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作者:陳石頭本頭

投降這個詞,對于絕大多數戰士來說都意味着恥辱,尤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家普遍都有“甯願站着死,不願跪着生”的骨氣和拼殺到底的決心。

可是,這個世界上從不缺乏另類,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50軍就有這麼一位連長,帶領全連兩百多名戰士,舉手投降。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這麼說吧,反擊戰結束後,我軍一共被俘239人,光是這個連長貢獻的投降人數就有219人。

他的行為,不僅讓我軍損失慘重,還在50軍軍史上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筆。50軍軍史稱:“嚴重損害了我軍的聲譽,教訓極為沉痛。”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誰都知道這是一份奇恥大辱,然而這個連長卻說他投降是因為自己無能為力,也是為了救這些士兵們。

那麼,這支部隊為什麼會投降?這個連長下場如何?

從抗美援朝成長起來的英雄之師

第50軍是解放戰争期間,由國民黨第六十軍蛻變而來的一支部隊,1949年1月才獲得番号。它很年輕,但戰鬥力不差,先後參加了鄂西戰役、成都戰役等一系列戰役。

可惜,解放軍部隊裡高手如雲,50軍本來能拿得出手的戰績,放在其中就不是很起眼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它的存在感都非常低。

50軍的成名之戰是抗美援朝戰争。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50軍被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入朝作戰。

說起來也是心酸。進入北韓後,一直到第二次戰役結束,50軍都還是個小透明,一直在第二線作戰。軍長曾澤生曾心酸的形容,他們“冷門”到連被彭老總罵的資格都沒有。

上戰場,就是為了掙一份保家衛國的榮耀。可是,50軍入朝後,要麼作為預備隊,要麼配合其他部隊協同作戰,真正放開手腳去打,和敵人正面剛的戰鬥,幾乎沒有,這種憋屈的感覺讓50軍的戰士們很不是滋味。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全軍上上下下都憋了一口氣,卯足勁兒地想打一場漂亮的戰鬥。

這場戰鬥還真的來了。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爆發後,第50軍厚積薄發,其先頭部隊149師在高陽以南全殲英軍第29旅重型坦克部隊。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支敵軍。它的裝備非常先進,又是坦克又是飛機又是火炮,而50軍呢,裝備簡陋得像是“原始人”。

面對這群轟隆隆的鋼鐵巨獸,50軍用手榴彈,用爆破筒,用炸藥包,強悍地消滅了一個坦克中隊,創造了“步兵勝坦克”的軍事奇迹。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這份捷報傳到司令部,彭老總先是不可置信,然後就是狂喜,對149師通報表彰。

50軍的戰士們都樂瘋了。緊接着,他們再接再厲,在第四次戰役中血戰漢江南岸,付出巨大犧牲,牢牢守住白雲山、帽落山、兄弟山等高地,阻止了敵人的瘋狂反撲,為志願軍主力在東線展開反擊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經此一戰,50軍打出了赫赫軍威,名聲大噪,由小透明逆襲成戰場新秀,被稱贊為“英雄的部隊。”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曾澤生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們50軍終于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擡起頭了!”

不過,事實證明,曾澤生感動得太早了。他想不到的是,50軍的戰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榮耀會在未來蒙上一層陰影,骁勇善戰的50軍也失去了建功立業的機會,不僅沒能繼續大放異彩,反而被撤銷番号,真正地“查無此軍”。

50軍被撤銷番号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原因,必然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那場被所有人視為奇恥大辱的戰役……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恥辱之戰:一将無能累死三軍

1979年,中越邊境上燃起烽火,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了。

因北韓戰場上的不俗戰績,50軍這次也奉命出征。一開始,50軍的表現非常好,在東線和西線都打出了優勢。然而,當戰鬥進行到第三階段,解放軍撤回國時,意外發生了。

這次的事件主角是150師。這支隊伍由遼甯省獨立師改編而來。參加越戰之前,他們主要從事的是生産活動,養豬、種菜、蓋房子、修路這些,軍事訓練并不是很嚴格,很多士兵幹到退伍,連槍都沒摸過。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1978年年底,中越兩國的關系驟然緊張,火藥味漸濃,中央軍委開始積極備戰,150師這個“業餘選手”也從6000人擴充到了1.1萬人。随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先進的武器。

150師的士兵們還沒有見過這麼多嶄新的武器,手忙腳亂了好一陣。好不容易把人和槍都配齊了,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幹部不夠。

