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作者:陈石头本头

投降这个词,对于绝大多数战士来说都意味着耻辱,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家普遍都有“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骨气和拼杀到底的决心。

可是,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另类,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50军就有这么一位连长,带领全连两百多名战士,举手投降。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反击战结束后,我军一共被俘239人,光是这个连长贡献的投降人数就有219人。

他的行为,不仅让我军损失惨重,还在50军军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笔。50军军史称:“严重损害了我军的声誉,教训极为沉痛。”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谁都知道这是一份奇耻大辱,然而这个连长却说他投降是因为自己无能为力,也是为了救这些士兵们。

那么,这支部队为什么会投降?这个连长下场如何?

从抗美援朝成长起来的英雄之师

第50军是解放战争期间,由国民党第六十军蜕变而来的一支部队,1949年1月才获得番号。它很年轻,但战斗力不差,先后参加了鄂西战役、成都战役等一系列战役。

可惜,解放军部队里高手如云,50军本来能拿得出手的战绩,放在其中就不是很起眼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存在感都非常低。

50军的成名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50军被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入朝作战。

说起来也是心酸。进入朝鲜后,一直到第二次战役结束,50军都还是个小透明,一直在第二线作战。军长曾泽生曾心酸的形容,他们“冷门”到连被彭老总骂的资格都没有。

上战场,就是为了挣一份保家卫国的荣耀。可是,50军入朝后,要么作为预备队,要么配合其他部队协同作战,真正放开手脚去打,和敌人正面刚的战斗,几乎没有,这种憋屈的感觉让50军的战士们很不是滋味。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全军上上下下都憋了一口气,卯足劲儿地想打一场漂亮的战斗。

这场战斗还真的来了。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爆发后,第50军厚积薄发,其先头部队149师在高阳以南全歼英军第29旅重型坦克部队。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支敌军。它的装备非常先进,又是坦克又是飞机又是火炮,而50军呢,装备简陋得像是“原始人”。

面对这群轰隆隆的钢铁巨兽,50军用手榴弹,用爆破筒,用炸药包,强悍地消灭了一个坦克中队,创造了“步兵胜坦克”的军事奇迹。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这份捷报传到司令部,彭老总先是不可置信,然后就是狂喜,对149师通报表彰。

50军的战士们都乐疯了。紧接着,他们再接再厉,在第四次战役中血战汉江南岸,付出巨大牺牲,牢牢守住白云山、帽落山、兄弟山等高地,阻止了敌人的疯狂反扑,为志愿军主力在东线展开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经此一战,50军打出了赫赫军威,名声大噪,由小透明逆袭成战场新秀,被称赞为“英雄的部队。”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曾泽生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50军终于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

不过,事实证明,曾泽生感动得太早了。他想不到的是,50军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荣耀会在未来蒙上一层阴影,骁勇善战的50军也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不仅没能继续大放异彩,反而被撤销番号,真正地“查无此军”。

50军被撤销番号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必然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那场被所有人视为奇耻大辱的战役……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耻辱之战: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1979年,中越边境上燃起烽火,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

因朝鲜战场上的不俗战绩,50军这次也奉命出征。一开始,50军的表现非常好,在东线和西线都打出了优势。然而,当战斗进行到第三阶段,解放军撤回国时,意外发生了。

这次的事件主角是150师。这支队伍由辽宁省独立师改编而来。参加越战之前,他们主要从事的是生产活动,养猪、种菜、盖房子、修路这些,军事训练并不是很严格,很多士兵干到退伍,连枪都没摸过。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1978年年底,中越两国的关系骤然紧张,火药味渐浓,中央军委开始积极备战,150师这个“业余选手”也从6000人扩充到了1.1万人。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先进的武器。

150师的士兵们还没有见过这么多崭新的武器,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好不容易把人和枪都配齐了,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干部不够。

行军打仗,没有挑大梁的干部怎么行?于是,150师又慌慌张张地来了一波人事大调整。原先任班长的,升为排长,任排长的,升为连长。还有一些没有“官职”在身,但服役时间超过两年的士兵,也被提拔为班长、副班长。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一来,干部是足够了,但因为士兵人数增加得太多,很多干部都对手下的兵不了解,处于“彼此不熟”的状态。

