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作者:有史雜談

黃巢,這位唐朝末年的傳奇人物,以一場震撼整個帝國的起義,譜寫了曆史的輝煌篇章。

他不僅是山東曹縣的普通農家子弟,更是大齊的開國皇帝,被後世稱為“史上最強落榜書生”。

公元820年,他在一個動蕩的時代誕生,那年,距離“安史之亂”平定已過半個世紀,然而藩鎮割據的問題依舊困擾着唐朝。

也就在這一年,唐憲宗李純因宦官的謀殺,“元和中興”戛然而止,大唐帝國滑向了分崩離析的深淵。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唐憲宗李純

但幸運的是,他成長于一個富足且不安分的鹽販子世家,使他獲得遠超同時代人的教育與背景。

雖然家境富足,但黃巢并不滿足于做一名鹽販子,他渴望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做官,實作自己和家族的階層躍遷。

然而,唐朝的科舉制度充滿了不公平,腐敗和作弊現象猖獗,那些不學無術的官宦和世家子弟能夠輕易金榜題名,而像黃巢這樣的庶族士子,即便才高八鬥,也隻能屢屢落第。

數次科舉失利後,黃巢心灰意冷,徹底絕了仕途之念。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黃巢

他在離開長安時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不僅展示了他詠菊的才情,更透露出他心中埋藏已久的憤怒和反抗精神。

公元874年,全國各地自然災害頻發,戰事不斷,唐朝加重了賦稅征收,嚴厲打擊私鹽販賣,觸動了包括黃巢在内的鹽販子們的利益。

乾符二年(875年),黃巢起兵響應王仙芝,開始向大唐王朝宣戰,并在3年後成為義軍首領。

由于唐廷和各地藩鎮實力猶存,黃巢無法建立穩定的根據地,隻得采取流動作戰的方式,在6年間轉戰南北,還曾攻陷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徹底動搖了大唐王朝的統治根基。

黃巢的起義不僅差點推翻了唐朝,還掘了士族門閥的根。

他在各地大開殺戒,特别是對那些令他憤恨的官宦和士族下手最狠。

詩人韋莊曾哀歎:“天街踏盡公卿骨,甲第朱門無一半。”

黃巢的屠戮和之後朱溫的白馬驿之禍,徹底掃清了傳統世家權貴的最後殘餘力量,結束了士族門閥在中國曆史舞台上千年的統治,徹底改變了後續曆史的走向。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白馬驿之禍

黃巢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奮鬥和反抗的傳奇,更是一個時代的悲歌。

他的起義和征戰,既是對唐朝腐敗統治的強烈反抗,也是對社會不公的深刻揭露。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黃巢的崛起和鬥争,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曆史的程序,成為曆史長河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一場載入史冊的農民軍起義。

天災橫行

公元874年前後,中國北方連續數年遭遇重大水旱災害,導緻小麥和其他莊稼嚴重歉收,蔬菜供應也極為不足。

與此同時,唐朝自公元860年起與南诏展開長達二十年的戰争,巨額軍費開支耗盡了國庫。

即使面臨天災,唐廷無力赈災,反而在山東、河南等災情嚴重地區繼續征稅。

這種局面與明末崇祯時期頗為相似,結果是流民四起,農民暴動不斷,最終導緻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在濮陽,當地百姓連續幾年遭遇天災,但官府依舊苛征稅賦,使他們難以生存。

百姓希望減免稅賦,便找到了當地著名的私鹽販子王仙芝,期望他能出面與官府交涉。

王仙芝在當地頗有威望,常助人解決困難。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然而,盡管有王仙芝出面,官府依舊不肯讓步,激化了沖突。

