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信心 看發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作者:平涼釋出
強信心 看發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強信心 看發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綠水青山綻笑顔 如畫美景随處見

——一季度我市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平涼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成龍

今年春天,短視訊平台上崇信縣銅城峽在不經意間狠狠地火了一把。 藍天白雲之下,清澈河水從山間潺潺流過,火車從山腰緩緩駛出,穿越漫山遍野的層層桃花,開向春天;川流不息的國道上,一輛輛卡車、油罐車滿載春天的希望,穿行在花海;私家車有序停在路邊,慕名而來的遊客拿着相機、手機、無人機,漫步在山間、花叢、水邊,感悟春天、探尋詩意。 銅城峽的意外火爆是我市深入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一種“必然”。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先後獲評首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全省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全市水資源總量16.7億立方米、林草覆寫率44.3%。 随着全市生态環境品質的持續提升,綠水青山已悄然成為養生平涼的靓麗名片,如詩如畫的美景随處可見,四季變換中,随處都有一個個“銅城峽”。随之而來,駕車穿越城鄉各地的綠蔭、花海,享受生态紅利、沐浴新鮮空氣,親近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在綠水青山中養生休憩成了人們喜愛的一種旅行方式。 精準攻堅治污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截至3月底,平涼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82.4%,同比增加2.5個百分點;PM10平均濃度為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PM2.5平均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 截至3月底,全市13個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水質綜合評價結果全部達标,優良水體比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标準)100%;14個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監測結果穩定達标。 截至3月底,全市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重大及以上輻射事件。目前,泾川縣成功建立省級首批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崇信縣、莊浪縣、靜甯縣成功建立省級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亮眼的成績,來自市委、市政府對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展現了全市生态系統真抓實幹、砥砺奮進的精神,也是平涼人民為全社會獻上的一份大禮。 污染防治攻堅戰關鍵在“治”。 市委、市政府堅持高位推動,制定印發了2024年全市生态環境保護《工作要點》《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全面部署年度重點工作,并簽訂了2024年生态環境保護目标責任書。制定了《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平涼建設的實施方案》《平涼市全域建設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2024年工作要點》,全方位、全領域、多層次開展美麗平涼細胞工程建設。 各級各部門緊盯主要名額,着力改善區域環境品質。市生态環境局制定印發了《平涼市2024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規定落實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方案》,部署開展機動車、燃煤、工業企業、揚塵、生活面源和臭氧污染防治“六大攻堅行動”,按月分解下達各縣(市、區)細顆粒物管控名額,通報空氣品質狀況,督辦存在問題,提出工作建議,建立日巡查、日督辦、日研判、日排程和周督查、周預警制度,每月末、季度末對未完成目标任務的縣(市、區)組織約談,高強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落實。 針對1、2月葫蘆河仁大川橋斷面超标問題,市政府分管上司帶隊對葫蘆河達标整治情況進行了督查檢查,并對莊浪縣、靜甯縣政府進行了約談。先後組織執法人員采取明察暗訪、無人機巡查、現場勘查等方式,對葫蘆河及其支流沿線涉水企業開展全覆寫、無死角、地毯式排查檢查,累計排查排污機關23家,取樣監測18家,下發《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12家。保證了1—3月份葫蘆河仁大川橋斷面水質綜合評價結果達到地表水Ⅲ類标準。 召開了全市土壤生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對2024年土壤生态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督促華亭市、崇信縣、靜甯縣完成了整鄉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實施方案的編制審查,正在積極推動項目招投标工作。組織開展了26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現場抽查評估,完成了2022—2023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項目自查,确定了2024年7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村,明确污水治理模式。 堅持項目帶動 不斷夯實生态文明基礎 今年以來,我市牢固樹立“以項目抓保護促治理”理念,多管道、多途徑謀劃實施生态環保項目,不斷提升項目競争水準和落地能力,實施了一批生态治理、保護修複項目,有序推進生态環境系統治理。 截至2月底,全市生态環境系統共争取到位生态環保專項資金4868萬元,其中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395萬元,大氣污染防治資金300萬元,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905萬元,流域橫向補償獎補資金458萬元,環境污染防治與監測監管專項資金810萬元。計劃實施生态環保項目22個27.28億元,其中續建項目8個2.39億元,建立項目14個24.89億元。 