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9月8日电(记者梁传松)"这个内阁可能是延安时期的'遗物'。9月8日,黄石居民张亚生拨打楚天都市报热线,称他的姨妈在与王振开国元勋在延安工作时,将王震的军事档案柜带回黄石公园,他想把档案柜捐赠给文物部门。鄂玉祥轩指挥部旧址负责人看完文件柜后表示,应该是1970年代的物品,并没有收藏价值。
现年60岁的张亚生是黄石原毛纺织厂的一名工人,退休后一直住在黄石公园。最近,在打扫原黄石毛纺厂的宿舍时,他忽然想起曾经担任黄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姨妈,已经离开了一个文件柜。张亚生告诉楚天都市报,姑姑名叫曲思义,是四川省通江县人,参加过长征。

谈到文件柜,张亚生记得,1986年照顾退休姑姑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王仁到黄石公园看望了他的姑姑。看到走廊里的柜子,两人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就聊了起来。"我听到一句话,'这是王的胡子柜。在延安逗留期间,王震将军有一个绰号叫"王胡子",张说。他的姨妈曾与王震将军一起工作,王震将军怀疑内阁被王震将军使用,后来被他的姨妈搬到了黄石公园。为此,他曾联系过湖南浏阳王震纪念馆,但对方认为证据不足,没有再联系他。
张亚生说,他的父母来自江苏省少红,他的祖父张开元在解放前移居台湾。解放后,他的父母在吉林工作。在他出生时,由于家庭困难,他的姨妈回到了黄石公园工作,他的父母把他寄养在那里。1969年,他的父母从吉林搬到了大冶柳仁镇,十年后全家搬到了黄石公园。
"这证明我爷爷把它捐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张亚生拿出一张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手写便条,1984年从台湾绕过日本回到大陆的祖父,用右手书和余文的手写信将其捐赠给国家。1988年,当他的姨妈去世时,他把橱柜搬到了他的宿舍,因为几个表兄弟和表兄弟都在田里工作。
记者看到,放在张亚生宿舍的橱柜表面油漆已经脱落,但保存比较好。记者查阅了《黄石城智人》,看到曲思义出生于1912年,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农业革命战争期间,他担任红四军第30和第28团的通讯员,监督员和排长。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385旅、独立旅、新十旅司令员、连长、连长、营长、山西舜县军队委员会主任。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历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黑龙江省安达县保安队队长、嫩江军区独立团副团长、东北军区第169师卫生部政委副团长。中国民间志愿军残余部队主任,政治委员会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军垦局党委副书记、湖北省农机厂厂长、党委书记,中共黄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黄石市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曲思义参加了25000英里的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百团战争"。他参加了数百场战争,并七次受伤。他被授予三等八十一勋章、三等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等解放勋章。
大眼祥轩总部旧址负责人明鹏看到内阁说,从工人的角度来看,内阁应该是1970年代的项目。明鹏分析,从延安到黄石,当时的条件是不能带来这么大的内阁。如果是四十件物品,橱柜被用作那种铜环的拉拔器,而橱柜抽屉则用于凿下手柄的凹陷,因此王震将军不可能使用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