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江宪有什么故事?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江宪律师,有名律师、“文革”以后第一批法律本科院校的学生。

江宪,著名律师,自上世纪80年代入行至当时,已经在律师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0多年。在民事诉讼及商业诉讼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同时江宪也是一位狂热的旅游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的镜头记录下了无数美轮美奂的风景。旅行、对自己来讲是与生俱来的,从小就向往走得很远,就感觉远的地方一定比近的地方好,你说自己第一次旅行是小学五年级,当时正好“文革”开始,“文革”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叫“大串联”的概念,初中生可以全国串联,自己打听了一下、小学生不能全国串联,但全市是可以串联的,所以当时自己向学校领了两块钱,就去了上海汽轮机厂,去看万吨水压机。去了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自己就又坐船到了崇明,因为崇明也是在上海,你没有理由说不让我去“大串联”,所以在这个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自己的印象很深,我就开始我所谓的旅行了。为了培养中国政法界的后备人才,1978年上海复旦大学创办了国内首个法律专业,而江宪则幸运地成为了这批佼佼者中的一员。因为自己是“文革”以后、第一批法律本科院校的学生,所以好多人称我们是“黄埔一期”的,因为当时中国没有法律院校,法律院校有、也是学政治学的,我们正好是1978年进大学、当时进的是政治系,可能是领导高瞻远瞩,感觉中国法制可能会来临,所以自己就选择了法律系,所以就有幸成为我们上海第一届的法律本科毕业的一个学生。大学生活不仅是江宪在专业上得以提升,更是让热爱旅游的他、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因为在我们骨子里面,我们一直壮怀激烈的,因为我们背的诗词、我们不是背的唐诗宋词,我们背的是满怀浪漫主义的毛泽东的诗词,比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就那种东西,所以一直向往那种远行的感觉,所以跑出去、一直是自己的向往。这张照片是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去黄山时候拍的照片,因为整个大学四年、自己没有一刻是闲过的,每年都要出去的,这是在黄山,所以好多人说黄山很险很陡、其实对我们当时年青人来讲,黄山不陡也不险,你看自己当时就穿了一条短裤、一个小挎包、一件老头衫,还拿了一个大蒲扇,穿了一双拖鞋、并不是鞋,就是穿拖鞋拿着大蒲扇、自己可以很轻松地走上天都峰,自己记得很清楚、那张照片是邓小平去黄山的第二年,所以这个日期肯定是很准确的,因为在邓小平那一年上山的时候、有复旦的一个学生、他去了翡翠池,深色的翡翠色就表明水是很深很深的,他为了凉快跳下去、下去以后就再也没有上来,所以我们为了纪念这个同学、我们也特意去了一趟翡翠池、我们献了一朵小黄花,所以这张照片是很有意义的。

如今的江宪有着大把的时间,让他可以带着昂贵的装备肆意游走于荒漠山川。然而在当时,他和他的同伴们却时常要为旅费而犯愁。那当时我们没有钱,有一次我们策划什么呢,策划走整个东南沿海,比如上海到宁波、宁波到温州、到温州要经过台州天台山,那没钱怎么办呢、我们说我们想办法去弄一个照相机、买点胶卷,一路上“为您服务”、帮人家拍照挣一点钱,想法很好。但我们到了船上以后,谁也开不了这个口,后来也没拍成,完全掏自己的钱,胶卷回到家里又浪费了。不知从何时起,江宪开始拿起相机、记录下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因为自己的照相机,自己用的是1D Mark2、是一个专业机,但是这个机器现在已经老了,可能以后要换了,但自己还有一台是那个5D mark 2。但自己的镜头是很多的,这是焦距50 F1.2的镜头,这个要带的,因为这个是拍接片的镜头。这是拍人像的,这是一个16到35的广角,这是一个拍体育的、是135、光圈2.0的,也很棒的镜头。虽然江宪自嘲自己摄影技术一般,但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却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于摄影的痴迷。旅行最希望的是 把你所看见的东西记录下来,以前没这个条件、以前照相机是奢侈品、买不起,读大学的时候、自己也确实拥有了自己的照相机,所以你在旅行过程中、你看到好的东西,你一定要有这个冲动,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尽管你后面能不能保证,是另外一回事,但你一定有这个冲动、要记录下来,于是就从“好走”就变成“好摄”了,因为“摄”和“行”、自己感觉是连在一起的,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个“小白”,这也是个镜头;这是一个“大白”、所以从业余角度来讲、自己算是镜头比较多的,这个镜头也蛮好的。其实自己对相机的许多功能、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的,包括自己照片出来、自己对照片的后期处理、也不是很内行的,自己只要把图片弄出来、感觉可以,所以我这个就是缺乏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尽管自己玩相机的时间很长,但是确实你从技术上来讲、我确实没什么技术,我只是了解一个大概我就很满足了,因为自己只是享受一个过程。