行軍打仗,沒有挑大梁的幹部怎麼行?于是,150師又慌慌張張地來了一波人事大調整。原先任班長的,升為排長,任排長的,升為連長。還有一些沒有“官職”在身,但服役時間超過兩年的士兵,也被提拔為班長、副班長。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一個蘿蔔一個坑,這樣一來,幹部是足夠了,但因為士兵人數增加得太多,很多幹部都對手下的兵不了解,處于“彼此不熟”的狀态。

總而言之,相比較于50軍的其他師而言,150師就像是個臨時搭起來的草台班子。因缺乏作戰經驗,它進入戰場後就一直扮演着預備隊的角色,在高平以西地區執行清剿殘敵、收繳敵軍物資的任務。

一開始,150師做得還不錯,他們雖然沒什麼經驗,但作戰能力還是有一些的。上了前線後,他們就對指定地區的殘敵進行了大規模清剿,掩護友軍作戰、撤離。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若是150師一直這樣那也還好,雖然不能正面殺敵,但能在實戰中慢慢積累作戰經驗。但大家不要忘了,50軍也是“憋屈”過來的,一些上司看見150師一直沒有“轉正”,實在忍不了了,就想方設法地弄來了一個作戰任務:掩護主力撤回國内。

接到這個任務後,150師的戰士們都興奮不已,摩拳擦掌地準備打幾場漂亮仗,揚眉吐氣。

50軍也很重視這個任務,特意派來了三名副軍級幹部,加強150師的指揮。這三個幹部分别是:副軍長關豁明、劉忠和,副政委侯培聚。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于是,沒有任何磨合期,這三人一進入部隊,就開始執行任務。在這種“大家都不熟”的情況下,發生意外也成了預料之中的事情。

3月11日,150師将主力部隊撤退線路上的敵人盡數清剿,成功掩護了主力部隊撤離,順利完成作戰任務。中午時分,150師準備撤回國内。

可是,部隊要從哪兒撤呢?針對這個問題,150師師長劉同聲和副軍長關豁明吵得不可開交。劉同聲認為,任務已經完成了,就不要節外生枝,沿着三号A公路傳回,安全回國就可以了。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然而,關副軍長并不想沿着公路傳回,他的理想路線是郎莊、那噶、三龍一線,部隊可以一邊清剿殘敵和物資,一邊撤退。

聽起來,關副軍長的這套方案“收益”更高。然而,這條路線并不簡單。它是121師的穿插路線,地形複雜,道路崎岖,經驗豐富的老兵隊伍走這裡都夠嗆,更别提150師這個新手了。而且,那裡盤踞着多少敵人,誰都不清楚。

在敵情不明,戰力不足,且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走這條路未必是良策。

可惜,150師師部采納了關豁明的建議,決定讓448團作為先鋒,走關副軍長的那條路線。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150師戰鬥力不強,經驗不足,448團當然也是一樣。前進過程中,因為缺乏經驗,警戒部隊沒能發現路上的異常,這就導緻後面的二營在班英西遭到了越軍的襲擊。

這股越軍的規模其實不大,但二營實在缺乏和敵人正面作戰的經驗,當即就亂成一團,呼叫團部率主力回援。

師部接收到二營的求救信号後,同意了回援請求,但軍部卻不同意,說讓二營自己打出來。這個時候,軍部顯然忘記了,二營一群新兵,就連指揮官都是不久之前剛提拔上來的,怎麼能應對這場突襲呢?

最後,二營拼盡全力,打了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才勉強突出重圍。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越軍還不死心,一些殘兵敗将悄悄地綴在二營後面,不進攻,就這樣跟着。

12日淩晨,二營接到團部指令,就地休息。他們休息的地方是一處山谷,這種地形其實很适合防守和伏擊,但二營這時候犯了一個緻命的錯誤:沒有搶占兩側高地。

于是,就在二營休息的時候,越軍主力趕到,立刻搶占高地。他們占據着有利地形,将二營分割包圍,然後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二營被打懵了,再次請求支援,再次被軍部拒絕。很顯然,軍部對二營很有信心,但二營是真的撐不住了。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在越軍的重重包圍下,二營咬着牙節節抗擊,但效果不佳,損失慘重。

前方的448團得知後方部隊被圍,馬上派出一連和八連回援。可是,這兩支部隊同樣遭遇了越軍,身陷囹圄。

一連的士兵少于越軍數倍,但他們作戰勇敢,和越軍厮殺絲毫不怵,有萬夫不擋之勇。是以,雖然他們在人數上處于劣勢,但還是重創越軍,成功突圍了。

相比較之下,八連的所作所為就很丢臉了。同樣是被越軍包圍,8連連長馮增敏和指導員李和平想的不是拼死作戰,而是當縮頭烏龜。

這兩人煞有介事地開了一場軍事會議,最後決定放下武器,繳械投降。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這個決策一宣布,副連長王立新就氣了個半死。不盡全力打,竟想着向越軍投降,臉呢?骨氣呢?這兩人既對不起身上的那身軍裝,也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期待,和這樣的人在一個部隊,簡直羞煞我也!