随着沖突更新,雙方火氣漸增,官府甚至有意圖殺害王仙芝以震懾百姓。聚集在王仙芝周圍的百姓已達數千家,在心腹的慫恿下,王仙芝決定反抗。

公元875年初,王仙芝聚集周圍山裡的好漢及抗稅百姓,發出檄文,指責唐朝吏治腐敗、賦稅沉重,自稱“天補平均大将軍、兼海内諸豪都統”,正式發動起義。

他迅速占領了曹州(今山東曹縣)和濮州。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為了鼓舞士氣,王仙芝還散布順口溜“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表達對公平的追求。

同為曹縣豪傑的黃巢聽聞王仙芝起兵,也熱血沸騰,帶領家族及幾千人馬投奔王仙芝。

随着王仙芝打出旗号,四方百姓紛紛投靠,包括大量龐勳舊部,使義軍迅速壯大至數萬人。

王仙芝揮軍東進,攻破郓州後進攻沂州,并派出小股部隊四處出擊,很快占領十多個州縣。唐廷緊急任命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讨草賊使,對抗王仙芝主力。

公元876年七月,王仙芝在沂州城下與唐軍激戰未果,随即轉而西進河南,連破八縣,占領陽翟(今河南禹州),據郏城(今河南郏縣),聲勢大振。

唐廷緊急布防,派出大将鎮守洛陽和要道。王仙芝則悍勇作戰,攻破汝州,陣斬唐将董漢勳、劉承雍,生擒刺史王鐐,震動天下。

洛陽百官出奔,唐僖宗李儇取消重陽内宴,派使者招安。

王仙芝一邊談判,一邊進攻陽武(今河南原陽)、鄭州,但在中牟(今河南鶴壁西)被唐軍擊敗。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他将軍隊一分為二,自己率主力南下江漢平原,另一路攻入淮南,迅速占領數州縣,義軍聲威複振,人數多達30萬。

但到了公元877年,唐朝不斷圍剿義軍,并派間諜策反,局勢逐漸不利。

王仙芝再次動心接受招安,但派出的使者被劫并斬首。

王仙芝無奈,渡過漢水攻取江陵。

公元878年,王仙芝在多地連遭唐軍擊敗,二月在黃梅被包圍,義軍主力五萬餘人被殺。突圍中,王仙芝戰死,其部下部分渡江繼續作戰,部分投靠黃巢。

王仙芝起義最終被唐朝鎮壓下去。

沖天大将軍

與王仙芝分兵後,黃巢在湖北、安徽一帶遊擊作戰,盡管頻繁活動,但由于力量薄弱,依然未能取得顯著戰果,反而損失了不少兵馬。

在唐軍的圍剿下,黃巢隻能四處流動,勉強維持作戰。

王仙芝去世後,尚讓率領殘部北上,與黃巢、黃揆等兄弟及幾千殘兵會合。

當時,盡管王仙芝已經去世,唐廷依舊未對百姓進行任何赈濟,盤剝壓迫更加嚴重,激起了更大的反抗之心。

黃巢和尚讓很快聚集了數萬人馬,不到一個月便攻破汝州,俘虜刺史王鐐,在關東地區四處出擊,官軍幾次讨伐都被擊敗,軍隊規模迅速擴充到十多萬人。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汝州

他的軍事才能獲得了衆人的認可,被推舉為新任首領,号稱“沖天大将軍”,并以此名義任命百官。

相較于王仙芝的“天補平均大将軍”,黃巢的稱号中蘊含着更多的怒火和殺氣。

黃巢的實力迅速增強,橫掃河南、山東、兩淮一帶,各地節度使單獨對抗都難以奏效。

黃巢經常撰寫檄文,措辭犀利,将唐廷罵得體無完膚。

是以王仙芝的舊部紛紛投靠黃巢,使其聲勢更為浩大。

公元878年,唐廷集結各軍鎮節度使再次圍攻黃巢,義軍開始遭遇四面圍堵。

黃巢攻打葉城、陽翟,準備進攻洛陽,唐廷派左神武大将軍劉景仁率領五千兵馬,并調動河陽駐軍及宣武軍、昭義兵共同防守洛陽。

同時,黃巢在江西的部隊被鎮海節度使高骈擊敗,攻打新鄭、郏城、陽翟的軍隊也被崔安潛擊退。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在浙西,黃巢的部衆被節度使裴璩擊潰,損失慘重。

