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作者:红薇染露

那是1629年的秋天,风起云涌。面对后金铁骑的突袭,明朝一代名将袁崇焕挺身而出,誓要在蓟州一线阻击敌军。可谁曾料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王朝的最后一线防御竟被皇帝崇祯亲手击溃?战事如何演变,崇祯为何自毁长城?又是怎样一番荒诞曲折,最终导致明王朝沦陷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一. 后金铁骑突破山海关,明军门户大开

1629年十月,后金大汗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借助蒙古骑兵做向导,猝然绕过明朝的坚固关宁防线,直扑明长城较为薄弱的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当时龙井关和大安口驻防的明军军备疲软,根本无力回天,后金骁勇善战的八旗铁骑瞬间杀开重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明长城的防御。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十月二十七日,后金大军已抵达距离京师最后一道防线喜峰口。喜峰口位于通往京师的必经之路,一旦失守,京师便将腹背受敌。身在辽西的明军名将袁崇焕自然先于别人看清了后金的企图,他急令平辽总兵赵率教率领四千兵马迅速趕赴遵化,力图在后金攻陷遵化前抢先一步封锁敌军。

可惜赵率教的先遣部队已被皇太极提前预判,伏击在路途中全军覆没。十一月初二,后金攻克了遵化这个京畿重镇,沿途烧杀掠夺,毫无阻碍。与此同时,袁崇焕也亲率关宁铁骑九千精锐部队火速入关,于十一月初十赶到距离京师仅百余里的蓟州,立志在此拦阻后金军队。

可皇太极深知攻城有多艰难,决不重蹈宁远覆辙。他巧妙规避了袁崇焕在蓟州的拦截部署,绕道直扑京城通州。从遵化到通州,只有一线之隔,后金铁骑就这样行云流水般无阻无碍,直捣北京城下。就在这一路畅通无阻的突袭中,后金攻入明京畿,明朝外围防线几乎一蹶不振。

二. 崇祯头脑发热亲自断送最后防线

后金大军压境已至,京师陷落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明朝的皇帝崇祯却在关键时刻断送了最后一线防御。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当时,袁崇焕率领精锐关宁铁骑死守蓟州,誓要在此处拦阻后金军队。虽然蓟州已失而复失,但只要关宁铁骑尚存,明朝反攻的希望也就还在。然而,崇祯这时却对袁崇焕生出重重猜忌。

自袁崇焕在宁远之役后,由于屡立战功而声名鹊起,崇祯深恐有心重用之人反噬朝廷。更令崇祯忌惮的是,1629年袁崇焕未经朝廷批准,私自诛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彻底解决了后金在沿海一线的威胁。无疑,这无异于是在朝廷之外行使军权,已有僭越朝纲之嫌。

加之,在蓟州时袁崇焕并未如崇祯所期望那般直捣黄龙,反而前往河西务一带,放任后金在途中横行扫荡。一连串的举动令崇祯对袁崇焕产生了重重疑虑,认为其必有私心叵测。

终于,在后金大军压境之际,崇祯下定决心彻底除掉这个有心窃国的异己。十一月二十七日,后金再度发起总攻,与袁崇焕在左安门外激战。就在这危机时刻,崇祯竟然怀疑袁崇焕与后金潜通私谋,遂暗中下令诛杀这位功勋卓著的明朝名将。

噩耗传开,关宁铁骑精神顿失,阵脚大乱。就连原本一心效忠明室的祖大寿等人亦无可奈何,只得放弃阵地退守广渠门。就这样,凭借一己之疑,崇祯亲自斩断了明朝最后的希望,为后金攻入京师扫清了最后一道防线。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三. 朝野混战谍报满天飞

就在后金压境京师之际,明朝内部亦陷入一片混乱。朝野之间的猜忌与矛盾此起彼伏,四处飞满了谍报和流言蜚语。

首先是袁崇焕被诛的消息在朝野间迅速传开。此前,明朝朝野上下对袁崇焕一向评价甚高,视为国之功臣。但当下,因朝廷权贵对其生出猜忌,便纷纷对袁崇焕进行诽谤中伤。

尤其是当朝重臣于谦等人,更是明目张胆地在朝中诬陷袁崇焕与后金私通勾结,意图窃取江山。于谦因此上疏朝廷,声称袁崇焕有"谋朝篡逆"的阴谋,并将之加以重罪,理应正法。

这番无稽之谈很快在朝野间流传开来,也为后金所乘,皇太极更是借机撒播谎言,宣称自己是奉袁崇焕之命而来,打着"协助明朝铲除奸佞"的幌子。后金更是沿路撒播full传单,宣扬他们的"正义"事业。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在朝野阶级混战的氛围中,满天飞舞的各种谍报与流言蜚语令北京城乃至全国陷入一片骚动。一些人因此对明室失去了信心,另一些朝野上下亦因此产生了对立与分裂。

