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资导报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4月29日,“农业中关村”技术成果对接交流专场活动在京盛大举办。此次盛会聚焦于动物精准营养、农业科技小院、循环农业及粮食加工等关键领域,旨在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活动邀请了业内顶尖科学家进行主旨报告,不仅为技术成果交易提供风向标,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此次活动还围绕技术成果交易对接落地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展示和深入探讨,为“农业中关村”乃至整个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首科集团董事长郭凤鸣

北京首科集团董事长郭凤鸣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民生的基础、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关村代表科技创新,唯有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机活力。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主任郅斌伟

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主任郅斌伟介绍了“农业中关村”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中关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断推出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证。他介绍,本场活动作为2024年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的农业领域的专场活动,旨在推动农业中关村的技术成果与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科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一级巡视员马荣才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一级巡视员马荣才建议,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在“管理创新”上有重大突破。当前,生物农业技术正向智慧农业技术方向迈进,整个农业科技进入“学科会聚”新时代,农业科研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智能化科研正在成为主流,大数据驱动创新成为常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农业科技管理向“数字化”转型。

建设高品质科技创新园区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张峻峰

2020年7月,北京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建设具有中国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张峻峰表示,北京农林科学院作为平谷中关村建设的科技贡献主体,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尊重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为主旨,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全力推进平谷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致力于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建立适应北京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也将持续加强对农业中关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也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张峻峰说道。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张玉山

人工智能时代,农村亟需“数字创新”。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张玉山表示,“农业中关村”作为北京农业科技创新的代名词,清晰目标和定位,旨在支持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并助力平谷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领先。其发展目标为构建具有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科协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发挥党建引领,团结涉农科技社团,精准对接农村需求,提供科技服务下乡,以科技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平谷“农业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齐立兴

北京平谷“农业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齐立兴表示,四年来,“农业中关村”依托北京平谷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整合全市资源,推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作为“核心引擎”,集聚发展;几年来,创新成果不断出现,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创新环境不断优化。面向全北京,建设了一批科研项目转化示范基地、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数字农业示范项目、有机农业推广点和农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农业中关村”一直重视“高度发展”,政策资源“高”集成,科技要素“高”聚集,技术攻关“高”突破,科创服务“高”品质,建设“融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于一体,集“科研创新休闲交流”于一身的高品质科技创新园区,成为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

农业与农村,处处都有创新点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谯仕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谯仕彦表示,为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靠做“加法”,同时也要做“减法”。“加法”方面,谯仕彦指出,当前大陆饲粮科技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要集中力量对提高畜禽水产养殖效率、研究应用低蛋白日粮、发展精准饲养和饲料精细化加工、推进种养加结合一体化农业和开发新型饲料资源等前沿科技开展攻关,加快建立可持续的饲料供应体系。“减法”方面,抗生素使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导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畜牧业减抗、限抗、替抗、禁抗已是大势所趋。2020年7月,大陆畜禽饲料进入全面“禁抗时代”。同时,饲料也要做“减法”。谯仕彦指出,唯有科技创新能支撑豆粕减量,实现蛋白饲料的自主可控。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季

大陆农业废弃物每年产生55亿吨,但利用率很低,不仅导致了“物质失衡”,还严重污染了环境,降低了土壤肥力。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季,长期致力于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李季教授表示,有机物的循环利用有两大方向,一是肥料方向,一是饲料方向。这两大方向都有利于循环农业、创新农业向生态有机化发展。农业有机物的循环利用,不能“一烧了之,一排了之”,而要采用综合效益最好的“生物处理方式”。生物处理方式如果能够全面推广,对“碳达峰”与“碳中和”有着重大的价值。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学者魏丹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学者魏丹,在《科技小院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报告中积极呼吁,应当加大农村“科技小院”的推广力度。魏丹团队在密云区黑山寺村建立了科技小院,在密云水库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打造了四位一体工程。一是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示范工程,能够实现15吨/天的水质净化和循环;二是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有效解决了村内废弃物处理难题;三是保水护土增效示范工程,建立了林—药种植示范区,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快产业兴旺步伐,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清洁民居示范工程,依托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化村庄人居环境,促进农旅融合,科普与创新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民。魏丹建议,全国各地类似的村庄,都可以充分发挥科技小院作用,“以水为景,以土为本”,带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创新与发展”是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主题,也是全社会的永久主题。以创新谋发展,以发展促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在专场活动现场,一些研究院所和农业创新企业,发布了一批农业创新技术,包括生物强化型白细胞提取物精提原料技术、黄土沟壑区采动损伤智能监测及土壤修复技术、谷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单质硫肥提升土壤健康技术等。这些“新生”技术,很有希望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为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贡献特殊的新力量。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农资导报作者:马小如 陈然编辑:陈然审核:陈国兴监制:吴俊生

“农业中关村”: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