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作者:红薇染露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季汉后期,南中地区被视为是这个王朝的根基和命脉。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更是蜀军的主要后勤基地。然而,有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何这个时期的众多出色将领,如马忠、张翼、霍弋等,都被派遣到了这片偏远地区?他们在南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当时还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一、南中地区的战略意义

季汉后期,随着战乱不断,益州和汉中等传统农业重镇的农村经济一蹶不振。相比之下,处于边远地带的南中地区还保有大片肥沃平原,如曲靖、越州、陆良等,成为蜀汉重要的粮仓。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当时蜀国疆域狭小,内陆人口疏落,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于是,庲降都督们开始在南中地区大规模发展农业。他们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至当地,还将山区居民迁徙至平原,以期充分利用这片富庶之地。

同时,南中盛产各种矿藤,包括铁、银、铜等战略资源,为季汉军需和财政提供了可观的支撑。此外,南中还是重要的马匹和耕牛产地,为蜀汉提供了大量军用马匹和农用畜力。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由于地处偏僻,南中在汉末三国时期躲过了战火洗礼,使其成为季汉辖地中为数不多的"生产发动机"。自诸葛亮南征之后,南中地区更是成为了供给蜀国军粮、物资、兵员的重要来源地。

季汉统治者清醒地意识到,要想维系长期战争,就必须牢牢掌控南中这块宝地。于是他们先后派遣出马忠、张翼、霍弋等能将出任庲降都督,专门负责南中的开发和管理。这些优秀将领在当地屯田种植,并负责训练新兵,为蜀汉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和后备军力。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二、庲降都督的设置与职能

庲降都督一职的设立,源于蜀汉对南中地区的管理需求。在东汉末年,南中各豪族对中央政权素来敌视,刘璋父子曾遭当地武装起义的反对。直到刘备入主益州,他才意识到必须妥善处理南中问题。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特意在南中设置了庲降都督这一职位,命令能文能武的邓方出任。"庲降"二字本有"招徕、降服"之意,由此可见,刘备当初设置这一职位的目的,正是希望通过怀柔政策,消除南中各族的戒心,主动向蜀汉臣服。

然而,虽然担任庲降都督的邓方为人品行端正,在南中任内亲民爱民,但仍无法彻底扭转当地人对中央政权的不信任。刘备病逝后,南中接连爆发多起叛乱,当时的庲降都督李恢不得不求助于诸葛亮,才平定了这场动乱。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这一役使得蜀汉深刻认识到,单纯的怀柔政策已无法完全安抚南中。于是在平乱之后,后继的庲降都督不仅需要通晓当地风俗习惯,更需具备较强的军事实力,时刻防范突发局势。在张翼、马忠等人的管辖之下,南中地区终于重新恢复了相对的稳定。

随着时间推移,庲降都督的角色也逐渐发生转变。起初为了招抚当地豪强而设,后来则更侧重维护军事和政治秩序。庲降都督成为蜀汉在南中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手握重兵,肩负管理南中、征调兵力的重任。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他们不仅得训练新兵以确保军事实力,还要监管屯田耕作、粮草物资的生产运输,以保障蜀汉北伐的后勤补给。同时,庲降都督也必须时刻注意安抚南中百姓,维系地方政权的正常运转。

可以说,庲降都督在季汉后期已成为南中地区的权力核心,掌管着这片关键要地的军政大权。为确保庲降都督忠诚有力,后来蜀汉将这一重任,多半交予亲信将领和贵族子弟。他们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南中地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三、蜀汉后期新增的治理策略

除了军事管控之外,蜀汉后期对南中地区的治理,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策略。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其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南中地区自然环境优越,许多平原地带极为肥沃。为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蜀汉在当地大兴土木,修建灌溉渠道,开垦更多土地以供耕种。同时,他们还从中原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并推广到南中各地。

譬如在越州,蜀汉曾派遣农夫教授当地人们新式农具的使用方法;在陆良,则有专人传授改良的垦作方式。这些举措极大提高了南中的农业产量,有力支撑了蜀汉长期作战所需的粮草补给。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其二,制定人口政策,大举招徕移民。由于战乱原因,益州和汉中等老区人口锐减,而南中地区人丁相对稀少。为解决劳力短缺,蜀汉决定在南中开展"拓垦护卫"政策,大规模招徕中原移民前来开垦。

