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学生“高配版”语文笔记走红,不出书真屈才,同学却嗤之以鼻?

作者:甜途

学习是一段漫长而辛苦的旅程,尽管单纯阅读教材可能显得轻松。然而,实际上,考试竞争激烈,如果只掌握书本知识,可能只有应付“送分题”时才能得分。

或许这正是教师存在的价值所在,尽管大家学习相同的教材,不同老师分享的观点却能使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迥异。有时候,课堂笔记中的内容才是考试的关键,一名学生的笔记引发了许多讨论。

一名中学生的语文笔记备受赞誉,真可谓是“高配版”,如果不出版的话真是一种“屈才”。 在许多同学看来,“咬文嚼字”可能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但是语文作为重要的主科之一,在任何考试中都不可轻视。

中学生“高配版”语文笔记走红,不出书真屈才,同学却嗤之以鼻?

目前,这一学科的地位明显提升,知识含量和学习内容的难度都有所增加。在一些省份的教材中,古诗词、文言文和文学常识的比重明显增加。

一位中学生的笔记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不仅详细记录了重要的知识点,还配以生动形象的插画,可谓是一份“高配版”笔记。例如,他对几位古代诗人进行了对比和总结,首先列举了时期、别名、代表作品等关键信息,然后标记了重要的事件经历。

中学生“高配版”语文笔记走红,不出书真屈才,同学却嗤之以鼻?

随后,他还添加了有关“职业生涯”、个人经历和外界评价的内容,使得笔记显得非常详细。然而,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免让人感到沉闷。

因此,他在每页的空白处绘制了相关人物形象,并附上了他们最著名的语录。看到这样的笔记,很多人都感到震惊,纷纷表示:如果不将其出版,实在是一种才华被浪费。

对比起自己那些草率而简陋的笔记,差距之大令人瞠目。这种富有趣味的表达方式下,相信许多学生会更轻松、方便地记住其中的知识点。然而,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称之为“过于夸张”。

中学生“高配版”语文笔记走红,不出书真屈才,同学却嗤之以鼻?

这份笔记几乎无懈可击,为何同学们却对其表示不满?这样认真而生动的笔记实属罕见,即便是那些小插图,也是根据内容精心设计的。更有甚者,如果能将其出版,与那些额外教材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就连美术老师都不禁前来围观,这位学生显然有着潜力。然而,为何这份几乎完美的笔记却引来了不少同学的批评呢?他们提出了一些原因。

首先,制作这样的笔记过程太耗时耗力,对中学生来说并不适用。有人明言“这种方式只适合时间相对充裕的小学生”,对于学习节奏紧张的阶段,光是完成作业已经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中学生“高配版”语文笔记走红,不出书真屈才,同学却嗤之以鼻?

其次,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记录笔记更加不切实际。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内容十分关键,同时理解并记录下来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

实际上,你会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笔记的工整和完美并不那么在意,更关注的是将“精髓”完整地记录下来。他们明白不能分散注意力,必须在课上深刻理解老师的讲解。

中学生“高配版”语文笔记走红,不出书真屈才,同学却嗤之以鼻?

再者,抄写这些内容的很多信息都可以在书上或复习资料中找到,没有必要非要亲手写。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或许可以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有人总结为“中看不中用”。

当然,也不能否认存在一些学生确实需要通过手抄来轻松记忆知识的情况。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方式并不算真正的“浪费”。

学生在写笔记时,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在于学习效果。笔记在中学时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对于理解课程内容的来龙去脉、提高复习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学生“高配版”语文笔记走红,不出书真屈才,同学却嗤之以鼻?

学生在做笔记的方式上千差万别,比如使用的笔记颜色。有些人选择“千篇一律”,只使用一种颜色;而有些人则能灵活运用多种记号笔,以标出不同内容。

有些人的笔记工整如同印刷,而有些人则被称为“草书”者,基本上只有他们自己能理解写的是什么字。在这方面,家长们无需对学生提出过多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笔记只是达到学习效果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笔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很多同学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完成的笔记是否及时翻阅并记在脑海里。

中学生“高配版”语文笔记走红,不出书真屈才,同学却嗤之以鼻?

【笔者寄语】在考试中,学生的作答才是最重要的,最终看的是学习的成果。至于学习过程的细节并不是最关键的。在考场上无法凭借着笔记,不管笔记写得如何,最重要的是真正掌握并记住知识。

另外,一些插画可以增加趣味,但不要本末倒置。对于课本中的人物,除了学习他们的作品,还应了解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