校,这一幕在林海印的《城南老物语》中多次被提及(林海银在北京小学毕业时也唱了这首歌)。
冯子轩认为,一群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唱出这样悲伤凄美的歌曲是不合适的,于是决定把歌词改成一点活力,曲调不变,把歌词改成了《宇春》:
星期天,天气很好,每个人都会在春天去游泳。
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到处都是好风景。
桃花红,柳绿色,花椰菜像金色。
在歌声中拍手,一个接一个。
冯子轩改编的歌词风格,虽然很适合孩子的活力、快乐,但是因为歌词太浅薄,和李叔通的"告别"相比,无论是意思还是心情,都根本就不是同一天。因此,它很快就消失了,然后才能被唱出来。
除了冯子轩,还有很多人试图重写,继续写(有人认为李叔通的《告别》歌词太短)超过《告别》,但他们在人们的心中却追不上《告别》,所以大部分的沉默,这就可以看出李叔通的《告别》艺术魅力。
如今,由于《告别》《梦想家与母亲》在美国的原创音乐鲜为人知,日本的《旅行》偶尔会有一些老日本人演唱,而李叔通的《告别》不是原创的,而是蓝蓝的,《告别》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