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作者:草竹道人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摘要:

本文剖析了海德格尔哲学中“遮蔽”概念的深层含义,以及其在后期思想中如何与自由、真理、存在尊严的紧密联系。文章首先回顾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的生存论构建,随后转向对遮蔽的探讨,揭示真理与非真理的辩证统一,以及遮蔽作为神秘本源的哲学意义。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I. 引言

从《存在与时间》到后期思想的过渡概述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经历了显著的转型,从《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Dasein)的生存分析,转向后期对存在论差异、时间性、历史性和语言的更深层次探索。《存在与时间》标志着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起点,尝试重构存在论的基础,而后期思想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存在的遮蔽、真理与非真理的辩证关系,以及“神秘”(Geheimnis)的本源性。

现代科技与形而上学崩塌的背景

20世纪的科技迅速发展,尤其是技术理性对人类生活世界的全面渗透,引起了海德格尔的警觉。他认为,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更深层次地,它影响了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威胁到了形而上学的基础。技术的“集—置”(Enframing)将世界简化为可操作的图像,遮蔽了存在更深层的神秘,引发了形而上学的崩塌。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II. 海德格尔前期与后期思想的比较

A. 此在生存建构的初步阐释:《存在与时间》的视角

此在的时间性与存在模式: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首次提出“此在”的概念,强调人的存在本质是时间性的。他指出,此在的时间性不仅仅是物理时间的流逝,而是存在本身的一种结构化方式,它决定了此在如何与世界发生关系,如何理解自身及周遭遇到存在。时间性让此在成为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的存在,不断地筹划和投向可能性敞开。

实践性与理解的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分析此在的生存结构,揭示了实践性(Bewigkeit)的概念。实践性是此在存在的一种方式,它使个体能够主动地与世界互动,理解并参与世界。海德格尔强调,实践性是理解的基础,理解不是静态的认知行为,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动态地介入和揭示世界的过程。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B. 后期思想的转折:对遮蔽的关注

真理与非真理的辩证统一: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他不再局限于《存在与时间》的框架,而是转向了更深入的探索遮蔽(Verborgen)与真理的辩证。他认为,真理不仅仅是显明示(aletheoria),非真理(alētheia)同样重要,它是真理的隐蔽面,是存在揭示的基础。真理与非真理的统一揭示了存在之神秘,即遮蔽的本源(Geheimnis)。

神秘本源的提出及其哲学意义:海德格尔后期特别关注“神秘本源”,他提出遮蔽的本源性在于存在本身,是存在的一种揭示方式。神秘本源不仅是遮蔽,也是揭示,它构成真理的可能性,是此在理解世界的基础。神秘本源的提出,标志着海德格尔哲学的深化,转向更深层次的存在论,它强调了存在论的动态、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理解的深度,为哲学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即对存在的神秘、遮蔽与自由的探索。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III. 遮蔽的神秘本质:真理的另一面

A. 真理与非真理的相同本质

非真理作为真理展现的前提:海德格尔晚期哲学中,非真理并非与真理对立,而是真理的必要条件。他提出,非真理(alētheia)作为遮蔽(Verborgen)的体现,是存在揭示的先决条件。如同光与影的关系,没有非真理的遮蔽,真理无法得以明亮地显现。非真理如同存在之深渊,孕育着真理的深邃,是其可能的源泉。

遮蔽作为揭示的可能性:遮蔽(Verborg)并非纯粹的否定,它含有揭示(aletheoria)的潜能。海德格尔认为,遮蔽作为存在的本质属性,它揭示着存在者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使得存在者能向存在敞开。遮蔽不是关闭,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激发着揭示的发生,是揭示的动态背景和可能性的舞台。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B. “Geheimis”:遮蔽与揭示的动态平衡

遮蔽的积极意义: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遮蔽(heimnis)并非负面,而是积极的。它作为存在的神秘本源,赋予存在深度和丰富性,使存在者不单薄浅显露出,而是深藏匿着丰富的存在之谜。遮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使得存在保持了开放性,为揭示提供了无限可能,避免了存在者被完全对象化和僵化。

神秘的内在召唤与创造潜能:“heimis”作为遮蔽的神秘本源,它内在地召唤着创造的潜能。它不是空洞,而是创造的温床,孕育着新意象与可能性。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面对heimis的召唤,通过自由,不是被动的反应,而是创造性的响应,它在揭示中创造新的存在方式,赋予存在新的理解,使世界重新展现。这种创造潜能的响应,使得遮蔽与揭示形成了动态的平衡,使存在论充满了活力与创新的张力。海德格尔的遮蔽哲学,因此不仅是对存在论的深度探讨,更是对存在者创造与自由的积极呼唤,对存在的尊严的维护。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IV. 死亡与“无”:接近神秘本源的关键

A. 死亡的生存论意义

死作为此在的最本己可能性:海德格尔认为,亡是此在的最本己可能性,因为它代表了此在的终极边界,是存在可能性的极限。亡的临近,迫使此在面对存在的有限性,从而引发对存在的深度反思,成为自我揭示的契机。亡的临近是此在存在论的最终的挑战,是其自我理解的试炼金石。

