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作者:石坊青斜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电影"收件人不详"(2001)韩国蓝光信封

很难评判导演金·基德(Kim Kidd,1960-2020)和他的电影,因为这是有风险的。就像他的《DriftIng Baths》(2000)和《Bad Boy》(2001)一样,Kinkid本人也是争议的目标。

然而,这个"未知的接受者"(2001)就像一边的巨石,压碎了人们躲藏起来。

《接受者不详》是一部非常紧张的作品,集青春、政治、历史、战争、命运于一体,难以掌握,但金吉德做得很好。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杨东根在电影《接受者不详》(2001)中的形象。

导演金基德从来不喜欢把主观感受放在电影里,他只是把所有好的、丑陋的真相都放在你面前,完全客观,没有任何主观导向的表达更震撼人心,这样的残酷更令人不寒而栗,从电影观众的内心判断。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朝鲜战争20年后。

韩国正处于战后复苏期,战后遭受的第一代年轻人不可逆转的成长高光时刻,进而变异,让命运的最后一击破灭。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电影"收件人未知"(2001)中的图像。

这一点从电影一开始就被巧妙地总结出来。哥哥用自制手枪将妹妹恩洛(罗慧美饰)打在了目标的头上,结果因打错了伤,导致一只眼睛失明。

这把手枪被用作标有"USA"的美国军用军械箱上的木板。

一声清脆刺耳的枪声,刺鼻而奇怪的烟雾,姐姐用手徒劳地捂住了受伤的眼睛。

这个细节深刻地隐喻了这场战争的苦果,这一代人将不得不在不可避免的开端中吞下它。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罗慧妹(左)和金永民在电影《接受者不详》(2001)中。

影片压抑的气氛也开始一步步展现出人们其冰冷沉重的、偶有宣泄的抗争,但注定走上了依然被摧残的道路。

片中人物很多都很复杂,但个性的独立性延伸了人物的生命力,让整部电影的剧情不会失控。

所谓剧情主要是围绕三条主线的延伸和交错影响,或者说是三个年轻人悲惨命运的交集构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女演员恩洛小时候被哥哥射中右眼,一直用低垂的头发遮住眼睛的缺陷,长期残疾源于低自尊和疼痛,一直伴随着她。

当她进入高中时,压抑的情绪和成长的痛苦终于使她这个一直患有自闭症的人变得更加固执和烦躁。

不难看出,其实,enlo最不能接受的残酷是她自己,围绕她痛苦的歧视和爱出奇地一致。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罗慧妹在电影《接受者不详》(2001)中的形象。

暗恋恩洛的纪华(金永敏饰)在勇敢、非特定的环境中,变成了所谓的个人表达,却是整个时代强加的印记。

而吉华的朋友尚武(杨东根饰)与世隔绝,他是混血儿,身份和肤色尴尬,让他被边缘化。他试图融入韩国人,韩国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同的人。

他的美国父亲似乎也忘记了母子的存在,母亲(方寅媛饰)寄给他的信被无情地归还,"地址不详"的称号也就由此而来。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方寅臻在电影《接受者不详》(2001)中的形象。

作为战争和罪恶的象征,美国军方被其创造者钉在历史反思的耻辱柱上。尚武的悲剧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是美国人,他是韩国人,什么都不是,他身份的尴尬一再给他融入社会的希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影片还穿插了大量与美军有关的镜头。有些是融入剧情的角色,有些只是空中飞行的军用飞机。作为对战争和罪恶的评论,他们的出现提醒了听众,特别是韩国人民,这种无尽痛苦的根源。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左起,金永敏、罗慧妹、杨东根

在今天,美国和韩国一直保持着暧昧的关系,但这部电影敢于直面一个难题。

片中人物的悲惨结局,一举将长篇大论推向了崩溃的顶端。恩洛为了不惜一切代价治愈自己的眼睛,与美军交换贞洁,但当她这样做时,感觉又是一种残酷的现实。

因此,她决定在治愈眼睛之前用刀自残。尚武在一切努力下都化为乌有,终于走上了疯狂的抗死之路,在杀死了母亲的情人之后,他开车下到田野边缘的泥泞中,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吉华经历了爱人的背叛,一位朋友的惨死变得异常凶猛,开始报复曾经侮辱他的小混混,最后因枪杀美军而被捕,等待他不公正的社会"正义"审判。

他们都在讲述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历史的悲惨故事。这个沾满污渍的血迹的所有拼贴画共同描绘了一个被遗忘的时代的悲惨画面。

这是非常人性化的,因为它是如此悲惨。这种心连心的人性是创作者故事背后的驱动力,也是不可抗拒的情感桎梏。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接受者不详"应该说,战争有很多渊源,但它表明,战后,不是战场,也不是胜利后的喜悦,没有血腥的场面,而是到处都是战争的阴影。

偶尔的飞机、家庭照片、军靴和外套、沾满污垢的枪支、空的英文木箱和铁架上的腿提醒我们,战争已经结束,它还没有结束。

战后的影响大于战争本身的影响,那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人生会不会有新的一页,战争结束了,幸福就会近在咫尺?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金永民在电影《接受者不为人知》(2001)中的形象。

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可能无意为民族性格充满激情地说话,但它所依赖的形象足够强大,足以穿透任何自以为是的民族刻板印象。

导演金基德从《漂流室》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善于表现人物命运的绝境和人性扭曲的特点,"未知接受者"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两部电影的重点在于从个体的扭曲扩大到人群的异化,所以后者因为情绪的缺席而更加悲观。

这部电影的亮点无非是Kinkid个人艺术抱负的几种表现。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拍摄电影"收件人未知"(2001)。

在影片的最后,一支参加演习的美国军队宣读了一封来自加拿大的信,这封信在冰冷的苔原上掉在地上。

然而,此时最希望收到这封信的希望早已不复存在,远处血色夕阳的光芒染成红色,在天地浩瀚的迷雾中,再片在黑暗的结局,也带领着人们走上了精神折磨的道路。

这部电影是无声的,但它震撼了人们的心;众神在平原上徘徊;低调但仍然血迹斑斑。看完之后,我不禁在大叹息中增添了几点俏皮的味道。

绝望的绝望 看不见希望 残酷不一定是战争的结果

电影"收件人未知"(2001)的日本蓝光信封。

观众一再要求续集,众人愤怒,场面一度失控

为穷人说话,连续84天放映,首部获得国际奖项的中国电影

被雪藏起来的"问题电影",却是不可避免的,电影史的地位是无止境的

"小偷"的残忍是微不足道的

金·基德(Kim Kidd)在韩国不受欢迎,专注于"边缘人"的"欧洲导演"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1984年反极权主义杰作》的不同版本值得一遍又一遍地阅读

关于美国媒体的虚伪、经济利益和私人欲望的真相

别忘了,"黑太阳731"的历史揭穿了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暴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