具体做法是,蜀汉军队先在南中平整土地,然后从其他地区调集移民,前来垦荒开基。这些新移民不仅可充实劳动力,还能为蜀汉提供大量新兵员。在霍弋等人的努力下,南中各地陆续出现了诸多新村落,人口逐渐增多。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其三,推广中原先进文化和技术。为了更好同化南中地区,蜀汉政权还着力将中原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这片边疆。比如在曲靖,当地就有专门的学校教授汉文化知识;在陆良,蜀汉曾派遣技师前往指导造纸、陶瓷等手工业。

通过这些举措,南中地区的社会面貌和生产方式,逐渐朝着中原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加强中央对该地区的控制,也为汉化当地文化铺平了道路,留下了深远影响。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四、出色将领在南中的表现

被派驻南中管理地方政务和军事的,多半是些出色将领。他们各自身怀绝技,在南中地区留下了不同的印记。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最值得一提的,要数马忠了。这位初为庲降都督,后升任卫将军的老将,一生勤勉敬业,待人宽厚有度,在南中百姓心中极有威望。据载,马忠到任后,严格要求属下们"不得亵渎寺庙,不得骚扰良民"。他热心公务,视民如子,深受四野爱戴。

每逢农忙时节,马忠便亲自率领部属前往田间劳作;遇有赈灾,他更是慷慨解囊,拨粮赈济。久而久之,南中百姓都尊称他为"父母郎君"。后人甚至专门为他立庙祭祀,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相比马忠的得民心,张翼的作风就显得另一个极端了。这位节度严明的将领,治军有方,但对付百姓往往铁面无私。他一到任,便严惩贪污,整肃吏治。不久后,顺庆地区爆发了一场骚乱,当地百姓群起反抗张翼的苛政。

面对这场骚乱,张翼英勇杀出,亲自出马征讨。最终叛军伤亡惨重,有数万人逃亡他乡。此役让张翼在南中树立了无可置疑的权威,但背后的代价是,他与百姓的关系几乎完全破裂。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再看霍弋,这位晚年出任庲降都督的名将,更多展现了自己的才学之长。作为一代文人将领,霍弋博览群书,对南中风土人情极为了解。他屡建高论,数次上书朝廷,建议继续开发南中资源,并稳扎当地戍守。

正是在霍弋的建议下,当时蜀汉加大了对南中地区的人力物力投入。在他任内,当地新村落不断增加,移民人数也与日俱增。霍弋熟谙百姓语言,更受到南中士绅的推崇。直到后来兵败,他仍能凭借对南中地区的深厚根基,招兵买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活动。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五、季汉对南中的开发利用及其影响

通过几代庲降都督的不懈努力,南中地区终于成为了季汉时期粮草辽阔、兵员充沛的重镇。这片曾被边陲的土地,对蜀汉王朝的存亡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首先,从军事上来看,南中为季汉提供了可观的人力资源。每逢征战,该地区便能应征数万精锐之师,有力支撑了蜀军的远征。据统计,仅在诸葛亮六次northern伐途中,从南中地区就征调了近十五万兵员。

此外,南中出产的马匹、粮食、武器等物资,更是成为了蜀汉边疆固垒的重要补给。当年霍弋曾上疏朝廷,建议在南中地区大规模屯田垦殖,正是着眼于长期对外作战的需要。

季汉后期的几名出色将领,为何都去南中,做起了庲降都督?

其次,在财政方面,南中为季汉贡献了大量赋税和珍贵资源。从曲靖、越州一带采掘而来的铁、银、铜等矿藤,为蜀汉军工提供了充裕的原材料;而当地丰饶的农业,则为国家增加了可观税赋收入。

有学者估算,季汉后期,南中地区每年上缴的赋税粮食,便相当于蜀国军粮的三分之一。正是这笔不菲的经济收益,为战祸频仍的季汉提供了坚实后盾。

然而,与此同时,南中地区在为季汉大肆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地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之战乱蔓延,居民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

据记载,南中的人口和田园自汉末战火之后,再未能恢复当年的辉煌。即便再次兴旺发达,这里也已不复当年的安居乐业景象。直到今天,南中地区仍可看到一些遗留自三国时期的古村落、古灌溉渠道等历史遗产,见证了那段沧桑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