亡与存在的终极关联:亡不仅是此在的终结,还是存在的揭示。海德格尔强调亡使此在面对其存在,即存在的终极问题,由此在意识到自身存在方式的有限性与终极关联,进而可能达到存在论的深度理解。亡的关联性是此在的生存论核心,是其接近存在本源的动力。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B. “无”作为生存背景

“无”与虚无主义的辨析:在海德格尔后期,他面对虚无主义的挑战,他将“无”视为存在论的背景,不是虚无而是创造的机遇。无”作为生存的背景,是此在的挑战,它促使此在自我超越,寻求存在的方式。无”不是否定论,它作为虚无,而是存在论的深化。

“无”中的创造性与自由空间:“无”作为生存背景,不是消极的,而是创造性与自由的空间。海德格尔认为,面对“无”此在通过自由,不是绝望而是创造,自由在此在“无”中创造新的存在方式。无”是自由的试验场,是创造的实验室,是自由此在的自我超越,是接近神秘本源的途径。海德格尔的“无”思想,不是绝望的深渊,而是自由与创造的源泉,是存在论的深化与接近神秘的自由通道。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V. 现代科技集—置与遮蔽的威胁

A. 科技时代对生存体验的影响

技术理性对遮蔽的消解: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技术理性主导的生活方式,海德格尔担忧技术的集—置(Gestellen—setzung)消解了存在原本的遮蔽(Verborgen)。技术理性将世界简化为可操控的工具,忽视了存在深层的神秘本源,遮蔽的丰富性被表面化,技术的透明化代替了遮蔽的深度,存在体验被剥夺了其厚度。

“世界图像时代”的遮蔽困境:海德格尔提出“世界图像时代”(Weltbild der Welt)的概念,指科技使世界被化约为图像,事物成为可计算、控制的对象,遮蔽被图像的平滑动化。这种图像化的遮蔽不再是揭示,而是遮蔽,遮蔽的本源被图像的平面化,存在被剥夺了其深度与神秘,存在论的本源被遮蔽的消解,生存体验失去了其真实。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B. 无主义与生存危机

虚无主义的表现与根源:在技术—置的时代,海德格尔看到了虚无主义的兴起,技术理性消除了遮蔽,存在被消解,遮蔽的缺失导致了存在论的危机,虚无主义表现为人对存在意义的怀疑,生存的无感,存在被技术理性的消解,存在失去遮蔽,存在论的深度,陷入虚无。

危机下的转机:向神秘本源的回归:海德格尔在危机中看到转机,技术理性虽消解遮蔽,但存在者可透过危机的体验,重新寻找遮蔽的深度,回归神秘本源。危机中,人可意识到技术理性的局限,寻求遮蔽的神秘,理解存在,向源的深度,体验遮蔽的丰富,技术理性困境中寻回向神秘本源的转机,是生存论的深度与尊严的回归。海德格尔在技术时代,指出的危机,也是对遮蔽的挑战,生存论的深度,虚无主义的危机中,是向神秘本源回归的转机,生存的尊严。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VI. 自由与生存尊严:人的使命

A. 自由的本质与遮蔽的关系

自由作为神秘本源的显现:在海德格尔的视野中,自由并非简单的自由意志的随意选择,而是一种存在论的深度,是神秘本源的显现。自由是在遮蔽的动态中,个体与存在者在遮蔽中寻找自我揭示,自由的决定,是神秘本源的显现,是遮蔽的自由,是自我决定的深度。

自由与决定论的超越:自由在遮蔽中,海德格尔提出,自由不是逃离遮蔽,而是在遮蔽中决定,自由是超越。自由在遮蔽的决定,个体不被决定,自由超越决定论,自由是存在论的超越,自由是遮蔽的自由,自由是自我决定的超越论的深度。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B. 存论上的尊严与人的使命

在遮蔽中发现生存的意义:在海德格尔的存论中,人的尊严是遮蔽中发现生存的意义。遮蔽不是限制,是自我决定,是存在论的深度,遮蔽中发现生存的意义,人发现自我,遮蔽是尊严的源泉,遮蔽中发现生存是人的尊严。

人的使命与社会文化的重构:在遮蔽的社会文化中,海德格尔认为,人的使命是重构文化。遮蔽的文化不是被决定,是自我决定,人的使命是遮蔽的决定,遮蔽的文化,人的使命是遮蔽中,人的尊严,人的使命是遮蔽中重构文化,是遮蔽的尊严。

探索遮蔽的自由: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的神秘本源与生存尊严

论文作者:芦熙霖

参考文献:

Heidegger, M.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 Macquarrie, J. & Robinson, 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Heidegger, M.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 Translated by Lovitt, W. Harper & Row, A.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声明:本人账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图文、论文、音视频等)自发布之日72小时后可任意转载或引用,无需告知本人。如需约稿,可联系 [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