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路衍经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四好农村路”助力旅游、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纪实

作者:邯郸新闻网

新闻提示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工作首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十周年。十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达到6个,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唯一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域覆盖,一幅享誉全国、领跑全省、造福百姓的“四好农村路”崭新画卷徐徐展开。

“路衍经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四好农村路”助力旅游、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纪实

馆陶县“四好农村路”鸟瞰图。 馆陶县交通运输局 供图

以路为媒,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公路更新行动,构建“外通内联、安全便捷、优美舒适”的农村交通路网,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公路“路衍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路衍经济”是一种以交通运输拉动上下游产业、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市加快农村公路路网提档升级,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引领,科学优化辖区内农村公路路网,注重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和扶贫开发等专项规划衔接,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发展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增收致富。

“公路延伸到哪,产业就跟到哪。”我市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更新行动,依托公路沿线丰富的生态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一体化建设。

因路而强 因路而富

“修一条公路,添一道风景,兴一批产业,富一方人民”。农村公路一头连着广大百姓,一头连着致富希望。我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先后制定出台《邯郸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邯郸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函》等文件,建设资源路、打通旅游路、发展产业路,便捷了游客、汇集了产业、畅通了资源旅游、产业、生态融合发展。

香城固菌业、南辛店果蔬、梁二庄养殖……一批特色产业在邱县西留善固——高庄路线提升改造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形成了集农业、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产业经济带,吸引了北方最大的文冠果种植加工基地、高档丝棉木基地、优质红薯基地落户。邱县成功创建“邱县蜂蜜红薯”“东方智慧树、邱县文冠果”两个区域公用品牌,申报了丝棉木等11个地理标志知名商标;建成2个省级、1个市级、5个县级农业园区,发展优质红薯5万亩,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36个,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260家,带动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峰峰矿区建设了705余公里的高标准农村公路,形成了联城、联镇、联村、联产业的路网格局,“路衍经济”因路而生、快速发展。河北鑫伯特农业生态园及药王谷绿化生态园位于峰峰矿区义井镇西部,种植出售花卉、苗木,是两家现代绿色生态园区。可是公司成立之初,周边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进不来、出不去”的难题困扰着园区的发展。随着太行跃峰渠景观大道修建通车,这里的交通难题迎刃而解。鑫伯特农业生态园瞄准了芍药种植,引进国外先进品种,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年收入达750万元。多年前,峰峰矿区西固义乡特色农产品“黄金小米”、韦武庄香油香飘山乡,因道路不通只能窝在家里,2018年新改建的西固义乡谷驼路,将该乡9个村庄串联在一起,形成固义“美丽农村路”示范片区。养殖业、种植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因路而兴,也便捷了沿线13000名村民的出行。

“路衍经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四好农村路”助力旅游、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纪实

峰峰矿区5号旅游路。 峰峰矿区交通运输局 供图

白云大道打通了武安市的白云川和管陶川,把两乡境内的十六沟、京娘湖、东太行、七步沟、花溪谷、莲花洞、朝阳沟等景区串联起来,由原来绕行1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带动了周边乡镇和村庄的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三统一”。

“路衍经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四好农村路”助力旅游、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纪实

武安市白云大道2019年建成通车,是京娘湖连接朝阳沟、朝阳湖最捷径的通道。 杨利学 摄

成安县以县城东部棉乡道东堡镇、北乡义镇为建设重点,推动棉花产业路建设,逐步形成了村与村、村与乡、乡与乡、乡与县相互之间多层次联通路网,实现了100%的乡镇和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郭北线是连接省道邯大路和魏峰路的主要乡道,途经北乡义镇、漳河店镇、李家疃三个乡镇,道路沿线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摘园、家庭农场数十个,沿途白范疃村及周边建有食用菌大棚3200个,占地5000亩,年产平菇产值3亿多元,带动周边5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一条条美丽农村路,在产业全面振兴中大放异彩。

慈兴大道建成前,磁县没有一条直达西部山区的便利公路,需要绕道峰峰。2020年建成通车的慈兴大道,全长47.7公里,一头连着磁县城,一头连着太行山天保寨景区,惠及沿线20余万村民,打通了磁县西部山区的交通屏障。

结合乡村生产生活和产业布局,临漳县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旅游和产业布局深度融合,以习文韭菜产业园、邺城镇西葫芦产业基地等特色蔬菜示范区、桃树产业园农业先行示范区为节点,高标准改造建设了一批设施全、联通广的农村公路网络,将乡村特色农业示范区由点到线、由面及片串联起来,形成组团发展、集群发展。交通便捷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增长,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利的交通保障。临漳县永不分梨酒厂合作基地位于村道曹魏大道——武学路段,沿线有梨园近千亩,仅梨酒产业一项,每年可为梨农带来收益500余万元。“春风十里牡丹笑,林下经济产业俏”的油牡丹种植基地,位于临邺大道道路两侧,总面积约1200亩,每亩牡丹可产籽300公斤以上。油牡丹不仅开出了好风景,也为当地村民增收带来了好钱景。