更有甚者,就连明朝方面早已盘踞京师近郊的农民起义军也趁机挺身而出,声称要铲除奸佞向袁崇焕报仇。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袁崇焕生前是非功过的争论和评说,也有朝臣四处散布各种流言谰语。

一时间,满朝文武对崇祯的失措均是愤愤不平,朝廷亦因内斗而无暇应对外患。后金趁机挑拨离间,致使明朝内乱愈演愈烈,四分五裂。就这样,在谍报与流言的笼罩下,明朝走向覆亡的大戏徐徐拉开了序幕。

四. 后金乘虚而入趁火打劫

就在明朝内部陷入混乱之际,后金军队乘虚而入,趁火打劫。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早在1628年,明朝遭遇了一场农民起义军的挑战。这支由张献忠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原本驻扎于山西,此时却借着后金入侵之机,猛然北扑京师。

十二月二日,张献忠的先锋部队已攻陷大兴,距离北京不足百里之遥。张献忠借此立足,呼吁"协助明室诛奸驱逐后金"。可谁曾料到,张献忠的真正用心却是趁乱夺取政权。

与此同时,后金铁骑也已直捣黄墙,八旗大军浩浩荡荡压境京城。十二月十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八旗骑兵万余,发起对京城的总攻。由于遭到重重内阻,明朝广渠门外的防线已不复存在。后金骑兵得以长驱直入,攻陷东西四门。

就在十二月十四日,后金更是发起了疯狂的火攻,自东南东北三面点火焚城。北京城内到处是火光冲天,烟尘滚滚。城中百姓流离失所,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明朝两面受敌之际,原本辎重就已不存的广渠门军心更是荡然无存。祖大寿等人节节败退,广渠门外已无明军阻击。十二月十九日,后金骑兵遂杀入北京城内,攻陷紫禁城。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对于后金来说,这场攻陷之战简直太过顺利。但若论阵线之广、战事之烈,此战绝对是明朝对外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次。就连后金亦付出了万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

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后金还在此期间大肆焚掠京城,劫掠无数珍稀文物和财宝。紧接着便是一场彻底的屠城,北京数以万计的无辜平民遭到了无情的屠杀。

就这样,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明朝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攻自破,北京城陷落在所难免。后金亦乘机打进京城,大肆掠夺杀戮。这一切,均要归咎于崇祯亲手断送的那最后一线希望。

五. 大明国朝随之土崩瓦解

北京陷落,明王朝由此步入了走向覆亡的不归路。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后金攻陷紫禁城后,明室宫廷顿时一片混乱。宫中太监们被屠戮殆尽,珍贵无数的财富也被洗劫一空。就连崇祯本人亦在皇宫流离失所,独自逃亡至煤山一带。

而在京城之内,后金更是借机大开杀戒。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北京城内遍地是尸骸和残肢断臂。无数富户权贵被杀掠一空,连一般平民亦无一幸免。后金的士兵们把北京城的财富掠夺得所剩无几,随后便对城内百姓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

更令人扼腕的是,当时先前挺身抗击后金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亦加入了这场混战。张献忠虽号称是为了"协助明室诛奸",但事实上却是打着幌子趁火打劫。在后金攻陷北京后,张献忠更是乘虚而入直捣皇城,拿下了一座座重要要塞。

两股外来的武装力量一旦趁火揭竿而起,北京城内自然更是人心惶惶。内乱四起,生灵涂炭。就连明室旗下的明军亦无力自保,纷纷四散奔逃。最终,许多曾效忠于明室的臣子竟不得不向后金投降临时政权。

北京沦陷后不久,崇祯亦在煤山上吊自缢。太子胤祯逃出北京后,被张献忠农民军追杀身亡。更有无数皇族宗亲及贵戚权臣,在这场覆亡浩劫中殉难。而围守多年的南明亦在随后的几年里被扫荡一空。大明王朝就此彻底土崩瓦解,结束了二百七十余年的江山基业。

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崇祯亲手葬送逆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就这样,原本最后一线的希望被崇祯亲手斩断,最终酿成了明室的彻底覆亡。后金铁骑趁虚而入,大开杀戒。农民军则扰攘其间,趁火打劫。就在这样一场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大明王朝终于不攻自破,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