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百年著作《故乡》为媒 中日韩三国学者同寻“精神故乡”

以百年著作《故乡》为媒 中日韩三国学者同寻“精神故乡”

中国学者分享了这个主题。吴玉琪

新华社绍兴9月25日电(王笑雨之名)9月24日,在浙江绍兴举行的"2021大师对话——家乡对话会"上,中日韩学者围绕鲁迅的书《故乡》进行研究,寻找文化怀旧,交流中外文明的桥梁,共创"精神故乡"。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鲁迅著作《国土》出版100周年。《故乡》创作于1921年,是鲁迅最后一次回到家乡绍兴时,以现实生活经历为创作蓝图,心中充满了怀旧、悲伤和希望,字里行间的文字也展现了其觉醒、解放和复兴一生奋斗的意志。

以百年著作《故乡》为媒 中日韩三国学者同寻“精神故乡”

韩国学者分享了主题演讲。谈论玉坤

"希望什么都不是,与它无关。这就像地面上的道路;其实地上没有路,更多的人走路,就成了路。"《国土安全》结尾提到的关于这条路的话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对此,分析了中日韩学者对鲁迅感兴趣的原因,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董玉岳表示,这是由于认同感,其根源背后也是巨大的社会背景。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日韩教育家将鲁迅的《故乡》纳入中学教科书,以寻找能引起鲁迅共鸣的"精神故乡"。

诚然,梳理鲁迅的《故乡》在日本的流传和发展中,日本著名学者藤井说,自1953年以来,接受过义务教育的日本人都读过鲁迅的《故乡》,作品的失望、挫折、希望这样的结构,给许多进步的日本人带来了积极的力量。

以百年著作《故乡》为媒 中日韩三国学者同寻“精神故乡”

日本学者分享了这个主题。谈论玉坤

据韩国华人大学教授朴在瑜介绍,鲁迅的作品是韩国教科书中收录的中国作家中篇幅最大的。

他作品中对"路"和"希望"的思考,也是鲁迅的文学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人的痛苦历史,使韩国人与鲁迅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会议由鲁迅文化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北京语言大学鲁迅世界文化研究所主办,绍兴市委宣传部指导,咸恒宾馆支持。(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