峰峰矿区以峰岳路为主线,与创业园区亿达路和亿达路东延、创业东街互联互通,与省道魏峰线平顺衔接。该片区道路全长16.6公里,绿树成荫,花草相伴,“网”字格的路网,相继吸引了二宁禾汽车零部件制造、沈阳机床5D智造谷、中擎创集团、河北康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园区,产业涉及生物化工、制造、食品、包装机械等领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在这里实现。

路畅财来,涉县条条农村公路进村入寨,成为乡村振兴的“快速路”和群众满意的“幸福路”。该县开启“交通+”模式,盘活客运资源,与网购快递相结合,推动城乡一体化,便利了17个乡镇308个建制村,而且每日必达。“客货同网+信息平台”的创新运营方式,使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重利好。

“路衍经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四好农村路”助力旅游、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纪实

涉县圣福天路日月峰广场。 刘四平 摄

武安市以路为媒、以美为介,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白云大道通畅的路网实现了土货进城,还实现网货下乡,做到“网货”和“土特产”双向流通。随着道路的通达,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电商、物流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附近乡镇建了100多家农家乐,沿线建有采摘园16家、大棚蔬菜基地8家。太行山深处的白王庄颐养小镇,依山而建的村落自成一景,更有小溪流水、百鸟飞绕、大树参天,尤其是进入夏季,客流涌进,十分热闹,一个小小村落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路美了、客来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路路皆景 景景有路

修一条路、连一片景,旅游市场的火热,源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得益于便利的交通。

被誉为“磁县天路”的慈兴大道,“摇摆”着翩翩舞步,穿平原、越丘陵、跨山区,一路向西,串连起7个乡镇25个村庄,直抵“天尖上的村庄”花驼村八路军一二九师兵工厂旧址。慈兴大道全长46公里,是磁县连接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的主动脉,将沿途旅游景点、历史遗迹、传统村落串点成线,路景合一、景随路移,沿途壮观的险峰渡槽、婀娜的睡美人山、闻名遐迩的天然卧佛,美不胜收。因为农村公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灵气,沿线绿化荒山、荒坡300万平方米,打造道路节点15处,43个行政村大力发展民宿、休闲、餐饮等新业态,实现了“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就地致富”。

涉县太行红河谷风景旅游大道纵贯太行山南部深山区,将境内的青塔湖、太行红叶大峡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梯田、莲花寺、漳河大回转等42个景点串联,并与附近的山西、河南的旅游县和我市的武安、磁县等串珠成线,形成“旅游发展综合体”,方便了沿线群众的出行。

矿区变景区,记忆变资源。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沿着跃峰渠东侧一路向北,途经彭城镇豆腐沟等33个村,沿路打造了羊角铺湿地公园、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等11个园林景观。绿化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太行跃峰渠景观大道,像银线一样将北响堂风景名胜区、金村三古一源、响堂水镇、太行药王谷、山底抗日地道遗址风景区串连在一起。

肥乡区境内的团结渠生态水系观光游线路,沿团结渠依水而建,全域路网、水网、林网“三网”同建,破解了农村道路不畅、城乡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不优的生态旅游难题,如今,一泓碧水缓缓流淌,两侧树木茂盛、繁花似锦,像一串珍珠项链,由南到北串起了肥乡的桃花岛、葛仙湖、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月亮湾等美景和生态采摘园,成为城乡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让乡村宜居宜业更宜游。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耕地特别少,吃水靠肩挑;地上没企业,地下没资源”,是武安市活水乡王坡村老一辈人的顺口溜,因交通、饮水等不便利因素,原住村民已搬离30余年。如今,这里山路弯弯,美景浮现,在“废弃自然村整体打造”新概念的运作下,王坡村现已成为太行山“小而美”的精品高端民宿。正如一位诗人畅怀高唱:在这里可以躺在床上数星星、倚在榻上枕白云,可以听见泥土呼吸、山风吟唱,体验一把烟火生活里的诗与远方。如今的王坡村有150口人,每年每人租金3000多元,每户年均收入2万元。到了旅游旺季,这里每间房需要提前一周预订,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乡村振兴路先行,农村公路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畅通了交通“微循环”,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间流动,交旅融合发展让出行更加美好,让旅游更有“诗意”,“路衍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引擎。

链接:

目前,我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达到6个,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2022年在全省率先唯一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示范县全域覆盖;

创建省示范乡(镇)35个,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643公里,市级美丽农村路4619公里,创建里程位居全省第一;

涉县圣福天路被交通运输部评选为2019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2020年10月,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行在乡村,游在路上”脱贫攻坚自驾主题宣传活动在我市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启动;

成安县毛主席视察成安纪念馆路、鸡泽县滏阳河观光路、馆陶县振兴路荣获2022年度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2023年临漳县临邺大道和武安市白云大道被评为“省十大美丽农村路”;

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先后获得“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省级精品农村路示范片区”和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入围2023年度国家级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瑞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