謀劃儲備生态環保項目22個8.79億元,目前正在積極争取國省專項資金,其中黃河流域平涼段尾礦庫集中區域綜合治理項目概算投資4.29億元,已納入國家項目庫;平涼市冬季清潔取暖項目概算投資42.87億元,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實施方案。持續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加快項目審批促進開工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審批建設項目環評26個,21個省列重大項目已完成環評審批10個。 在中心城區泾河北岸一處廢棄礦山,市城鄉發展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如火如荼地實施黃土高原生态屏障區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态修複示範工程項目。勞工在機械的輔助下,對廢棄礦山進行全面的生态修複,有序恢複植被,消除地質安全隐患,複墾土地。該示範工程項目涉及我市崆峒區、華亭市、崇信縣、泾川縣4縣(市、區),将修複治理曆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160個、涉及55個礦山,修複治理面積1191公頃,恢複林地801公頃、耕地349公頃、建設用地42公頃,預計2025年底完成修複治理。項目實施後,地質環境穩定程度與周邊生态狀況的和諧度将大幅提升,區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能力以及碳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隴東黃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 走進甘肅藍石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現場,破碎工廠中的房間、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辦公樓、消防水池等工程已經建成,并于3月10日全面複工并投入試運作。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裡,幾個大型鍋爐裡燃起熊熊火焰,生産勞工緊張作業,認真關注着燃燒情況。該項目是崇信縣工業集中區聚焦生态環保産業鍊,洽談引進的招商引資項目,對回收的廢舊輪胎,采用微壓熱裂解工藝,形成裂解油、炭黑及鋼絲等産品,實作廢舊輪胎再生資源循環利用。 修建圍堤、清淤除雜、修複立體植被……近年來,靜甯縣實施仁大河、甘溝河、渝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使葫蘆河流域實作了華麗蝶變。如今的渝河,兩岸樹木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人們沿河邊生态廊道悠閑散步,呈現出一幅山水相依、河湖長治的優美畫卷。仁大河、甘溝河河道舊貌換新顔,已成為一條流淌着文化氣息、映照着小城鎮氣質的“母親河”,“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态治理目标有效實作,也成為河兩岸群衆幸福生活的出發點。 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今年春天,全市完成造林封育5.77萬畝,建設中心城區北部面山、華亭市安口鎮雙鳳村、泾川汭豐鎮龍王村西嶺、靈台什字鎮花子溝、崇信錦屏鎮廟台村、莊浪縣城南河北路東段、靈芝車李基地義務植樹基地7個,調運苗木900萬株,義務植樹112萬株。 生态環保項目的高品質建設帶動了全市生态環境治理能力的持續提升,讓綠色發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随着生态優勢的持續轉化,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變為“金山銀山”,為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嚴格執法監管 築牢生态環境安全底線 近年來,市生态環境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别是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各項決策部署,以解決突出生态環境問題為重點,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切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努力提升執法效能,生态環境執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制定印發《平涼市生态環境系統安全生産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集中排查整治一批生态環境安全風險隐患,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切實保障生态環境安全。 持續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印發《全市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要點》,開展輻射環境安全督查檢查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督促全市171家核技術利用機關完成年度防護評估,對全市8家放射源使用機關開展了安全隐患排查。 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建設,督促836家危險廢物産生機關、6家危險廢物經營機關、54家一般工業固廢産生機關完成2024年度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和管理計劃備案,今年以來,安全轉移處置危險廢物3161.58噸,收集處置醫療廢物183.26噸;積極開展小微企業試點工作,2家小微企業按照新要求開展試點申報。 統籌市、縣執法力量,開展一季度交叉執法檢查,檢查企事業機關320餘戶(其中雙随機抽查229戶),發現環境問題95個,對發現的環境問題堅持“一竿子插到底”,綜合考慮污染程度、情節輕重、整改态度等,分類施策,采取督促整改、責令改正、依法查處等措施,督促落實主體責任。截至3月底,辦理行政處罰案件13起,罰款148.22萬元,責令停産整治1家,責令改正25家,督促整改環境問題43個。 如今的平涼,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鄉更美麗。 走在平涼,呼吸之間,美麗崆峒的傳說還在吟唱,泾水河畔蕩起的漣漪映照着藍天,鳥兒飛過峽谷與遊人并肩賞花,夜深時星空浩瀚遼闊……大美平涼,讓市民遊客享受越來越多的生态成果。

強信心 看發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丨來源丨平涼市融媒體中心

丨制作丨平涼市融媒體中心

丨稽核丨賀 軍 劉 傑

丨編輯丨吳 鵬

強信心 看發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強信心 看發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強信心 看發展丨一季度我市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