面對四處圍堵,黃巢對未來的前景感到悲觀。

僵持之際,招安成為雙方妥協的方案。

黃巢很快與天 平軍談妥,被授予右衛将軍的官職,黃巢起義的第一階段暫時告一段落。

被招安後,黃巢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唐朝中央及各藩鎮的運作機制,發現唐朝内部早已腐爛不堪,唐廷與地方藩鎮之間沖突重重,根本無法形成合力。

之前,黃巢和王仙芝被藩鎮圍攻,主要是因為攤子鋪得太大,觸犯了多個藩鎮的利益。然而,現在黃巢意識到,如果集中力量,單個藩鎮都不是他的對手,而各個藩鎮之間的沖突使得他們無法齊心協力。

于是,黃巢決定再次起兵反唐。

高歌猛進

吸取之前的教訓後,黃巢調整了戰略,集中優勢兵力猛攻一點,不再在中原地區糾纏。中原各藩鎮戰鬥力較強,且百姓疲憊不堪,難以為義軍提供穩定支援。

黃巢決定帶領部隊渡過長江,轉戰江南。

自安史之亂以來,江南很少遭受戰火,唐廷在該地的軍事力量薄弱,且地區富庶,足以解決義軍的補給問題。

公元878年八月,黃巢率大軍南下進攻宣州。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宣州

雖然高骈派大将張潾、梁缵在南陵擊敗了義軍,緻使秦彥、畢師铎等投降唐軍,但黃巢主力已經進入江西,一路攻打虔州、吉州、饒州、信州。

為躲避官軍追擊,黃巢率領義軍開辟了七百裡山路,直奔建州。

在福建,黃巢改變政策,招撫寒門和平民讀書人,建立了一套行政班子,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

福建多年未經曆戰火,地方穩定,各州縣相繼落入義軍之手。唐廷擔心黃巢在江南裂土稱王,迅速派悍将高骈統籌攻打黃巢。

公元879年九月,黃巢率軍翻越五嶺直奔廣州,将廣州城圍住,并與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展開談判。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廣州城

黃巢要求招安,并希望被任命為天平軍節度使。

但是宰相盧攜和宦官田令孜堅決反對,拒絕了黃巢的要求。

于是黃巢降低要求,希望擔任安南都護和廣州節度使,但依舊被拒絕。

因為廣州市舶司是唐廷的重要财源,不能輕易讓給黃巢。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市舶司

唐廷最終隻封黃巢為虛職“率府率”,并威脅派高骈來攻打他。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高骈

憤怒的黃巢下令全軍攻城,廣州城很快被攻破,節度使李迢被俘。

黃巢在廣州城中刻了一顆“義軍百萬都統”的大印,寫了一封檄文痛罵唐廷,赢得了群眾的共情。

盡管唐廷認為将黃巢逼到嶺南後局勢逐漸穩定,黃巢卻在廣州面臨水土不服和疫病流行,軍中死者十之四五。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義軍将士請求北返,黃巢決定向北進發。

公元880年,湘江水位暴漲,黃巢利用木筏順江而下,突然出現在潭州城下,一鼓作氣攻破潭州,殲滅唐軍十萬大軍。

尚讓率軍北進攻略江陵,荊南節度使王铎吓得逃往襄陽,一時間江陵城成了鬼城。

原本打算追擊王铎至襄陽,但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用計伏擊義軍,俘虜了十二名義軍将領。

黃巢慌忙帶領殘兵向東逃跑,随後攻取了鄂州,進攻江西,再次拉起了二十萬大軍。

義軍橫掃浙江,威震天下。

見此,唐廷急忙任命高骈為統帥,征召各路軍鎮南下作戰。

公元880年三月,高骈派大将張璘南下,張璘所部精銳,曾打垮南诏,黃巢義軍節節敗退,退守信州。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信州城内疫病流行,大量士卒病死。