旅行不仅让江宪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同时也悄悄在他和一个姑娘之间牵起了一丝姻缘。因为当时自己还是在做老师,但自己做老师呢、还兼职做律师的,正好有个客户、他在江西上饶有个案子,他希望自己去一下,那上饶离三清山很近的,当时自己和自己爱人已经恋爱蛮久了,完全可以到结婚的地步了,那自己说现在我有个出差机会到上饶,如果你想去 那么我们必须结婚,以前结婚才可以住在一起,当时和现在的观念不一样,现在未婚同居是很普遍的事情,当时我们一定要结婚、我们才能够住在一起,她说没问题马上就结婚。那我下午就要走了,那马上去拍照、自己去显影,就是定影的时候、定影时间短了,照片就发黄了,因为我们当时也来不及定影稍微定一下,自己拍一张就定影一下、马上就到结婚登记处去拿了两张结婚证,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结婚证上的照片还是黄的。这张照片就是我们结婚那天、我们到三清山去,从上饶到的三清山,当时的三清山和现在的三清山是有区别的,三清山分南山北山,如果你去南山再到北山、绕行要一天的路程,现在已经有缆车了,所以现在半天就到了,当时年轻气盛、我们看这个山也不是很高,从南山北山翻过去的,一翻的时候、自己感觉麻烦了,因为上山容易下山难,走到一半的时候前面是没有路的,那我下山的路也是找不到的,而且这时候就想起来了,当时的报道、三清山大学生迷路是很普遍的,结果爬到一半自己才想起来,后来自己跟太太说、自己说没有路了,我们只有往上爬、我们才可能有生路,如果我们下去的话、我们更没有生路、就可能是迷路了,所以我们就一直往上爬,爬到顶上的时候、裤子都磨破了,包括自己背的那个背包全都磨破了,现在回想起来是很可怕的,因为当时我们刚结婚,这张照片离我们结婚登记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也就是说在结婚登记一个星期以后、我带着我的新婚妻子,如果出什么意外、那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律师行业也成为了一项炙手可热的新兴职业,而江宪看准时机、辞去学校稳定的工作,准备在司法领域大展拳脚,当时我们都是从小案子开始的,当时也不像现在律师这样出门有车、当时骑一辆自行车,可以走遍上海的各个区,但有些郊区呢、你可能会住一晚上,长途班车呢、可能会耽搁你很长时间,所以当时的律师行业和今天的律师行业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尽当时条件艰苦,但这丝毫不影响江宪对这份工作的热忱,他总是以最自信的心态、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每一次的挑战。自己做律师并没有像想象当中,比如说第一次开庭、有很怯场的一种感觉,因为自己知道我是第一届法律院校的毕业生,同时自己又做过老师,所以自己对法庭整个发言、自己从开始做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怯场的。而且自己这个人可能也习惯临场发挥,自己是根据案情整个走向、根据不同的事实,我可能即兴的部分可能比准备的部分还要多。做我们律师这个职业,其实压力是很大很大的,如果你老是在你的专业里面转,你跳不出来,那么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为什么,因为你在此山中,当自己玩了业余活动以后、自己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专业,其实对自己的专业是有推动的,我从高处看、另外一个眼睛看我的专业,所以对自己的专业一定是带来好处的。随着律师行业的日益兴盛,在伴随着高收入的同时,也承受着异于常人的压力,这时江宪来到曾到过无数次的黄山,希望在那儿能找到突破自我的答案。黄山的那个云海,是自己看见的所有云海中间是最漂亮的,目前所看到的云海只能在飞机上,如果你晚上五点、飞机一起飞,穿透云海的时候、你看到这个云最漂亮,下面云、上面太阳照着,自己有一次在黄山、就是雨过天晴以后,整个黄山都是那个云海,大的山头露出几个,真像海里一样,自己当时这个感觉,这种漂亮的前提下、你叫我跳下去 、我都愿意的 ,但是很可惜、我告诉你,黄山自己去过几十次,自己就是为了拍这个以前见过的云海、但是从来没见过,于是、自己就悟到一个道理,你不要看摄影,摄影是一瞬间的,你拿到就拿到,而且今天拿到的和明天拿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摄影是一种不可能有重复的一种东西,每天的那个云不一样、每天的空气的透度也不一样,每天的光也不一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