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1岁女孩在学校附近商店赊账千元“集卡”,家长怒斥:这个商家太不道德

11岁女孩在学校附近商店赊账千元“集卡”,家长怒斥:这个商家太不道德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2024-05-16 15:49发布于四川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

法律咨询、疑难解答、起诉建议、监督执行,上我的长沙APP《我要找律师》专区一键通办。近日,在长沙一小学附近,一名家长因自家小孩在学校附近商铺赊账集卡,认为商家向未成年人赊账的做法不妥,上门找商家理论,结果双方爆发肢体冲突。接警后,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处置。事后,记者联系上了涉事家长,她向我们讲述了事情经过。

“商家太不道德了,怎么可以给一个小学生赊账呢?卡片一盒一盒的买,128元一盒买了30多盒,都是支付给这个老板的。今天手气不好,老板就说‘哎呀,手气不好多抽几张’。今天手气好,老板也说‘趁着今天手气好,又多抽几张’。”严女士称,她11岁的小女儿一个月内在学校附近一商铺消费了3千多元买卡片,其中1000多元还是赊账。

11岁女孩在学校附近商店赊账千元“集卡”,家长怒斥:这个商家太不道德

对于家长的投诉,涉事商铺老板直言“委屈”。

老板:没有诱导消费过,我只是介绍这个产品,都是自主消费的。我非常委屈,我觉得我没有责任,我是合法合规的产品。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了。

记者:有没有鼓励过多抽几个?

老板:没有没有,都是自主消费的。

记者:她总共赊账赊了多少?

老板:我们统计了,她总共消费3660元,赊账1000元。她自己主动要求赊账的,说到时候会让姐姐过来付款。

记者:一个月时间消费3000多元买卡片,你觉得正常吗?

老板:不正常,每次来都是她姐姐付款,我以为是姐姐给她买的礼物。

记者:你有没有问过她?

老板:我问她这个钱可不可以付,她说可以付。他姐姐看上去就像成年人,我不可能去查她的身份证。

采访期间,还有几名家长告诉记者,自家孩子也沉迷集卡。

“在这家店里买了三四千的卡,我不知道商家有没有责任,但是我觉得像这种小学生消费超过100元,你就要给家长打电话。”

“他都是偷偷拿钱去买的这个卡,买了有几千块钱。孩子才三年级,心思也没在学习上面。”

家长们认为,这种“集卡游戏”已经变味了。

“同学之间在偷偷交易卡片,我女儿手里有一张卡,花105元在同学手里买的,挂到二手交易平台上挂到140元,立刻就有人要。游戏已经变质变味了,现在这个感觉就是集齐所有的卡来赌博。”有家长告诉记者。

11岁女孩在学校附近商店赊账千元“集卡”,家长怒斥:这个商家太不道德

对于让小朋友赊账一事,涉事商铺老板承认,做法确实不妥,并同意进行部分退款。

目前,家长已将相关情况反映至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未成年人沉迷集卡的现象,心理咨询师李娇表示,同学圈子里兴起“集卡”风潮时,有些不跟风的孩子反而成了“另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驱使更多的孩子加入“集卡圈”。如果发现孩子沉迷集卡,家长应当予以重视,同时也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等,转移注意力。

此外,湖南湘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璐也从法律层面剖析了此事。

律师王璐认为:随着攀比心理,盲目消费等状况的出现,集卡游戏在孩子间盛行,更是出现了赊账集卡的现象。但孩子大多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金额较大的赊账行为,并不是和未成年人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没有家长追认同意,赊账行为一般不发生法律效力,商家实施赊账销售行为,明显不当,应当承担主要责任,退还相关款项,若存在诱导销售行为,应当更重的责任,可能被处罚款,停业整顿等。同时,日常生活中,商家对于未成人的大额消费,也应当向家长确认。家长也应当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

来源:政法频道

查看原图 126K

  • 11岁女孩在学校附近商店赊账千元“集卡”,家长怒斥:这个商家太不道德
  • 11岁女孩在学校附近商店赊账千元“集卡”,家长怒斥:这个商家太不道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