黃巢派人賄賂張璘,請求緩戰,同時假意向高骈請求招安。

高骈信以為真,撤走北方援軍。

在此期間,黃巢抓緊時間治兵整備,待北方唐軍撤退後,突然襲擊張璘,大獲全勝,斬殺張璘。

黃巢乘勝攻取睦州、婺州,再次拉起了二十萬人馬。

他趁勝掃蕩浙江十五州,兵鋒直指揚州。

唐廷對高骈失望,隻能抽調其他精銳南下,但唐軍内部沖突重重,防線崩潰,難以組織有效抵抗。

黃巢軍隊的繼續進攻中,黃巢通過戰略調整,集中兵力猛攻一點,轉戰江南以避開中原強敵,并以靈活戰術和政策赢得了更多支援。

盡管義軍遭遇疫病等困境,黃巢通過計謀和勇敢指揮多次擊敗唐軍。

然而,義軍在江南的成功隻是暫時的,内部問題和唐軍的持續反擊仍然對黃巢構成巨大挑戰。

問鼎黃王,直指長安

公元880年九月,黃巢決定改換政策,放棄之前的殺戮搶劫,開始抓壯丁,将抓到的所有男子編入軍隊。這一舉動使他的軍隊規模迅速擴大,所到之處官軍紛紛逃散。

黃巢長驅直入,接連攻占了颍州、宋州、徐州和兖州。

盡管黃巢的勢力不斷壯大,唐廷仍未能在戰與和之間做出果斷決策。

到十一月,黃巢進軍汝州,他給沿途的官府寫信恐吓,表示自己的目标是洛陽和長安,如果沿途官府不幹涉,他就不會為難他們。

洛陽的防守将領齊克讓聞訊後不戰而撤,黃巢不費一兵一卒就占領了洛陽。

由于進軍順利,黃巢并未在洛陽展開屠殺,而是稍作整頓後繼續西進。

黃巢的軍隊勢如破竹,先後攻下了陝州和虢州,并逼近潼關。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潼關

唐廷急忙任命大太監田令孜為都統負責抵禦黃巢,但田令孜隻敢派神策軍将領張承範迎敵。

神策軍因待遇優越,多為富家子弟,不具備實際戰鬥力。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果然,義軍繞道迂回至潼關背後,前後夾擊之下輕易攻破潼關,守軍博野軍不戰自逃,并開始劫掠長安。

唐僖宗李儇聞訊後,在田令孜的護衛下逃往鹹陽,留下百官和皇族不知所措。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唐僖宗李儇

十二月五日,黃巢的前鋒柴存未遇到抵抗即進入長安。黃巢随後進城,命尚讓為平唐大将軍,蓋洪、費全古為副将軍。

黃巢的軍隊披發、身着錦衣,從洛陽到長安,千裡相屬,盛況空前。

唐金吾大将軍張直方率文武官員迎接黃巢,黃巢乘黃金車,衛隊穿繡袍,紅布束發,乘銅車随後,幾十萬将士前後相随。

從春明門進入京師,登太極殿,宮女跪拜迎接,稱呼黃巢為“黃王”。

當晚,黃巢住進田令孜的宅子,并向窮人發錢,安撫民心。

黃巢進占長安後,選了黃道吉日登基稱帝,國号大齊,拜崔璆、楊希古、尚讓、趙章為宰相,孟楷、蓋洪為左右軍中尉,費傳古為樞密使,王璠為京兆尹,許建、朱實、劉塘為軍庫使,朱溫、張言、彭攢、季逵為大将軍。

他還選了500名勇士為親軍,由外甥林言統帥。

奪取長安後,黃巢的義軍對唐朝達官貴人和宗室王孫展開了清算,抓捕并拷問他們隐藏的财物,幾乎所有唐朝官員被抓即遭處死。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詩人韋莊曾哀歎:“天街踏盡公卿骨,甲第朱門無一半。”