王立新又氣又急,但也更改不了這兩人的決定。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從一個排裡挑選出部分戰士,帶着他們突圍,甯願戰死,也不願當俘虜。

為了激發戰士們的鬥志,王立新把自己的幹糧全分了下去,沖鋒的時候沖在最前面,偉岸的身影如山嶽一般挺拔。

戰士們受到鼓舞,熱血沸騰,大喊着和越軍厮殺在一起。他們或許不是戰鬥力最強的戰士,但他們一定是最勇敢的戰士。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最後,王立新帶去的43名士兵,僅有兩人幸存。活下來的這兩位戰士回憶起王立新犧牲的場景,眼淚都濡濕了眼眶。

“打到最後,山頭已經沒有了一個站着的人,我們重傷在草叢中動彈不得,十幾個敵人沖上陣地。副連長拿着束集手榴彈從隐蔽的地方沖向敵人,與他們同歸于盡。”

其實,王立新和戰士們的行為才是150師中的普遍現象。他們雖然缺乏戰鬥經驗,作戰能力也不強,但他們從未後退過一步。哪怕他們感到害怕,感到不知所措,卻還是端穩了槍浴血奮戰,要麼成功突圍,要麼壯烈犧牲。

和這些英雄們一對比,馮增敏和李和平就像兩個跳梁小醜。他們率領八連兩百餘名戰士投降,在50軍軍史上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頁。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戰後,副總參謀長楊勇親臨50軍,總結這次的經驗教訓,同時問責相關人員。經此一戰,50軍的兩個副軍長一個降職,一個調離崗位,副政委也受到警告處分。除此之外,50軍軍史上也記錄了這次“投降事件”:“嚴重損害了我軍的聲譽,教訓極為沉痛。”

當然,這事兒還沒完。中越兩軍交換戰俘時,馮增敏和李和平,以及兩百多名八連官兵,都垂頭喪氣地站在俘虜的隊伍中。

需要指出的是,這次交換俘虜,中國隻有239人,八連就占了219人,這也算是獨一份“榮耀”了。

俘虜全部回國後,馮增敏與李和平的審判也提上日程。最終,他倆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後來,有人曾問過馮增敏為什麼會投降,他說是為了救那些年輕稚嫩的士兵們。“無能為力。”他說。

可是,無能為力,從來就不是投降的理由。不說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就說前文提到的,50軍在漢江南岸打的那場阻擊戰。

當時,50軍面對的是美軍王牌,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力,都遜色敵人太多,這種敵強我弱的境況夠“無能為力”了吧?至少比八連的處境要糟糕吧?可是他們投降了嗎?沒有。

這場戰鬥中,50軍7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的士兵全都壯烈犧牲,一人不剩,陣地上堆滿了烈士們的遺體。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然而,即便出現如此大的傷亡,50軍還是寸步不讓,死死咬住敵人,将其擋在漢江南岸20餘天,為最後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大家覺得50軍和八連沒有可比性,那麼我們就說一下犧牲的王立新。王立新是從八連走出去的,八連遇到的危險,他也有遇到。但是,他沒有像馮增敏那樣,覺得“無能為力”就投降,而是流盡鮮血,戰鬥至最後一刻。

孰高孰下,真的一目了然。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站在人道主義角度,馮增敏的行為無可厚非,畢竟珍惜生命沒什麼不對。可是,這是殘酷的戰場,不是日常生活,戰場上“無能為力”的情況太多了,如果所有軍人都像他這樣,感到“無能為力”就繳械投降,那這仗還打不打了?

你不知道的曆史:一位連長帶領200多人投降,卻說是為了救他們

更别說,因為這件事,50軍還被撤銷了番号,可謂坑人又坑己。

是以,馮增敏與李和平的遭遇值得同情,但不值得原諒。他們的行為,将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資訊參考:

人民資訊-對越反擊戰,連長帶着全連戰士投降,總參首長震怒,下令嚴厲懲處

血染戰旗紅-對越自衛反擊戰回撤中448團的慘烈:300多人犧牲,200多人被俘的原因

中國軍網-長征副刊丨一場步兵勝坦克的漂亮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