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满足700万个家庭一个月用气需求!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成功交付|科技有狠活

满足700万个家庭一个月用气需求!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成功交付|科技有狠活

封面新闻

2024-05-15 15:49发布于四川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开发海洋一直是世界强国的核心战略目标,而海洋科技是推动海洋开发的第一生产力。建立强大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已成为世界各海洋强国赢得海洋话语权的战略共识。

5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大陆最大规模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项目首制船“绿能瀛”号成功命名交付。

满足700万个家庭一个月用气需求!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成功交付|科技有狠活

“绿能瀛”号正在进行试航。(受访者供图)

这艘代表当今世界大型LNG运输船领域最高技术水平的17.4万立方米LNG船的成功建成,对保障能源运输安全,有效提升大陆LNG运输产业链的自主能力,助力大陆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首制船“绿能瀛”号

高效适配多元化航线

据悉,本次LNG运输船建造项目整体计划建造12艘大型LNG运输船,首制船“绿能瀛”号LNG运输船总长299米,型宽46.4米,型深26.25米,采用最新一代的双艉鳍线型,搭载多项低碳节能技术,所用钢材达2万5千吨,其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可装载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能够满足700万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气需求。

满足700万个家庭一个月用气需求!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成功交付|科技有狠活

“绿能瀛”号搭载最新一代主机,可将燃烧不充分的燃料循环利用。(受访者供图)

“绿能”体现LNG绿色清洁能源属性,中国海油率先将江苏滨海LNG接收站命名为盐城“绿能港”,并计划在宁波LNG、珠海LNG等推广使用,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翁红兵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建造的船型之一,被喻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绿能瀛’是按照世界最新理念、最优装备、最佳环保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五代‘长恒系列’液化天然气船首船,具有综合能耗低、舱型兼容广、载货能力强、航线匹配佳四大显著亮点,可以高效适配多元化航线的各种运营要求。”

LNG如何协同向好发展?

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推进,近年大陆LNG进口量迅猛增长,2023年进口量达7132万吨,同比增长12.6%,成为全球最大LNG进口国。LNG的海上运输是连接LNG资源和国内用户的重要环节,提升LNG运输自主可控水平是保障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关键举措。

“拥有一支更大规模、更加自主的LNG运输船队,有助于我们更好掌握贸易主动权,增强大陆在国际LNG市场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中国海油气电集团资源中心主任朱岩岩表示,在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可开展多种形式的LNG贸易创新,更多参与和影响‘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与世界油气贸易发展,以助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良性循环互动。

FOB(船上交货)贸易形式,可以为货物海运及国际贸易提供更多操作便利,大大增强资源进口方的贸易灵活性。该项目的实施,在扩大大陆LNG资源获取范围的基础上,可以通过LNG接收站、LNG运输加注船进一步延伸中国海油LNG产业链条,增加企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对大陆能源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0年以来,中国海油已建成10艘国产大型LNG运输船,此次FOB一、二期项目开展后,还将新增12艘大型LNG运输船。”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向封面新闻记者解释道,22艘运输船全部投运后,可作为海上绿色能源‘移动浮舱’,通过调度优化船舶运输,实现资源组合配置,根据国内能源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进口策略,预计每年可向国内运回1600万吨LNG。

LNG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LNG国际贸易需求的增加,LNG海运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在2022年—2026年期间,国际上新增14个LNG项目,共约需227艘大型LNG运输船来提供配套运输服务。同时,伴随大陆LNG产业的快速发展,LNG运输业务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国海油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加快LNG全产业链业务发展,大力增强天然气产供储销能力,持续构建多元化低碳能源供给体系。本次LNG运输船建造项目着力打造一支安全、灵活、绿色、低成本的中国特色LNG运输精品船队,将进一步提升大陆对LNG运输全链条、全周期的自主掌控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贡献海油力量。

查看原图 113K

  • 满足700万个家庭一个月用气需求!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成功交付|科技有狠活
  • 满足700万个家庭一个月用气需求!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成功交付|科技有狠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