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汉宦官干政:第一浪的宦祸

作者:四月故事會

宦官指被阉割的男性,从事宫廷或宗室的仆役。宦官现象早于商周出现,也普遍存在古代世界。宦官形成一股足以长期操控朝政的政治势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分别在东汉、唐代和明代。东汉是宦祸的第一浪,其特色在于宦官是皇帝权力斗争的工具。

外戚干政是西汉的政治常态,也是东汉的政治常态。自汉武帝设立内朝,外朝三公的权力被削弱。外戚和宦官由于经常出入内朝,成为两股有机会干预朝政的势力。

东汉宦官干政:第一浪的宦祸

汉武帝画像

有了王莽篡汉的前车可鉴,东汉光武帝专任宦官为中常侍,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享有俸禄,建立一套权力体制,以防范外戚的势力。

后来的幼君主汉和帝即位,不能治理国事,便由太后临朝听政。太后往往援引外戚典掌要职,大权便落入外戚之手,导致外戚专权。回到实境,汉和帝10岁即位,未能亲政,由窦太后临朝,太后任用其兄窦宪为侍中,大权就落入窦氏家族手中。直至和帝长大,感受到君权被掣肘,宦官就被推进政治舞台。

东汉宦官干政:第一浪的宦祸

君主长大后,以身边宦官为夺回权力的工具,宦官恃功掌权,宦祸因而出现。回到实境,外戚窦氏把持朝政,和帝难以在朝中找到依靠,于是利用宦官郑众发动政变,杀害窦宪。和帝不但论功行赏,封爵赐地,而且经常与郑众议政,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和帝死后,又有安帝重演故事。安帝13岁即位,由邓太后临朝,邓骘专权。待安帝长大,依靠宦官李闰等夺回权力,继而宦官弄权。简言之,东汉君主多短寿,当另一幼君继位,太后临朝,相关外戚随之而起,君主长大后又依靠宦官夺权,形成外戚宦官交替擅权的政局,循环不息,东汉也步向衰落。

东汉宦官干政:第一浪的宦祸

宦官之祸,更准确的说,戚宦相争,是东汉衰亡的远因。所谓远,重点不在时间,而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个因不必然导致那个果。戚宦只是宫廷的内斗,政治角力历朝皆有,不必然导致国家灭亡。但数点东汉灭亡因素,都可以追溯到戚宦相争,虽然远,却与近因关系密切。

宦官与外戚的长期权力斗争,互相倾轧,造成政局动荡。双方为了巩固权力,均用人唯亲,排斥异己,以私利凝聚势力。在此环境下,官员质素自然下降,他们或卖官鬻爵,贪污枉法,或疏忽职位,怠于政务,最终导致吏治败坏,国力衰落。

东汉宦官干政:第一浪的宦祸

面对腐败的政治环境,一些正直大臣和年青学生,重视儒家所倡的气节,勇于批评朝政得失,品评当权人物,被称为清议。这股清议之风令宦官不满,甚至暴力报复,招致桓灵二帝时期两次党锢之祸。参与清议者,或被捕入狱,或被禁做官。自此,宦官气焰更盛,朝廷人才凋零,政治更趋黑暗。

外戚与宦官都努力树立亲信,导政其党羽布满天下。这些地方官员往往暴虐害民,只懂搜刮民财,未能疏导天灾下的民怨。汉灵帝时,以太平道为号召的黄巾之乱爆发,乱事遍及整个黄河及长江流域,彻底摧毁了东汉政权的根基。加上朝廷处理不当,本意借州牧平乱,却又带来州牧割据。

东汉的致命一刀,也与宦官有关。汉少帝即位,外戚何进期望杜绝宦官有反扑的机会,于是召朝臣袁绍入京,尽杀宦官。将军董卓响应进京,另立献帝,各地州牧拒绝合作,从此东汉名存实亡。

继续阅读