总而言之,相比较于50军的其他师而言,150师就像是个临时搭起来的草台班子。因缺乏作战经验,它进入战场后就一直扮演着预备队的角色,在高平以西地区执行清剿残敌、收缴敌军物资的任务。

一开始,150师做得还不错,他们虽然没什么经验,但作战能力还是有一些的。上了前线后,他们就对指定地区的残敌进行了大规模清剿,掩护友军作战、撤离。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若是150师一直这样那也还好,虽然不能正面杀敌,但能在实战中慢慢积累作战经验。但大家不要忘了,50军也是“憋屈”过来的,一些领导看见150师一直没有“转正”,实在忍不了了,就想方设法地弄来了一个作战任务:掩护主力撤回国内。

接到这个任务后,150师的战士们都兴奋不已,摩拳擦掌地准备打几场漂亮仗,扬眉吐气。

50军也很重视这个任务,特意派来了三名副军级干部,加强150师的指挥。这三个干部分别是:副军长关豁明、刘忠和,副政委侯培聚。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于是,没有任何磨合期,这三人一进入部队,就开始执行任务。在这种“大家都不熟”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也成了预料之中的事情。

3月11日,150师将主力部队撤退线路上的敌人尽数清剿,成功掩护了主力部队撤离,顺利完成作战任务。中午时分,150师准备撤回国内。

可是,部队要从哪儿撤呢?针对这个问题,150师师长刘同声和副军长关豁明吵得不可开交。刘同声认为,任务已经完成了,就不要节外生枝,沿着三号A公路返回,安全回国就可以了。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然而,关副军长并不想沿着公路返回,他的理想路线是郎庄、那噶、三龙一线,部队可以一边清剿残敌和物资,一边撤退。

听起来,关副军长的这套方案“收益”更高。然而,这条路线并不简单。它是121师的穿插路线,地形复杂,道路崎岖,经验丰富的老兵队伍走这里都够呛,更别提150师这个新手了。而且,那里盘踞着多少敌人,谁都不清楚。

在敌情不明,战力不足,且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走这条路未必是良策。

可惜,150师师部采纳了关豁明的建议,决定让448团作为先锋,走关副军长的那条路线。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150师战斗力不强,经验不足,448团当然也是一样。前进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警戒部队没能发现路上的异常,这就导致后面的二营在班英西遭到了越军的袭击。

这股越军的规模其实不大,但二营实在缺乏和敌人正面作战的经验,当即就乱成一团,呼叫团部率主力回援。

师部接收到二营的求救信号后,同意了回援请求,但军部却不同意,说让二营自己打出来。这个时候,军部显然忘记了,二营一群新兵,就连指挥官都是不久之前刚提拔上来的,怎么能应对这场突袭呢?

最后,二营拼尽全力,打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才勉强突出重围。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越军还不死心,一些残兵败将悄悄地缀在二营后面,不进攻,就这样跟着。

12日凌晨,二营接到团部命令,就地休息。他们休息的地方是一处山谷,这种地形其实很适合防守和伏击,但二营这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抢占两侧高地。

于是,就在二营休息的时候,越军主力赶到,立刻抢占高地。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将二营分割包围,然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二营被打懵了,再次请求支援,再次被军部拒绝。很显然,军部对二营很有信心,但二营是真的撑不住了。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在越军的重重包围下,二营咬着牙节节抗击,但效果不佳,损失惨重。

前方的448团得知后方部队被围,马上派出一连和八连回援。可是,这两支部队同样遭遇了越军,身陷囹圄。

一连的士兵少于越军数倍,但他们作战勇敢,和越军厮杀丝毫不怵,有万夫不挡之勇。所以,虽然他们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还是重创越军,成功突围了。

相比较之下,八连的所作所为就很丢脸了。同样是被越军包围,8连连长冯增敏和指导员李和平想的不是拼死作战,而是当缩头乌龟。

这两人煞有介事地开了一场军事会议,最后决定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这个决策一宣布,副连长王立新就气了个半死。不尽全力打,竟想着向越军投降,脸呢?骨气呢?这两人既对不起身上的那身军装,也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期待,和这样的人在一个部队,简直羞煞我也!