義軍将領占據豪宅,搶劫導緻大量房屋被燒毀,宗室王孫家更是被屠戮殆盡。

這些行為反映了當時深刻的階層沖突,義軍的暴行不僅源于貪婪和殘暴,更是對長期被壓迫的窮苦百姓的報複。

而另一邊,唐僖宗撤至興元後,号召天下勤王。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各路節度使響應,在渭北、沙苑、渭橋、武功等地駐軍,形成對長安的包圍網。

但是各節度使忌憚黃巢的實力,互相觀望,未敢主動進攻,戰局一時僵持不下。

長安城内外因戰事而出現糧荒,外部交通被唐軍切斷,米價飙升至一鬥三千錢。

許多官軍竟趁機抓捕山中避難百姓賣給義軍獲利,一時間民不聊生。

盡管唐軍包圍長安,但雙方的詭異平衡使戰局遲遲未有定論。

民心不安,折戟泰山

公元882年,唐朝任命前朔方節度使唐弘夫為行營司馬,統領各節度使收複長安。

雙方激戰頻繁,雖損失慘重,但整體上唐軍占據上風。

弘夫率軍渡過渭水,擊敗黃巢部将尚讓,順勢奪取長安。

黃巢得知後,當夜率軍反攻,将唐軍擊退。

憤怒的黃巢對之前協助唐軍的百姓進行了大屠殺,長安城内血流成河。

此後,唐軍和黃巢的齊軍在關中各地展開激烈的拉鋸戰,雙方互有勝負。

就在這年九月,義軍大将朱溫因與黃巢心腹孟楷的沖突及對義軍前景的悲觀,選擇投降唐朝。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朱溫

唐廷對此大為欣喜,賜名朱全忠,并任命他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朱溫的投誠對唐朝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軍事和心理勝利。

十一月,李克用帶領沙陀、鞑靼騎兵加入戰場,徹底打破了唐齊雙方的力量平衡。李克用穩紮穩打,在883年二月渡過黃河,在乾坑店紮營。

黃巢派出尚讓、林言、王璠、趙璋等十五萬大軍在梁田坡紮營。

次日,李克用率唐軍各部發動進攻,從中午激戰至天黑,唐軍大勝,黃巢軍死傷數萬人,伏屍三十裡。這場戰役使黃巢軍的精銳部隊損失殆盡,是黃巢軍事力量的轉折點。

曆史轉折點:從黃巢起義看士族門閥勢力的覆滅與中國曆史的變革

李克用

李克用乘勝向長安推進,采取步步為營的政策,逼得黃巢節節敗退。

齊軍士氣低落,許多将領紛紛逃亡。

883年四月,黃巢在長安放火後,趁夜色率十五萬主力軍撤離關中,假裝前往徐州,指令士兵沿路丢棄搶來的财物,唐軍追擊者忙于争搶,黃巢得以脫險。

黃巢派孟楷為先鋒攻打秦宗權的蔡州,秦宗權被擊敗後投降黃巢。孟楷繼續攻打陳州,但被擊敗身亡。

黃巢親自領兵圍攻陳州,并分兵攻打中原多地,再次将中原大地變為戰區。

當時發生大饑荒,黃巢為解決軍糧問題,殘酷地将百姓抓來碾碎成粉制作軍糧,據說一天吃掉三千人,圍攻陳州期間共吃掉三十萬人。

黃巢的暴行和慘劇引發了更大範圍的反抗和仇恨,義軍士氣低落,内部沖突加劇,逐漸走向敗亡。

最終,黃巢在部将和部下的背叛下被徹底擊敗。

黃巢在無力回天的情況下,于884年被迫自殺,其餘部衆也相繼被唐軍剿滅。

黃巢起義雖席卷中原,重創唐朝統治,但因缺乏長期治理能力和深厚的民心基礎,最終未能建立穩固的政權。

黃巢的暴行和内部分裂,使其政權迅速崩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