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大教授张均:百年来中华民族主旋律离不开“奋斗”二字

作者:南方都市报

8月22日,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端以"红色文学经典作品的分析与分享"为主题,从"创业史"到"山海之恋",现场探讨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及其主要特色。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化联盟、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广州市文学评论家协会、广州市文学志愿者协会协办。

中大教授张均:百年来中华民族主旋律离不开“奋斗”二字

社会主义文艺的两个例子

在当代文学中,刘青的《创业史》体现了"为民"的特点,属于社会主义文艺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新中国成立之初掀起的农业合作社运动为基础,通过梁生宝所代表的农民辛勤劳动的故事,反映了农业互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完整过程。在艺术层面,张认为,"小说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力量,在细节把握和心理刻画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当代作品的巅峰。"

改革开放后,虽然文艺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为民"的创作始终是一股重要力量。张认为,近年来,《大江》、《山海之恋》等优秀影视作品的走红,意味着社会主义文艺通过优秀作品的涌现,在多元化的文艺格局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其中,电视剧《山海之恋》尤其具有代表性。该剧讲述了西海谷的农民工们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在福建同行的帮助下,克服困难,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把飞沙飞石的"干滩"建成了"金沙滩"的故事。张说:"山海相爱"是新时代的"创业史",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时代与贫困作斗争的主题,同时,原貌的地域风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人物心理的精准刻画和演员精湛的演技,都让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高度。"

"为民"文艺有什么特点?

电视剧《山海之恋》和小说《创业史》问世半个多世纪,但主题却围绕着中华民族艰辛的创业经历展开。张都认为,这个主题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三大特点。他说:"士兵突击队在钢铁七连的口号令人印象深刻:不要弃!不要放弃!这两句话可以用来概括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些精神核心。

"社会主义文艺倡导的'奋斗',是一首青春正向、热爱劳动、自我完善的歌。张说,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精神。从屈辱到自强不息,再到复兴,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主旋律离不开"奋斗"一词。

此外,社会主义文艺的第三个特点是,它通过展现广阔的世界和高尚的追求,可以给人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张艺谋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婷在《山海之恋》中的一句话:"每部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去掉了剧情等式。"这部剧涉及玛德琳和水花、玛德琳和麦苗的美好感情,但没有纠结和拉扯。张说:"除了爱情,生活可以更丰富,爱情可以更广阔,我们的生活将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撰稿:南都记者 徐晓磊 记者 朱英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