王立新又气又急,但也更改不了这两人的决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从一个排里挑选出部分战士,带着他们突围,宁愿战死,也不愿当俘虏。

为了激发战士们的斗志,王立新把自己的干粮全分了下去,冲锋的时候冲在最前面,伟岸的身影如山岳一般挺拔。

战士们受到鼓舞,热血沸腾,大喊着和越军厮杀在一起。他们或许不是战斗力最强的战士,但他们一定是最勇敢的战士。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最后,王立新带去的43名士兵,仅有两人幸存。活下来的这两位战士回忆起王立新牺牲的场景,眼泪都濡湿了眼眶。

“打到最后,山头已经没有了一个站着的人,我们重伤在草丛中动弹不得,十几个敌人冲上阵地。副连长拿着束集手榴弹从隐蔽的地方冲向敌人,与他们同归于尽。”

其实,王立新和战士们的行为才是150师中的普遍现象。他们虽然缺乏战斗经验,作战能力也不强,但他们从未后退过一步。哪怕他们感到害怕,感到不知所措,却还是端稳了枪浴血奋战,要么成功突围,要么壮烈牺牲。

和这些英雄们一对比,冯增敏和李和平就像两个跳梁小丑。他们率领八连两百余名战士投降,在50军军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战后,副总参谋长杨勇亲临50军,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同时问责相关人员。经此一战,50军的两个副军长一个降职,一个调离岗位,副政委也受到警告处分。除此之外,50军军史上也记录了这次“投降事件”:“严重损害了我军的声誉,教训极为沉痛。”

当然,这事儿还没完。中越两军交换战俘时,冯增敏和李和平,以及两百多名八连官兵,都垂头丧气地站在俘虏的队伍中。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交换俘虏,中国只有239人,八连就占了219人,这也算是独一份“荣耀”了。

俘虏全部回国后,冯增敏与李和平的审判也提上日程。最终,他俩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后来,有人曾问过冯增敏为什么会投降,他说是为了救那些年轻稚嫩的士兵们。“无能为力。”他说。

可是,无能为力,从来就不是投降的理由。不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就说前文提到的,50军在汉江南岸打的那场阻击战。

当时,50军面对的是美军王牌,无论是装备还是兵力,都逊色敌人太多,这种敌强我弱的境况够“无能为力”了吧?至少比八连的处境要糟糕吧?可是他们投降了吗?没有。

这场战斗中,50军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的士兵全都壮烈牺牲,一人不剩,阵地上堆满了烈士们的遗体。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然而,即便出现如此大的伤亡,50军还是寸步不让,死死咬住敌人,将其挡在汉江南岸20余天,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大家觉得50军和八连没有可比性,那么我们就说一下牺牲的王立新。王立新是从八连走出去的,八连遇到的危险,他也有遇到。但是,他没有像冯增敏那样,觉得“无能为力”就投降,而是流尽鲜血,战斗至最后一刻。

孰高孰下,真的一目了然。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站在人道主义角度,冯增敏的行为无可厚非,毕竟珍惜生命没什么不对。可是,这是残酷的战场,不是日常生活,战场上“无能为力”的情况太多了,如果所有军人都像他这样,感到“无能为力”就缴械投降,那这仗还打不打了?

你不知道的历史:一位连长带领200多人投降,却说是为了救他们

更别说,因为这件事,50军还被撤销了番号,可谓坑人又坑己。

所以,冯增敏与李和平的遭遇值得同情,但不值得原谅。他们的行为,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信息参考:

人民资讯-对越反击战,连长带着全连战士投降,总参首长震怒,下令严厉惩处

血染战旗红-对越自卫反击战回撤中448团的惨烈:300多人牺牲,200多人被俘的原因

中国军网-长征副刊丨一场步兵胜坦克的漂亮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