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强信心 看发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作者:平凉发布
强信心 看发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强信心 看发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绿水青山绽笑颜 如画美景随处见

——一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成龙

今年春天,短视频平台上崇信县铜城峡在不经意间狠狠地火了一把。 蓝天白云之下,清澈河水从山间潺潺流过,火车从山腰缓缓驶出,穿越漫山遍野的层层桃花,开向春天;川流不息的国道上,一辆辆卡车、油罐车满载春天的希望,穿行在花海;私家车有序停在路边,慕名而来的游客拿着相机、手机、无人机,漫步在山间、花丛、水边,感悟春天、探寻诗意。 铜城峡的意外火爆是我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必然”。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水资源总量16.7亿立方米、林草覆盖率44.3%。 随着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绿水青山已悄然成为养生平凉的靓丽名片,如诗如画的美景随处可见,四季变换中,随处都有一个个“铜城峡”。随之而来,驾车穿越城乡各地的绿荫、花海,享受生态红利、沐浴新鲜空气,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在绿水青山中养生休憩成了人们喜爱的一种旅行方式。 精准攻坚治污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截至3月底,平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2.4%,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 截至3月底,全市13个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100%;14个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稳定达标。 截至3月底,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重大及以上辐射事件。目前,泾川县成功创建省级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崇信县、庄浪县、静宁县成功创建省级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亮眼的成绩,来自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全市生态系统真抓实干、砥砺奋进的精神,也是平凉人民为全社会献上的一份大礼。 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在“治”。 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制定印发了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全面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并签订了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平凉建设的实施方案》《平凉市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工作要点》,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开展美丽平凉细胞工程建设。 各级各部门紧盯主要指标,着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了《平凉市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落实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方案》,部署开展机动车、燃煤、工业企业、扬尘、生活面源和臭氧污染防治“六大攻坚行动”,按月分解下达各县(市、区)细颗粒物管控指标,通报空气质量状况,督办存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建立日巡查、日督办、日研判、日调度和周督查、周预警制度,每月末、季度末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市、区)组织约谈,高强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 针对1、2月葫芦河仁大川桥断面超标问题,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对葫芦河达标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检查,并对庄浪县、静宁县政府进行了约谈。先后组织执法人员采取明察暗访、无人机巡查、现场勘查等方式,对葫芦河及其支流沿线涉水企业开展全覆盖、无死角、地毯式排查检查,累计排查排污单位23家,取样监测18家,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2家。保证了1—3月份葫芦河仁大川桥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召开了全市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2024年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督促华亭市、崇信县、静宁县完成了整乡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查,正在积极推动项目招投标工作。组织开展了26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现场抽查评估,完成了2022—2023年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项目自查,确定了2024年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村,明确污水治理模式。 坚持项目带动 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基础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以项目抓保护促治理”理念,多渠道、多途径谋划实施生态环保项目,不断提升项目竞争水平和落地能力,实施了一批生态治理、保护修复项目,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截至2月底,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争取到位生态环保专项资金4868万元,其中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395万元,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00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905万元,流域横向补偿奖补资金458万元,环境污染防治与监测监管专项资金810万元。计划实施生态环保项目22个27.2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8个2.39亿元,新建项目14个24.89亿元。 谋划储备生态环保项目22个8.79亿元,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国省专项资金,其中黄河流域平凉段尾矿库集中区域综合治理项目概算投资4.29亿元,已纳入国家项目库;平凉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概算投资42.87亿元,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实施方案。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加快项目审批促进开工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环评26个,21个省列重大项目已完成环评审批10个。 在中心城区泾河北岸一处废弃矿山,市城乡发展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工人在机械的辅助下,对废弃矿山进行全面的生态修复,有序恢复植被,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复垦土地。该示范工程项目涉及我市崆峒区、华亭市、崇信县、泾川县4县(市、区),将修复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160个、涉及55个矿山,修复治理面积1191公顷,恢复林地801公顷、耕地349公顷、建设用地42公顷,预计2025年底完成修复治理。项目实施后,地质环境稳定程度与周边生态状况的和谐度将大幅提升,区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以及碳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走进甘肃蓝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现场,破碎车间、生产车间、办公楼、消防水池等工程已经建成,并于3月10日全面复工并投入试运行。生产车间里,几个大型锅炉里燃起熊熊火焰,生产工人紧张作业,认真关注着燃烧情况。该项目是崇信县工业集中区聚焦生态环保产业链,洽谈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对回收的废旧轮胎,采用微压热裂解工艺,形成裂解油、炭黑及钢丝等产品,实现废旧轮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修建围堤、清淤除杂、修复立体植被……近年来,静宁县实施仁大河、甘沟河、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使葫芦河流域实现了华丽蝶变。如今的渝河,两岸树木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人们沿河边生态廊道悠闲散步,呈现出一幅山水相依、河湖长治的优美画卷。仁大河、甘沟河河道旧貌换新颜,已成为一条流淌着文化气息、映照着小城镇气质的“母亲河”,“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治理目标有效实现,也成为河两岸群众幸福生活的出发点。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今年春天,全市完成造林封育5.77万亩,建设中心城区北部面山、华亭市安口镇双凤村、泾川汭丰镇龙王村西岭、灵台什字镇花子沟、崇信锦屏镇庙台村、庄浪县城南河北路东段、灵芝车李基地义务植树基地7个,调运苗木900万株,义务植树112万株。 生态环保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带动了全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让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随着生态优势的持续转化,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变为“金山银山”,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严格执法监管 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执法效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制定印发《平凉市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集中排查整治一批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持续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印发《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开展辐射环境安全督查检查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督促全市171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完成年度防护评估,对全市8家放射源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 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督促836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6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54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完成2024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管理计划备案,今年以来,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3161.58吨,收集处置医疗废物183.26吨;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试点工作,2家小微企业按照新要求开展试点申报。 统筹市、县执法力量,开展一季度交叉执法检查,检查企事业单位320余户(其中双随机抽查229户),发现环境问题95个,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综合考虑污染程度、情节轻重、整改态度等,分类施策,采取督促整改、责令改正、依法查处等措施,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截至3月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3起,罚款148.22万元,责令停产整治1家,责令改正25家,督促整改环境问题43个。 如今的平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 走在平凉,呼吸之间,美丽崆峒的传说还在吟唱,泾水河畔荡起的涟漪映照着蓝天,鸟儿飞过峡谷与游人并肩赏花,夜深时星空浩瀚辽阔……大美平凉,让市民游客享受越来越多的生态成果。

强信心 看发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丨来源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审核丨贺 军 刘 杰

丨编辑丨吴 鹏

强信心 看发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强信心 看发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强信心 看发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